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对家人的临终关怀 杭州两户人家这样做
2017年03月16日 06:53:08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张苗 何丽娜

  浙江在线3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苗 何丽娜 通讯员 李娟)今年79岁的琼瑶阿姨最近在网络上公开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这一次,她写的不再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而是关于她的死。在她眼里,“病人可以自己决定如何死亡,不用再让医生和家属来决定”是一个“太好太好的喜讯。”琼瑶阿姨不希望成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卧床老人”,她希望家人在那一天到来时,“不能勉强留住我的躯体”。

  今天,我们要带您走进杭州的两户普通人家,在“那一天到来时”,他们跟亲人做最后的告别,他们的感触和想法,与琼瑶阿姨不谋而合。

  她双手叠抱放在胸口

  是让我们记住这个医生

  家住杭州上城区姚园寺巷社区的陈小妹(61岁),给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龙云群送了一面锦旗,说这是她婆婆的临终遗愿,感谢龙医生在她生命的最后4天给予的特殊照顾,让她最后走得很舒心。

  事情得从去年冬至前的一个晚上说起,陈小妹90岁高龄的婆婆突然胃痛,因为老人家患有高血压,曾经发生过脑梗,家里人立刻叫来120送浙二急诊。

  “在急诊抢救了2天后转到重症监护室,又住了28天。”陈小妹说,在老太太住院的第29天,主管医生找家人谈话,说老人家的心脏只剩下10%的功能,每天靠呼吸机、鼻饲管维持生命,是“花钱给老人家买罪受”。

  一家人最终决定,把老太太接回家。

  龙云群是陈小妹婆婆的签约医生,住院期间,他就几次打电话了解老人家的病情,在老太太搬来跟儿子媳妇同住的4年时间里,他们已相处得很熟悉。

  老太太每天吃的药是龙医生给配的,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也是找龙医生看的,他知道老太太颈椎不好,有时挂盐水坐时间长,他空了就会帮她去捏捏肩膀,老太太说“龙医生跟自己的儿子一样”。

  所以,他们做出决定之后,也给龙医生打了个电话。

  龙医生得知后带着护士赶去,帮老太太接上家里的氧气机,并教陈小妹如何使用。

  龙医生每天上门监测老太太的生命体征,然后告诉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让家属在面对这件事时心里坦然了许多。

  老太太刚回家的时候,人是昏昏沉沉的,眼睛也是闭着的。“妈妈,社区的龙医生来看你了。”当陈小妹在她耳边说完这句话时,她用力睁开了眼睛,还微微抬了抬手。“看到龙医生,老太太的精神会好一些。”陈小妹说。

  回家后,老太太紧锁的眉头一点点舒展开来,尤其是走的那天,龙医生帮她拔掉了脖子上的留置针,她转了转头,旁人看着都觉得舒服不少。

  “那天半夜,我感觉有只手用力推了一下我,是老太太在叫我,她眼睛盯着我,好像有什么话要说,最后做了两个动作,她先是用手指了指脖子上扎留置针的位置,我知道她指的是龙医生,然后又双手叠抱放在胸口,意思是让我们记在心上,别忘了感谢人家。”陈小妹说,她当时跟老太太重复了好几遍这两句话,老太太还连连点头。

  老太太闭眼的时候,脸上还挂着微笑。“她在医院的一个月还不如家里的4天活得舒坦。”陈小妹说,她自己也61岁了,身上也有很多慢性病,晚上安静下来的时候也会思量,真到那一天,能够坦然、安详地离开,对自己和家人都是最好的结局。

  我想预约一个病床

  走不动的时候也住进来

  64岁的苏阿姨已经把浙江老年关怀医院当做了自己的另一个家,每周有一天,她都会抽时间坐上公交车,在3站路过后下车,再步行4分钟到医院,跟5病区的医生、护士们聊会儿天。

  她的母亲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3年,“是我也老了,腿脚吃不消了,才把她送到这里的。”苏阿姨有4个兄弟姐妹,她是老小。

  苏阿姨的母亲刚被送到浙江老年关怀医院的时候,她还记得住每一位医生、护士的脸,会和他们打招呼问好。

  已经退休的苏阿姨每天中午准时赶到医院,跟妈妈聊天,照顾起居。

  直到去年,已经90岁的老母亲记不起每天照顾她的苏阿姨的名字了,嘴里念叨着儿子的名字,“有点伤心,都是我在照顾她,她却记得大哥不记得我。”

  去年10月的一天,因为肺部感染,老人被送到了抢救室,在这家以老年病人为主的医院里,走到这一步,病人的生命往往要以“天”甚至“小时”来计算了。

  “老太太衣服有没有准备好?”五病区护士长陈红萍提醒苏阿姨。一整天,陈红萍都陪着苏阿姨,听她反复说着老太太的那几件事,说到伤心的时候陪她一起抹眼泪。

  这并不是一家专门从事临终关怀的医院,但是在每一天,这里的医生、护士们都要做临终关怀的工作。家属们心理最脆弱的时刻,医护人员是他们最放心的依靠。

  苏阿姨已经做好了母亲离世的心理准备。没想到,老太太救了回来,不过她的身体状况更糟糕了,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只有浅浅的呼吸和工作着的仪器显示着她的生命迹象。

  经过这一次生离死别,苏阿姨对即将到来的那一天有了更明确的答案。

  老太太病情恶化,苏阿姨选择了保守治疗,“不抢救了,让妈妈走得安心一点。”

  2个月后,老太太安详地走了,苏阿姨一家人齐整地聚集在医院,为老太太料理后事。苏阿姨拉着陈红萍的手,恳求这位亲人一样的护士长:“你们帮我预留一个床位吧。”苏阿姨说,“等我走不动的时候,我也想住进来。”她为自己的做好了打算,“就像我第二个家一样,我住这里也放心。”

  社区医生的关怀,很舒心

  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有70-80%的老人享受到了临终关怀,而中国,这个数字实在太低。中国人为体现孝心愿意花高额的医疗费,但大多数人没有给老人临终关怀付费的习惯。

  2月中旬,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印发《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从床位、科室、人员设置方面提出相关要求,推动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

  杭州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

  在杭州,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这几年来推行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以来,社区医生为居民提供的服务又有了许多提升,其中居家临终关怀就频频被居民点赞。

  “作为社区医生,我们此时所要关注的对象不仅是患者,一方面,给患者提供最基本的生命支持,帮他们消除病痛,让他们有质量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另一方面,教家属如何照料患者,并把每天检测到的病情如实告诉家人,好让他们及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能更加坦然与从容地应对家人的离开。”社区医生龙云群告诉记者,在面对死亡时,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会感觉惊慌、恐惧,看到熟悉的医生,心里能得到些许安慰。

  “杭州的许多社区医生其实一直有在做临终关怀的工作,即使不签约的病人,提出需求的时候,我们的社区医生也会去做。只是由于每个城区的人口结构不同,不同辖区的社区医生临终关怀的经验和水平有所不同,像上城区这样老龄人口较多的区域,社区医生提供临终关怀服务较多,经验较丰富,而像下沙这样的新城,社区医生接触临终关怀较少还不太会做。为此,我们也在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希望借此可以不断提升社区医生服务的水平。”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妇处处长周华表示。


责任编辑: 杨静涛

标签: 杭州;临终;关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