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浙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成果初显引来全国“围观”
2016年11月17日 20:23:20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张冰
【摘要】 这两天,全国各地上百位农业系统的代表来到湖州,“围观”浙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果,共同探讨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nongye.JPG

  稻草打捆机

  浙江在线湖州11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 通讯员 高晓晓 编辑 汪江军)湖州吴兴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孙建龙最近正打算再添置两台稻草打捆机,替换以前的老设备。他给前来参观的嘉宾算了一笔账:一台16万元左右的机子,政府部门补贴7万元左右,自己只需承担总价的一半多一点,工作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这两天,全国各地上百位农业系统的代表来到湖州,“围观”浙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果,共同探讨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秘诀”

  2015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25元,连续31年列各省区第1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再次跑赢GDP。

  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秘诀”之一,就隐藏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中。相较于传统小规模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目前,浙江共有农业种养大户18.7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万家,以及2.3万个家庭农场和7664个农业龙头企业。据测算,浙江以占全国1.3%的耕地,创造了全国3%的农业增加值。

  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匹配的是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全省在种养业领域引进大学毕业生5000多人,越来越多年轻的大学生“农创客”与“粮二代”成为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作为“粮二代”,27岁的孙建龙从父亲孙梅金的肩上接过担子,参与管理3350亩农田,为建设好省级粮食主产功能区尽一份力,继续追寻现代农业梦。

  自2010年开始创新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人均耕地不足0.5亩的浙江,已经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33.3万亩,有望提前一年完成800万亩建设任务。同时,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18个、面积517万亩,形成了“两区”中培育新型主体、新型主体集群发展促进“两区”建设的良性循环,一二三产业得到深度融合,农业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IMG_8445.JPG

南太湖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架初步形成

  在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带动下,浙江各地形成了众多种养殖、电子商务等特色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例如,湖州锋盛家庭农场通过发展湖羊养殖业实现年产值500万元,也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养殖技术与收成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搭建平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各项服务。走进南太湖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费申雪和他的同事正忙着做好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等工作。据了解,该中心今年6月正式运行,承担区域内的农业公共服务、便民综合服务和综合区规划建设成果展示等功能。像这样的一站式农业综合公共服务中心,浙江目前建成1109个。

  “我们这里已经有26400多亩土地进行流转,流转率达到75%左右。”工作人员张小强说,农民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可以获得土地流转金,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打工的形式赚取工资收入。包括吴兴区在内,截至2015年底,浙江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55万亩,占承包耕地的50.5%以上。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背后,是浙江不遗余力地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今年底,浙江12个试点县(市、区)土地确权任务将总体基本完成,到2017年,全省农民将陆续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代身份证”。

  多年来,浙江坚持开展“两区”建设等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浙江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架已经初步形成,培育成果已然显现。

责任编辑: 汪江军

标签: 新型农业;浙江;湖州;培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