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北京3月2日电(浙江在线记者 毛传来 袁艳 裘一佼 邓国芳 刘乐平 翁浩浩 丁谨之 吕玥 董洁) 又是一年全国两会时,浙江的代表委员们再次来到北京,带来浙江砥砺奋进的答卷。
这是一年前的一道考题:
往外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往里看,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正在进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如何爬坡过坎且稳中求进?作为多年的“模范生”,能否再度拿出精彩答卷、实现“十三五”漂亮开局?肩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殷殷重托,能否不辱使命、继续树立标杆?
没有过不去的坎,上下同欲者胜。这一年,从来都是在挑战中奋勇前行的他,再驭轻舟,掠过万重山。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这一年,习惯在聚光灯下不断创造奇迹的他,用汗水与智慧,再次把人们的期待变成惊喜。回首处,桃红柳绿又一春。
这位考生的名字叫:浙江。
一波秀水 美丽新浙江
关键词:河长制
“成绩单”报告人: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
每年全国两会,水资源保护总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去年底,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又一个发轫于浙江的创新实践走向全国。这次到北京参会,我也带来了一份对“水”的思考。
碧水蓝天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我们浙江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全省上下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五水共治”基础性、关键性的制度。通过“河长制”,将河流水质改善中的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完善了河流日常监管巡查制度。
治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初,我省再次部署“五水共治”工作——至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比原定时间提前3年、更高水平地实现水环境改善目标,兑现“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承诺,争当全国治水标杆省份。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乡环境越来越美。这些发生在浙江各地的变化,让我感触很深。水环境质量能否有效改善,是衡量一个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全面落实“河长制”过程中,浙江还特别注重发动群众参与。比如省政协发起的“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助推完善和落实‘五水共治’长效机制”专项集体民主监督“万千行”活动,使各级政协委员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让更多普通群众参与其中,治水实效才能更好、更持久。同时,我们还要铺好信息化“路基”,形成河道网格化管理体系,用技术、智慧管水治水,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流实际,实行“一河一策”“一地一策”,解决好河流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道的良好氛围。
只有上下同欲、万众一心,保一方碧水的责任才能落地生根,水清岸绿的景象才能永续永存。
【浙江成绩单】目前,浙江已形成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省级河长6名、市级河长199名、县级河长2688名、乡镇级河长16417名、村级河长42120名,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
铿锵诺言 勤政扬新风
关键词:最多跑一次
“成绩单”报告人:全国政协委员、省林业厅巡视员吴鸿
“最多跑一次”,这5个字自今年省两会上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就以奔跑的姿态,争相交出自己的答卷。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已梳理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第一批)40961项。其中,省级750项,11个设区市本级平均674项。我所在的省林业厅也不例外。打开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公示的清单,点进“省林业厅”,可以看到包括林木采伐许可等7件“最多跑一次”事项已经清晰在列。
目前牵涉到省林业厅审批的行政事项共有60多项,这7项只是第一批。在大家的共识中,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能简的能放的都要尽量去办,真正让群众和企业实现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对于这项目前在全省上下全力推进的政府自身改革,我也深感责任重大。自己这几年在基层跑,不时会听到一些群众反映,比如原来审批一块林地要花很长时间,要跑好几趟,太麻烦了。不过现在能够预见的是,接下来相关审批将越来越快捷,群众和企业在这方面的获得感将越来越强。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再深化、再推进,是“放管服”改革的浙江探索、浙江实践。要把这项好事真正办好,需要一段时间的能力建设过程,但浙江简政放权的路径和要求已经越来越明晰。只要各级政府部门努力落实要求,锐意改革,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就一定能以权力的“减法”,换取群众满意度的“加法”,激发出市场活力的“乘法效应”。
【浙江成绩单】浙江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16年,全省行政许可事项从554项减少到516项、4年累计减少779项。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纵横贯通28个省级部门和所有市县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改革全面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覆盖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并向村级延伸。
绿水青山 你我共守护
关键词:美丽中国“浙江样板”
“成绩单”报告人:全国人大代表、庆元县委书记蓝伶俐
最近,有一个现象让我觉得很振奋——每到周末、节假日,来自福建、温州、丽水市区等地的游客便会携家带口流连在庆元的绿水青山间。这座浙南山区小城已经声名鹊起,庆元农民也收获着“金山银山”。
对于庆元来说,曾因受限于群山困囿,虽坐拥稀缺的生态环境资源,却少人问津。近年来,我们做足山水文章、打造“美丽经济”,在经济转型中探索着新的发展路径。我想,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庆元的故事也是一个生动的注脚。
我记得在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说:“我多次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个朴素的道理正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同。”
作为浙江人,我很自豪,浙江正在打造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板”,在生态领域不懈地改革和探索。在基层一线,我们更要在绿色发展中跑出加速度、跑出高质量。今年一开年,我们在19个乡镇(街道)开展集中活动,一天拆违近7万平方米,实现治危拆违“首战告捷”,紧接着进行“一溪两岸”建设、旧城改造、松源溪综合整治提升,让庆元更美。
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我们正按照高质量、均衡性的要求,积极培育生态工业,把生态工业作为最重要的支撑,大力度扶持竹木、食用菌、铅笔等产业做大做强。与此同时,我们更加充分挖掘生态环境优势,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我看到,在庆元广袤的农村土地上,“环境红利”正不断产生溢出效应;我也坚信,“绿色风暴”会为我们打开绿色发展的新空间。
【浙江成绩单】2016年我省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省地表水省控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比例为77.4%,11个设区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3.1%,11个设区市全部建成危险废物信息化监控平台。
根据省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2016年度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得分76.73分,比2015年提高7.28分,连续5年逐年上升;全省“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得分75.78分,比2015年提高6.57分。与此同时,全省环境信访投诉近5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勇立潮头 铁军更有为
关键词:浙江铁军
“成绩单”报告人:全国人大代表,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利众
“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破难、敢于创新”,这是我对身边这支“铁军”的理解。
干部要实干,更要会干。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紧紧扭住事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精准发力。对我们开发区的干部队伍来说,就是要勇立潮头,打造“红船铁军”,站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作为,实现新跨越。
“铁军”的成色,在具体的工作中提升。有效投资是转型升级的动能载体,过去一年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军队伍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打造外资集聚地。去年11月,德国宝沃汽车集团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重大汽车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项目可在5年内全部达产,达产后年产能为50万辆,年税收贡献80亿元。作为全省2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前后已引进24个全国500强企业,走在全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列。
我认为,具有“铁的内核”的铁军才是名副其实、表里如一,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而我们浙江铁军最大的闪光点,正是有着“浙江精神”这一内核。
去年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期间,浙江全省上下坚持苦干实干、夜以继日,不到300天完成了数以百计的整治提升项目,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展现了杭州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在G20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浙江印象,实现了让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满意、外国元首满意、全国人民满意、全省人民满意的目标。
这证明,只要有一支过得硬的铁军队伍,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浙江成绩单】2016年11月,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着眼浙江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鲜明提出打造勇立潮头的浙江铁军,就建设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充满活力的铁一般干部队伍作出具体部署。
虚实结合 经济新格局
关键词:“虚实相济”
“成绩单”报告人: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
虚拟经济漫步整个市场,实体经济该何去何从?近段时间以来,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争论很热,我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今年我准备的议案建议里就有关于振兴实体经济的内容,我觉得应该从简政放权为企业减负、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帮助传统制造业接入“互联网+”等方面着手。
为准备今年的议案和建议,我特地翻阅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实体经济”一词的提及频率比较高: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等支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我理解,这种支持既有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也应该包含对接互联网、深度融入等多方面内容。
最近这些年,浙江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借助虚拟资本、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转型升级,对我的触动很大。特别是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在浙江以及省外进行调研,考察电子商务、互联网小镇,深切感受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感受到浙江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和领先优势。这不仅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落实到公司的发展战略中。
目前,天能集团按照“虚实结合”的思路,重新梳理了未来的五大产业群:铅蓄电池产业群、废旧电池回收与再生利用产业群、新能源电池解决方案产业群、互联网电商产业群、金融服务产业群。这五大产业群既有由传统向高端、绿色转型的制造业,也有金融、互联网等虚拟经济,实现了以实促虚、以虚带实、优势互补、相融互惠的发展格局,重新描述了天能发展的美好前景。
【浙江成绩单】2016年,我省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974亿元,比上年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09亿元,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7222亿元,增长4.5%。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海洋新兴产业、生物产业、核电关联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2%、16.0%、8.3%和7.9%。
民生实事 发展为人民
关键词:民生实事票决制
“成绩单”报告人: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伟
今年赴京参会,我的公文包添了“分量”:除了即将提交的议案建议外,还有一份交流材料。“民生实事票决制”,是材料的关键词。
这次两会期间,我将与其他几位在浙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一场媒体见面会,将这一有力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浙江经验”,广而告之。
新制度意味着每年的民生实事由群众“点单”,人大代表票决,政府“做菜”。这项制度有助于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提升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优化公共资金配置。
上个月,宁海县由县人大代表差额选出了政府民生实事工程。这一探索,始于9年前。2008年10月,宁波市宁海县人大率先在力洋镇、大佳何镇试点;2010年推广到县内所有乡镇;2012年提升至县级层面。效果立竿见影,自实施以来,宁海总投资95亿元的802个乡镇实事工程和总投资43亿元的44个县级实事工程全部兑现,当年完成率达85%以上。
新制度引起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的关注。制定工作规范,完善提升推广,成了近年来我的履职重点。专题调研中,我与基层代表座谈,征求群众意见,实地察看工程项目,组织市人大常委会分析讨论。2013年,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乡镇政府实事工程代表票决制指导意见》;2015年的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广票决制。
让这一制度走出浙江,为各地的人大工作提供借鉴,这是我的心愿。
【浙江成绩单】目前,全省约有55%的县(市、区)试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乡镇一级的覆盖率达45%以上。
精神家园 根植于乡野
关键词:文化礼堂
“成绩单”报告人: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何水法
如果问,在浙江乡村,什么是最靓丽和醒目的精神文化地标,那无疑是日益完善的文化礼堂。我经常奔走在乡村采风,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文化礼堂从硬件到软件的建设。
记得2014年,我就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抓手,系统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案,将浙江的探索带到北京,传递给全国。我深切感受到,农村文化礼堂这个扎根基层的公共文化平台,对乡村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浙江在文化礼堂建设中注重因地制宜,与当地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紧紧结合,接上地气自然“活起来”。
就在一个月前,我走进宁波象山县几个渔村的文化礼堂,亲身体验了文化礼堂焕发出的活力。当地根据渔村特点,通过这个平台介绍乡风民俗、传播海洋文化、定期举办文化讲坛。群众说,现在,闲暇时有去处,文化活动丰富了,日子挺充实。
最是文化能致远。文化自信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来自于群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忽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个根就在群众。如今遍布在浙江各地的文化礼堂,就是在保护和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衢州余东村民间文化蓬勃发展,余东农民画这些年也走出小村、走向全国。我已经3次到余东村,与当地群众交朋友,与农民画家交流切磋,也给他们以建议和指导。我想尽自己所能在广阔的田野里培育文化的种子,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农村开花结果。值得欣慰的是,在浙江愿意走向农村、走进群众的各方力量越来越多,大家都在致力于文化的传播,满足基层群众日益迫切的文化需求,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而文化礼堂建设的经验做法也已走出浙江,在全国其他地方开花结果。
【浙江成绩单】自2013年我省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以来,全省4年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527个,仅2016年新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568个。浙江提出,2017年,要新增农村文化礼堂1000个。
绿色发展 举手投足间
关键词:垃圾分类
“成绩单”报告人:全国政协委员、丽水市中医医院院长雷后兴
这几年,行走在丽水乡村,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房前屋后都很干净整洁,尤其是河道两旁的树枝上,再也看不见那些刺眼的塑料袋了,这得益于近年来浙江普遍推行的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浙江“绿色发展”的成果之一。从作出生态省建设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决策部署,到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环境治理的倒逼下,新的环境制度应运而生,垃圾分类的实施和推广水到渠成。
更令人振奋的是,去年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浙江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等汇报。这意味着垃圾分类的浙江经验将在全国推广,也意味着又一项绿色发展的浙江实践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垃圾分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浙江先行先试,取得重大突破,如今将在全国推广。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我有义务和责任,通过调研与思考,为深入实施这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浙江农民用“会烂”和“不会烂”的朴素智慧,成功破解了“垃圾分类如何分”的难题。但通过细致观察,我也发现,目前,浙江农村垃圾分类,依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尚需在资源化利用上做好文章。而城市垃圾分类,首先要攻克“减量化”的难题。
在我看来,垃圾分类改变的,不止是乡村的环境。随之而来的,还有民风的变化。垃圾分类、河道保洁等环境建设,都已被乡村纳入村规民约。很明显,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日俱浓。这是最令人兴奋和期待的。
【浙江成绩单】目前,全省农村垃圾集中有效处理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浙江是全国唯一在农村展开垃圾分类的省份,4500个村庄推进农村垃圾分类与三化处理工作。
盛会启幕之际,智慧澎湃之时。举世瞩目的两会时间群贤毕至,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汇聚一堂共商国是。由5500多万浙江人民齐心协力交出的这一张张成绩单,也即将开始接受检阅。我们期待着10多天后,浙江承担更多的使命,再出发!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