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铁路要“闷声发大财”吗 看资深记者咋说
2017年02月24日 15:05:22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张帆

  浙江在线2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帆)网络时代,一纸车站公告能引发社会舆论热议关注,本身就是个新闻。这两天东南沿海高铁各站的动车票涨价公告,着实令各方关注,而贴公告涨价的相关铁路企业却依然对此讳莫如深,既不愿主动出击向社会详细公布涨价原因,也不愿正面回应社会舆论,颇有国人"闷声发大财"的传统。

  事实上,对此次东南沿海高铁动车票涨价,铁路方面一直保持刻意的低调。除了2月11日发过一个不涉及具体价格、言简意赅的调价信息,具体的涨价信息都没有上网通告,而是采用涨价线路沿线车站张贴公告的古老方式算是告知公众了。然而,在这个网络时代,这种低调在事关百姓出行切身利益的事上,非但起不到冷处理效果,反而会激发网上热议,舆论中也充斥着对铁路涨价的不解和不满。

  当然,铁路方面这么低调处理涨价信息也有些道理——涨价毕竟不是啥喜闻乐见的好消息,更何况这是2015年底中国铁路总公司获得高铁动车票定价权后,第一次调整价格,万事开头难,铁总难免谨慎试水。问题是对这些信息公布采取了过于谨慎且老套的传播方式,值得商榷。

  应该说,铁总对此次调价十分小心。比如与百姓密切相关的东南沿海高铁动车二等座涨价幅度,从公布票价看,并没有之前网传的30%高,大约只涨了20%,并明确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票价,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合理制定各次列车的执行票价,总体上讲有升有降,逐步构建优质优价、灵活浮动的票价及服务体系。

  其实涨价,在市场环境下已是常事。在当下物价总体上涨的大氛围下,从铁道部改制而来的铁总,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涨价的冲动。

  表面上看铁总的高负债和连续多年亏损可以说是促成涨价的动因。但更深层次,却有铁路等基础设施投入上的原因。讲到铁路特别是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很多人会提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启动基础设施大投入,4万亿元的投资,其中一半投向了铁路。事实却是这四万亿元只是个投资计划的额度,国家批准相关具体投资计划的依据,其中财政收入作为投资项目的资本金真正投入的极少,4万亿元投资的主力其实是银行贷款。这也造成了高铁大发展后铁总背上了超万亿元的沉重债务,财务成本高企。

  业内人士透露,单就浙江铁路网而言,特别是高铁动车网络,近年来,除了刚开通不久的金丽温高铁,其他目前都已盈利。包括浙江在内的东南沿海,是我国高铁营运效益最好的地区,但是铁路方面在这里赚到的钱,却不足以弥补中西部铁路建设造成的亏损。从铁道部转制而来的垄断国企铁总,承担着建设发展营运全国铁路网的重任,需要汇集更多的资金、财力去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次东南沿海高铁动车票涨价,其实相当于财政的转移支付功能,无非是从浙江等动车营运效益良好的区域,谋求更多的盈利支持全国的铁路建设。

  上述这些原因,若是铁路方面在此次东南沿海高铁动车票涨价前,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将因果原原本本告知社会、公众,甚至可以采取些调价听证的做法,取信于民,相信会赢得更多民众的理解、支持。可惜的是,铁路方面在此次调价中,信息披露遮遮掩掩、调价原因语焉不详,让人误以为铁路想"闷声发大财",而事实是,在这个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的新语境下,作为一个与公众出行密切相关的垄断国企,要想取得百姓信任,最好将关乎百姓利益的调价信息讲得明明白白,为中国铁路的运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 杨静涛

标签: 铁路;动车;涨价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