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南希)坐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厅中,台州临海杜桥镇应急中心主任郑德军的眼前是由四个屏幕和一个投影组成的屏幕墙。他负责的这套应急指挥系统,通过覆盖全镇的摄像头,使得镇区里的灾情火险和执法调度都能在第一时间实现。
“街区的拥堵、管理乱点,都可以看到。”郑德军熟练地操作着电脑,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
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个乡镇应急指挥中心和第一套天网工程,也使杜桥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硬件方面,赢在了起跑线上。
2016年9月底,浙江省政府下发《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一场蜕变在浙江大地上开始蔓延,杜桥镇无疑是快速行动的那一批。
天网工程+村民KOL 软硬结合让整治工作成“绕指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2009年以来投入1500多万元,杜桥镇建成全国首个乡镇基层应急指挥中心,并建设了天网工程,这无疑为杜桥镇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放大招”。“目前共有2117只摄像头,主要用于森林防火、防洪防台、城市公共管理、安全生产等。另外,我们还投资500万新建了一个新的指挥大厅。”
“坐在应急中心,想看哪块公共区域,就看哪块。乱停车、乱摆摊、违规占道等行为一眼就能发现。”郑德军轻按几下键盘上的方向键,大屏幕的一角,画面就发生了变化。他指着一辆随意停在禁停区的白色轿车说道,“大屏幕的画面能够为执法提供证据,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后,我们在指挥中心可以调动附近的执法人员前去处理,非常快捷。”
同时,杜桥镇还计划购置4辆大型扫路车及垃圾车,用于加强镇区的卫生保洁力量。
除了在硬件上进行配置利用,2016年,杜桥镇在行政执法办增设了市容中队,建立新分配机关工作人员到中队交流锻炼的工作机制,补充市容中队力量。同时成立了杜桥环卫服务有限公司,现有专职环卫工人270名,各村自行组建了123支环卫小分队。
颇有新意的是杜桥镇的村级市容协管机制,聘请了11名村级市容协管员。这些协管员大多是村里的主要干部,有分量够权威,可谓“村庄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
“自己村子里的人管自己,大家更愿意听。”以柔克刚,以“村庄KOL”的循循善诱来化解初期推行环境整治时碰到的不理解,成为杜桥镇的“一招妙棋”。而这一步妙棋,还是各个村干部自己提出来的。
“村里的主要干部、人大代表坐在一起,他们觉得我们人力不够,提出了这个主意。”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主任韩再国告诉记者,每位村级市容协管员月薪2000元,由杜桥镇统一发放薪资和服装。
全力对顶层违章建筑进行拆除。
念好“拆治归”三字经 治危拆违啃下硬骨头
随着最后一块砖墙的掉落,连续进行了31天的破拆终于告一段落。位于杜桥镇杜南大道与滨海路交叉口西北角的这座土黄色建筑,不复曾经“耀虎扬威”的庞然状。
土黄色的建筑是台州瑛鹏眼镜有限公司(下称“瑛鹏眼镜”)建造的大楼。当时规划审批5层,实际建造高达11层,建筑面积大大超出了规划面积。临海市城管部门先后8次向公司做出书面停建通知或口头制止,都未能阻止建筑“越长越高”。
台州市瑛鹏眼镜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长春在先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还是遵循着农村的老思路,认为多建几层没什么大不了。
2014年6月,这幢任性违建的建筑完工结顶,经现场勘测,建筑面积超出了规划许可范围14849.37平方米。
2016年2月21日,该大楼内的仓库起火,造成10间厂房损毁,过火面积约1200平方米,所幸无人受伤。经查,该公司厂房有违法搭建现象且安全隐患严重。
法律岂是儿戏,规章并非白纸,生命更是珍贵。
瑛鹏眼镜少批多建的违法建筑厂房被列入台州市三大“百日攻坚行动典型案例”。2016年9月,杜桥镇“三改一拆”的号角吹出了它最嘹亮的一声,500多人齐心拆除,连续奋战31天后,35间超高4层楼房被拆除,不复存在,多次劝阻无效的违法建筑终于收敛了它的触角。
去年,杜桥镇共拆违60万平方米,总量居台州市第一,集中拆违周仅用两天就拆违超过5万平方米。
拆后的空地如何再利用?“拆治归”这三字经杜桥人已经念好。原杜桥电影院和酒厂拆除区块计划建设一个面积约4200平米的公共停车场,缓解镇区停车压力,治理乱停车,同时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