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刘江在南山书屋分享篆刻艺术 一个晚上,刘老先生只说了一句话
2017年03月06日 03:58:47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郑施诗 程慧

06.jpg

  浙江在线3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郑施诗 程慧)前晚,91岁的刘江先生在杭州南山路中国美院南山书屋进行了新版《篆刻艺术赏析》的分享会。

  距离分享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书店里已经找不到一个空座,绕墙的一圈书柜台子上也坐满了人,工作人员忙着挪书腾位置,稍晚些到的只能挤在楼梯口。

  离讲座开场还有半小时,刘江先生来了。

  刘老很久没在公共场合出现了,但一见依然是亲切的老样子,身形削瘦,温文尔雅,一身家常的粗呢外套,一顶灰色毛线帽,鼻梁上还是那副有链子的老式眼镜。

  他看起来精神不错,认真地听着身边的人们讲话。

  到场的听众,大多喜欢书法篆刻,很多人准备了笔和本子。此前,大家都把这场活动视为一堂珍贵的课,一个多小时里,每个人都在期待着,刘先生会说些什么。

  但直到最后,当话筒递给刘江先生时,他先是推辞了一下,表示自己并没有准备什么,然后,又想了想,只说了一句话:“希望大家多多批评。”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一晚,依然令每一个人受用终身。

  长桌边,嘉宾胡小罕、毛建波、沈浩、韩天雍、沈乐平等都早早坐下了……大家都是刘老学生辈的。在大家印象里,“刘老师”对自己严谨、一丝不苟,对学生则亲切包容。

  唐楷之分享了几张读书时的笔记——写在美院的便签上,上面是刘江先生布置的作业。在他印象中,这是一位亲切的老师,说一口川普,给学生的评价都是:“大体还完整,还可以的。”他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学生的作业无论好或不好,刘江先生都以鼓励为主。”这是刘江先生的性情,也是一位老师的宽厚。

  韩天雍说,读研时他曾编过日本篆刻艺术的书,很多资料多亏刘老从日本寄来。书成之后,邀他署名,刘老婉拒了。

  但对他最大帮助的,是刘江的“专注”。“我每个月都上他家去,他总是在伏案,不是写字就是刻印。”韩天雍说。

  刘老的儿子刘丹也来了:“印象中父亲就是不断地做事,书桌很大,但桌前永远只有A4纸一块大小的空处。”

  当时,南山路上的打印店,每家都认识刘江先生,因为他总是亲自去打印,在一旁盯着修改,一去总是半天。

  《篆刻艺术赏析》这本书,就是这样来的。手稿厚厚几叠,细格纹的纸,上面的钢笔字工工整整,书中的印章图片,用的是当时最好的复印件,或直接从印谱上剪下的印拓。这本作于1982年的著作,在1997年首次出版时一度脱销,是学习篆刻的必读书籍,为中国篆刻艺术在高等艺术教育发展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版除了更好的装帧设计,部分印章也更换了更高清的图片。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胡小罕说:“这本书是刘老的精华本,对于篆刻有点基础,想要提高拓展的人来说,这本书是极好的。”

  大家挨个讲记忆中的“刘老师”,“刘老师”就坐着微笑着听。这样一个夜晚,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起当年自己站在讲台上,年轻人在台下静静听的样子。

  刘江:1926年7月生于四川万县。

  他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印学博物馆馆长,西泠印社执行社长,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同时,也是中国书法篆刻专业的奠基人之一。

  关于书法和篆刻,他的著作拥有广泛的读者,包括《中国印章艺术史》、《篆刻技法》、《印人轶事》、《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等。

责任编辑: 周舸

标签: 篆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