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过“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查看病例影像报告。 通讯员 史俊 摄
浙江在线杭州2月27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通讯员 宋黎胜) 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近日引进了自主研发的辅助诊断系统。这一名为“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的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医生精准诊断?2月27日,记者来到放射科近距离观察。
上午10时,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龚向阳打开“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他轻触鼠标,勾选好时间、门诊号、影像号等选项,短短几秒,当天放射科所有体检病人的肺部结节筛查情况就在屏幕上逐一呈现。
记者看到,这是一张简明易懂的数据表,表格上除了显示病人的基本信息外,还注明了经平扫CT筛查出的结节数量。
龚向阳点开其中一份影像报告,这张由系统提交的诊断单上,清楚标识着可疑结节的方位、大小、形状,还有最关键的:诊断为结节的百分比。
“医生需要用自己的经验仔细核对每一份报告,确保诊断无误。”龚向阳告诉记者,这套已经“很聪明”的肺部结节筛查系统,在临床上发挥着辅助筛查的功能。现在,它已经成为放射科每位医生的助手。
那么,这一系统将如何优化诊断流程?龚向阳向记者列了一道放射科的计算题:“以一天200个肺部结节筛查病人为例,每个病人的影像报告都不下200幅图像,这些报告至少要查看两遍。”也就是说,每天放射科需要处理的图像多达8万幅。
这一系统的意义不在于节约时间,它能够有效帮助常年处于“工作过载”状态的医生缓解压力,最终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目前,这套系统的肺小结节识别率已经超过90%,准确率达95%,性能已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是由省人民医院与一家科研机构共同开发的,目前,它的大数据基础,是医院近6万张的胸部CT。很快,它将吸收国内外更多医院的数据,进一步提高精准性。
这一系统在放射科的“首秀”,为何选中肺部结节筛查?龚向阳说,在国内,肺部结节的发病率已达20%,这其中约有5%会转化为肺癌。“对于肺部结节患者,在3个月内追踪随访,可以筛查早期肺癌。”
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东胜告诉记者,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仅限于肺小结节的计算机智能识别,未来还可能纳入全身各脏器CT、MR、DR等各类影像学图像、报告大数据源及其他医学数据源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CAD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就已在国内外备受关注,但很快,这套系统暴露出耗时过久、诊断有误等缺点,这在一切以精准为先的医疗行业,被评定为“低级错误”。
那么,从CAD到今天的人工智能,转折点在哪里?
“无疑就是大数据。”黄东胜说,从1996年IBM研发的超级电脑“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到现在“阿尔法狗”完胜围棋九段李世石、master以60比0的战绩通杀中日韩三国围棋高手,“人们开始相信,通过大数据,能够把计算机训练得和人一样聪明,甚至更聪明。”
“阿尔法狗”的存在并非为了战胜人类,它本来就由人类研发而来的“智慧家”。黄东胜说:“人工智能距离我们很近,在医疗领域,我们要充当‘遛狗人’的角色。”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