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邓国芳)在杭州华丰路与华中路交叉口的西北角,有块约20亩大小的场地,这里暗藏“乾坤”——
在高压泵的作用下,河道的淤泥,通过“留置针”式的泥浆输送管,沿着最近的车水港,被抽取到这里的沉淀池。再通过混凝与压滤,变成一块块泥饼。这些泥饼,又可用作花卉和苗木种植,在岸上发挥重要作用。
这就是杭州下城区在“五水共治”实践中,首创的“留置针”清淤法。
河道淤泥在这里变成泥饼。邓国芳 摄
3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下城区,从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的石桥河出发,再到华丰路的淤泥干化处置场,目睹了这种独特清淤方法的全过程。
城市河道如何长效清淤,一直是个普遍存在的难题。下城区地势平缓,水流缓慢,31条城市河道,在城市面源污染冲刷沉积、河网水动力不足的双重影响下,河泥淤积快,水质影响大。传统城市河道清淤,采用挖泥船带水挖掘工艺,这种办法,无法清除悬浮污泥,还容易对下游河道、沿河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经过整治的石桥河,如今已是一道风景。邓国芳 摄
“河道淤泥不除,水质很难改善。”下城区治水办常务副主任毛欢说,2016年,他们借鉴医学上“留置针”的概念,利用河道清淤之时,在距离河底约1米高处,铺设泥浆输送管。根据泥浆运输距离需要,分段设置加压泵和泵站管理点,并在华丰路辟出一处淤泥干化点。
占地20亩的淤泥干化处置场。邓国芳 摄
截至目前,该区已铺设10公里长的“留置针”泥浆输送管,今年还将铺设5公里。哪条河道的淤泥多了,就可开启高压泵,将水底的泥浆吸进管道,再运送到淤泥干化点。淤泥干化点安装着4台压滤机,每天可处理2000立方米的淤泥。
淤泥经管道输送到这里的沉淀池。石怡锋 摄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河道绿化部经理王伟说,与传统河道清淤比较,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想清就清、简洁高效、不留死角”。特别是传统清淤机器无法进入的桥梁、狭窄河道,通过泥浆输送管道,都可有效清除河泥淤泥的盲点和死角。
“犹如给河道做‘血透’,泥浆输送管长期埋在河道中,就像病人输液的‘留置针’,当河道淤泥堆积到影响水质时,就可启动使用。”他比喻说,“这样还可避免因传统车辆运输淤泥,造成渗漏等二次污染。”
在淤泥干化点,记者看到,经过沉淀、去除杂质的淤泥,在槽罐内混凝后,便进入压滤机,此时,30%的带水淤泥,将被挤压成为泥饼,70%则为清水,回归河道,是一股很好的生态补水。而这些泥饼,又将运送到市政园林绿化工程。
经过混凝的淤泥被挤压成泥饼。邓国芳 摄
“下城区没有工业,河道淤泥,大多来自生活污水,我们检测过,各种金属含量指标都正常。”王伟说,他们还在20亩的淤泥干化处置场内,开辟了一块小菜地,直接用泥饼来种菜,“土壤肥沃,种出来的菜,非常鲜嫩可口。”
工人们在石桥河里铺设泥浆输送管。石怡锋 摄
近年来,由于清淤力度大,日产干泥量也很大,一个城区的市政园林绿化,依然消耗不掉。为此,王伟他们又做出一个更加大胆的尝试:把维护绿化园林时裁减下来的树枝,打碎成木屑,再与泥饼混合,制作成可供家庭阳台种植的花泥。
“循环利用,河泥变肥为宝,城市环境也会变得更好,做好这篇有趣的文章,我们很有信心!”王伟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