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巨分享传化物流经验和项目规划
浙江在线2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梁)人勤春来早,浙商有点忙。
2月15日-16日,正泰集团、传化集团、华立集团、富通集团、吉利集团、海亮集团、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浙江知名民营企业组团来了一趟西行1000多公里的投资考察旅行。
16日下午,西安市与浙江企业家代表团召开座谈交流会,签署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拉开了浙商与西安深度合作的序幕。
一向嗅觉敏感、行动迅速的浙商,为何对西部投资如此上心?西安又靠什么留住了这些浙商大佬?
为何会有这趟浙商西行记?
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浙商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下迅速崛起为中国最大的商帮,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创造无数辉煌的奇迹。那么在未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浙商应当如何作为?浙商要抓住的最大机会、最大风口又是什么?
答案就在这场浙商西行记中。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是西行大军中的一员。春节后,徐冠巨在接受涌金君采访时表示,2017年的传化目标是:以打造传化网为核心目标,围绕传化网的互联互通进行织网。如何织这张网?传化打算在全国170个枢纽建设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
这些枢纽点怎么选?徐冠巨眼下看中的是西部地区。因为依托“一带一路”战略,西部地区可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
徐冠巨对“一带一路”的兴趣,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15年,他在一次接受央媒采访时说,传化公路港就是在“一带一路”和新丝绸之路的一个驿站。
跟着“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已经成为浙商们的共识。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早在西部谋篇落子。正泰不仅在陕西咸阳设立了产业基地,而且还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建立了太阳能发电站。
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的2017年小目标,就是要积极跟随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把握“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和“中非共建非洲信息高速公路项目”等战略机遇,积极服务于全球的信息化建设。
浙商为何纷纷“落子”西安?
为何这趟西行记,最后"落子"在西安,每位浙商有着不同的视角。
300亿,是南存辉拟在2020年底前,准备在西安投资的总额,以最终助推西安市建成新能源示范城市。
是什么让他决定如此大手笔来投资?
南存辉说,西安具有科技、人才、资源等众多优势,但这些优势却长期以来没有被充分激活。不过此次的考察,他看到了西安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烟头、厕所、行政效能这些说起来都是小事,但从这些小事出发,看到了西安领导干部观念的改变。”而观念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效率的提升和社会综合成本的降低。在南存辉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西安的优势被充分激活。
这些激活的优势,在形成西安雄厚后发优势的同时,也成为企业家们追逐的商机。“有商机就会有企业来。有更大商机就会有更多企业来。”南存辉在西安介绍浙江经验,说浙江企业许多需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事情,已经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徐冠巨决定投资西安,是因为其区位优势。在他看来,位于中国“米”字形公路网络中心的西安,其区位优势不亚于被誉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因此早在五六年前,传化就已经追踪和调研西安的物流发展。
在硬件上将城市发展空间拉大,“大西安”建设让徐冠巨颇为看重。在上世纪末,杭州还是一个“小杭州”的概念。直到2001年,萧山、余杭并入杭州后,杭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徐冠巨认为,西安现有的物流现状难以支撑“大西安”城市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数千家物流企业和商户急切地需要专业的孵化平台引导,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实现转型升级,从而提升物流业服务方式,有效地为制造业提供全供应链服务。
“西安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传化建设全国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传化考察团中出现的西安项目组负责人表示,传化西安项目即将启动。
西安正在形成的"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的氛围,让浙商们心动。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直言:“比起硬件,我更看重软件。因为基础等硬件只是企业一次性投入,而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能否持续良性发展。”
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曾是浙江省委统战部部长,是“浙商回归”工作的推动者
西安招商,学了哪些浙江经验?
为什么浙商到哪儿都是香饽饽?
2017年1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向天下浙商拜年时说:“你们是最勇敢、最坚强、最风流的弄潮儿。”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用浙商力量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正是西安从浙江实践中得到的启发。
浙江强则浙商兴,浙商兴则浙江强。2012年,浙江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浙商回归”,借助正走向全球的浙商资源,来度过艰难的产业转型升级期,并为浙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这股浙商力量,究竟有多强?2012年至2016年,全省浙商回归累计到位资金11802亿元。其中,2016年到位资金3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通过产业引导,这些浙商项目涌向七大万亿产业、文化产业和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浙江经济调结构、促转型的“新血液”。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曾是浙江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浙商回归”工作的推动者,自然非常清楚浙商的能量。
“招、落、推”是抓投资项目的三部曲。招得来商不代表就成功了,关键还在于落地和推进。
浙江企业家在西安考察投资时,王永康要求,当地各级各部门要主动服务签约企业,做到“三个一”:一是每位市级领导带领一个团队专门对接一家企业;二是市领导率团回访一次包抓的签约或考察的企业,上门听取意见、细化合作;三是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做好跟踪服务,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
这套工作体系,与这些年来“浙商回归”中的强化项目招引、强化服务保障一脉相承。在现有的“浙商回归”机制中,要求各地“一把手”要挂钩1个省外商会,盯引2个洽谈项目、联系10个重点项目的“1+2+10”工作责任。
与西安建立长效机制不同的是,浙江已在不断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发展水平。
浙商西行“走出去”,加快全国化、全球化的步伐,是紧跟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扩大市场份额的选择。同时,扎根外省的浙商,也可以引导西安的优势资源落地浙江,实现项目、资金、资源等各个层面的优势互补,最终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相辅相成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