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十多年来,浙江乡村不断践行这一发展理念,涌现出一批知名度、曝光率颇高的村庄,在全国乡村建设热潮中形成了独特的“网红”现象。这些“网红村”是怎么炼成的?它们有怎样的魅力?一起去看看吧!
杭州淳安下姜村 以党建促发展
过去下姜村因路远地偏,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十多年来,下姜村以党建促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跃升至27045元,超过浙江省平均水平,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华丽转身。
宁波奉化滕头村 破解乡村“人才荒”
作为社会总产值近百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5万元的全国网红村,滕头村已奔跑在乡村振兴之路的前列。面对各种挑战,滕头人迈开探索的脚步,求贤于“校”、求贤于“己”、求贤于“镇”,破解乡村“人才荒”,推动“美丽经济”发展。
温州泰顺竹里村 打造品牌节庆
竹里畲族乡是泰顺县典型的少数民族乡,近年来,依托当地特色的畲族文化,以打造三月三年度品牌节庆为契机,畲乡面貌逐步蝶变,陆续开办了14家民宿、8家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达45万人次。
嘉兴秀洲潘家浜村 规划精品旅游区
多年前,潘家浜村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养猪村”。2016年12月潘家浜村开始规划成高品质生活别墅小区和50分钟漫步乡村田园精品旅游区。2017年2月开始对外接待游客和考察团队。目前共接待游客4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总收入860万元,成为外界颇有名气的梦里水乡“网红村”。
湖州安吉余村村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余村因为开矿挖石,常年笼罩在烟尘中。2003年,余村人痛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还一片绿水青山。余村从过去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卖文化、卖品牌,乡村产业羽翼渐丰,各种业态也在蓬勃发展。2018年全村参观者和游客达8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47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4688元,顺利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验收。
绍兴新昌后岱山村 由内而外链式“裂变”
在新昌县治脏、治乱、治臭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后岱山村开始环境整治攻坚战,拆除破倒屋148户,建筑面积4200多平方米,把拆后腾出的空地改造成38个大大小小的美丽花园,建成了布袋木偶戏露天小广场。同时开发民宿经济、激活传统文化,实现了一个“落后村的裂变”。
金华兰溪诸葛八卦村 开发古村落旅游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葛八卦村专注古建筑文物修复、保护、利用,以及古村落旅游开发。同时,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和以法治村、以德治村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如今诸葛八卦村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近2500万元。
衢州江山大陈村 用歌声改变村貌
近年来,大陈村通过打造村歌婚庆小镇,引进实景演出和灯光秀发展“夜间经济”,并利用流转土地建设农业综合体,发展起了民宿、餐饮和演出等多种配套产业。大陈村现在平均每天要接待1000多名游客,全国各地来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台州仙居下叶村 建立绿色治理模式
下叶村是台州神仙居景区、官坑、公盂崖、淡竹休闲谷等景区旅游一条线的最佳入口。近年来,下叶村积极探索建立了以“绿色公约”“绿色货币”“绿色调解”为核心内容的美丽乡村绿色治理模式。从绿色货币制度推出到现在,当地已发放“绿币”37万多元。
丽水龙泉溪头村 展现森林文化
因山高路远、地处偏僻,溪头村曾一度美在深山不为人知。近年来,溪头村立足自然景观、国际竹建筑展、森林资源和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着力创建国家4A核心景区,展现森林文化,一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各项旅游收入3500万元。
舟山嵊泗花鸟村 发展定制旅游
花鸟乡2013年全面启动发展花鸟定制旅游,推进花鸟村从卖海产品到卖风景、卖环境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生态资源化为旅游生态经济的旅游富民效应,花鸟岛于2016年2月成为国家级3A旅游景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