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浙江民营剧团蹲点日记:戏里戏外,欢声笑语留人留心
2017年03月24日 05:15:41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陆遥
【摘要】 夏天一身汗,冬天打冷战,上台忘了家,从来不过年,这是民营剧团演职人员的真实生活写照。众多出身草根、服务百姓的民营剧团活跃在我省基层演出市场,广受农村观众欢迎和好评,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CshKFljT_HmAZImSAAKEmxAvGIE088.jpg

温岭越剧三团在象山江北村演出《天道正义》,观众频频叫好。

  浙江在线3月24日讯 夏天一身汗,冬天打冷战,上台忘了家,从来不过年,这是民营剧团演职人员的真实生活写照。众多出身草根、服务百姓的民营剧团活跃在我省基层演出市场,广受农村观众欢迎和好评,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3月中旬的一周里,记者跟随温岭越剧三团赴乡镇、海岛演出,感受她们戏里戏外的喜怒哀乐、舞台人生的酸甜苦辣。

CshKFljT_HiAS88DAAJA5AYpfU4511.jpg

戏迷在后台和李琼燕合影。

  远距离夜奔,以车为家

  3月13日 星期一 雨

  今天,是温岭越剧三团在平阳县水头镇埭头自然村唱戏的第五天。当地村民为了庆祝农历二月十五的物资交流会,请来了剧团。从3月9日开始,剧团在村里临时搭设的戏棚里每天唱两场。温岭越剧三团建团37年,在浙江民营剧团中颇有名气。从今天起,我将和温岭越剧三团一同生活5天。

  到了剧团睡在哪里?清晨7点,从杭州赶往鳌江的高铁上,我一直问自己这个问题,直到来到埭头村一座空置的大楼时,答案才揭晓。房间里,竟然支着不少款式各异的帐篷。看来,团长邵彩娇跟我说的“自带铺盖”,还真不是开玩笑。看到这个场景,我暗自庆幸,自己的睡袋真是没有白准备。

  下午一点,天飘着雨,大戏棚里的几百个座位被坐得满满当当,演出的剧目是《血手印》。在民间剧团摸爬滚打30多年的邵彩娇,对观众的心理早已熟稔:“大家就爱看这种大悲大喜、跌宕起伏的戏,不过,戏的结局必须是大团圆。”

  越剧三团当家小生李琼燕在戏台上潇洒演绎,一颦一笑,让台下的观众动容。此时我想起了《霸王别姬》中四爷形容程蝶衣的那句话:“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一段演出的结束,意味着下一段行程的开始。晚上10点,曲终人散,当小村子重回宁静,全团48个人忙不迭地整理行李、道具。第二天,他们就要在象山县石浦镇高塘岛乡江北村演出。我拿出手机一搜,从这里到江北村,全程370多公里,车程近6个小时。因此,剧团只能连夜赶路。

  半小时后,剧团的两辆货车、一辆客车,载着所有演职人员和剧团的家当,从小村子里悄悄出发了。车行半程,停在了宁海服务区。窗外的小雨依然淅淅沥沥,车里很安静,有人早早地进入了梦乡,有人还在静静地刷着手机。所有人就这样以车为家,调整一下座椅靠背,浅浅窝上一宿……

  邵彩娇和我开玩笑说:“你运气可真好。”原来,这样的远距离夜奔,在温岭越剧三团并不常见。因为过于疲劳,会影响演员们的状态。但是,既然已经接下了江北村的邀约,他们就要保证准时为乡亲们送上一场大戏。让邵彩娇欣慰的是,没有人抱怨,“大家都足够专业、敬业。”

CshKFljT_HmAI9-hAAJ-5unFF28174.jpg

演员芳芳一有空就绣十字绣。

  戏曲如春风,吹暖小村

  3月14日 星期二 晴

  一出戏能给一个小村子带来什么?今天,我可算是见识到了。

  中午12点半,距离温岭越剧三团在象山县石浦镇江北村的第一场戏还有一个多小时,临时搭建的戏棚里已经挤满占座的人。

  江北村所在的高塘岛乡,是宁波最南端的海岛乡镇。过去,出入海岛都靠摆渡。如今,小岛和陆地架起了桥。可是今天,上大桥后就一路堵车。为了今天的这场戏,江北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广发邀请帖”,请亲朋好友来村里听戏。

  这场戏,是由村里一位企业家出钱请的。他母亲喜欢听戏,出于对母亲的孝顺,也为了让村里人图个高兴,他请来了温岭越剧三团,唱足五天五夜。

  早上刚到村里,邵彩娇就和丈夫一起赶到戏棚踩点。第一场戏,邵彩娇看得最重。戏班子阵容大不大?水平好不好?以后还请不请?都看这一场“一锤定音”。“不满意的话,后面几天没人来,下一次演出也不好谈。”邵彩娇说。

  今天下午演出《花为媒》,阵容很齐整。两对小生小旦一起上场,团里的25个演员个个都有角色。尽管疲惫,大家却没有一丝偷懒,使出全力。台下始终坐得密密麻麻,村里人看得高兴。

  一出戏,给小岛带来了欢乐,更带来了勃勃生机。

  和戏文一样红火的,还有周边摊子的叫卖声。

  夜晚,30多个摊子沿着戏台边的小路一字排开,不仅有卖水果、糖炒栗子、冰淇淋的食品摊,还有泡泡球、充气蹦床一类的游艺设施。每个摊位前的灯光,照亮了大家的笑脸。食物的热气腾腾中,来往村民欢笑着、交谈着,这一片天地俨然成了一个小型游乐场。热闹的场景仿佛一场乡村嘉年华。

  当天,全乡18个村的人都来了,村里起码涌进了上万人。

  夜晚,气温骤降到4℃,海岛的风显得格外刺骨。然而,这里到处喜气洋洋、热热闹闹,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戏曲,好像一股春风,把小村吹暖了。

CshKFljT_HmASmacAAHnhcfZSjc546.jpg

当家小旦石莲莲演出很认真。

  火爆的诀窍,原来在此

  3月15日 星期三 晴转多云

  看了3天戏,我有一个发现:无论在平阳还是象山,天天都是观众满场、热情爆棚。

  在浙江农村,民营剧团为什么红火?今天我似乎有了一些感悟。

  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温岭越剧三团的门道在哪里?从鼓板小哥应学明的身上,或许能看出端倪。应学明到温岭越剧三团才一年多,却已经有了自己的“粉丝群”。这几天我发现,有不少观众专门从象山县城赶一个多小时的路来看他的表演。

  应学明长得有些像当红艺人张艺兴,戴上墨镜又像黄晓明,但他吸引粉丝绝不仅靠颜值。打鼓的时候,他会时不时转动鼓棒,有时候还将鼓棒高高抛起,半空中接住,上演各种“高难度”动作。这种表演,我在不少爵士鼓表演中看到过,在戏班里还是第一次见到。

  后来应学明告诉我,这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花式鼓板”。朋友将他演出的视频传到网上,一下子就火了。如今,他每天晚上都上网直播打鼓,久而久之,已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

  不拘常规、求变创新,体现在温岭越剧三团演出的各个方面。晚上加演的表演种类繁多,有歌舞、杂技、变脸、小品等七八个节目。团里的演员各显所长,各种“开了挂”的表演让台下不断叫好。

  “观众爱看什么,我们就排什么。观众喜欢什么,我们就演什么。”邵彩娇说,民营剧团闯荡江湖,靠的是老百姓的口碑。现在,温岭越剧三团能演《红楼梦》《是我错》《狸猫换太子》等40多部大戏,每个演职人员的脑子都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库。

  当天,剧团的多部戏赢得了不断喝彩。台下,来自宁海西店镇香石村的几个村民到处在找团长。“我们今天第一次来看戏,觉得很好,想请剧团到我们村里演。”让人意外的是,不出10分钟,双方就当场签好合同,敲定了十月初的“档期”。

CshKFljT_HiAZMwhAAJtIG1dTQs796.jpg

乐队成员站着吃饭。

  台上与台下,戏班生活

  3月16日 星期四 阴天

  早上,剧团的小生冯娟“失踪”了。其实,从昨天起,我就发现冯娟有些魂不守舍,在后台坐立不安,像在找什么。

  直到临近中午的时候,冯娟才回来。原来,一大早,她坐了40分钟的车去石浦镇修手机。

  一部手机对于剧团每个人,或许要比常人来得更重要。

  冯娟的家在诸暨,孩子才10岁,由老人带着。每天她都要和孩子视频通话。所以,发现手机坏了,冯娟就像丢了魂似的,“再怎么麻烦,也要修好啊!”

  温岭越剧三团从大年三十出门,一直到农历六月,演出都排得满满当当,这半年里基本没有回家的可能。剧团里的女演员近半都做了妈妈。妈妈想起孩子来,都是一样的欲言又止。

  “当然想啊,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被大家叫做“花脸姐姐”的演员王坤儿说,儿子从小就没法带在身边,以前联络不方便,想他的时候只能看照片、打公用电话。邵彩娇的女儿在杭州读大三,也是老人带大的。“戏班里带孩子不方便,三五天换一个地方,上学怎么办?”

  虽然人不在家,但是身在剧团总想方设法为家里做些事。刚到剧团的时候我就发现,许多演员一有空就坐在箱子前绣十字绣。今天候场的间隙,芳芳又铺开一张十字绣,数着格子认真地绣着。她告诉我,下次回家,就把十字绣挂在老家河南周口的墙上,虽然人在外地,但是家里人看到这幅十字绣,心里多少会有些安慰。

  台上,是敬业尽责的演员、乐手、灯光音响师,台下,是妈妈、女儿、丈夫。爱追剧、爱网购、爱吃零食。上台,演绎着跌宕起伏的剧情,下台,过着普通家常的人生。

  剧团大家庭,留人留心

  3月17日 星期五 多云

  俗话说,看戏看角儿。这话放在戏台上,真是一点没错。

  今天晚上,戏棚子比往常更闹忙了一些——李琼燕夜场出演《红楼梦》。戏,是剧团的拿手戏,角儿,是剧团的台柱子。小村里的大戏,也在今天迎来高潮。

  李琼燕是国家二级演员,每天演出一到两场,工作量极大。她唱做俱佳,每天都吸引着一大波“迷妹”从四面八方赶来捧场。

  观众为了角儿而来,民营剧团的生意火不火,和“台柱子”好不好是分不开的。据说,民营剧团里年薪最高的小生已经超过60万元,剧团之间“抢”演员是常事。留住好演员,也成了民营剧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也是邵彩娇不得不关心的事儿。

  在团里,邵彩娇就像个“大家长”,谁家有点什么事儿她都清楚,能帮的一定帮。“我们团长人好,平时谁家有个事儿要请假,她都暖心地帮忙协调。遇到演员受委屈,她也会站出来说话。”老旦王美芳在温岭越剧三团已经13年了,她说在这里待得挺舒服。

  如果说民营剧团之间带来的是竞争,那么国营剧团“送戏下乡”带来的更多是鞭策。“国营剧团到村里,提高了观众的欣赏水平。我们得演得足够认真和精彩,才能让他们满意。”小旦顾楚楚很清楚怎样才能吸引观众。演出《劈山救母》时,她声泪俱下,十分投入。演员们这股子认真劲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管演主角还是跑龙套,不管是唱歌还是做戏,台上一分一秒,每个演员都认真对待、毫不怠慢。

  这些年,政府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送戏下乡,文化惠民,这其中也不乏民营剧团的身影。邵彩娇说,2016年越剧三团参加过温岭市“送戏下乡”,在不同乡镇演出了6场。

  因为看戏,浙江乡村的文化生活充满了温情。

  【记者手记】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戏剧艺术中,一直有着“第四面墙”这个概念——假想在舞台边缘,有一道墙把演员和池座的观众隔开。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演员要反映现实生活的全貌而不必理会观众的反应,“第四面墙”能够保证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彻底融入到角色当中。

  而在浙江的民营剧团,似乎从来不曾存在这样一面墙。中国戏曲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民间的产物。在浙江,上千民营剧团填补了浙江专业文艺表演院团数量有限、演出不足的空白,不仅深受农村观众欢迎和好评,而且成为传承浙江戏曲的重要载体,在满足农村文化生活、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营剧团从团长到演职人员,大多本身就是农民。出身草根的他们最熟悉农村生活,最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剧团为农民写戏、演戏,及时满足了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

  无论是在跟随民营剧团演出的一周里,还是在全省各地采访的过程中,我都强烈感受到了民间剧团和各地农村群众频繁的深度互动——有的演员,直接住在村民的家里,村民把演员当家人一样对待;有的戏迷,早就和他们喜欢的名角成了好闺蜜;有的剧团,甚至连后台都成了演员和戏迷交流互动的场所。

  在蹲点温岭越剧三团的时候,一位演员经常把姐姐们挂在嘴边,姐姐们有时和她一起出去购物,有时候帮她照顾宠物狗。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姐姐们并不是有血缘关系的姐妹,而是她的忠实戏迷。经过几年亲密交往,大家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这种深厚的情谊,不正是心中有观众的最好诠释吗?对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只要心中有群众,就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贴近,受益的不仅是观众。浙江的民营剧团或许是最有“用户意识”的。因为他们贴近群众,所以清楚地知道群众喜爱什么,知道如何演出符合市场需要。他们的演出作品,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目的,不使用低俗的台词去博取笑声,而是十分注重演出的社会效果,以优秀的剧目感化人、鼓舞人。从掌声雷动中、从座无虚席中,我们看见,观众为这些贴近生活、灵活多变的舞台表演而目不转睛、深深感动。没有了“第四面墙”,使得民营剧团成为我省文化建设工作的一支有生力量。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地方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表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承和发展好地方戏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浙江大地上活跃着上千家民间剧团,仅2016年一年,他们就在大山里、田野间上演了21万多场戏。上千家剧团,成为上千个欢乐的种子;21万场戏,就是21万场文化盛宴……

  民营剧团,将舞台搭在希望的田野上。(陆遥)

责任编辑: 沈正玺

标签: 民营剧团;剧团;越剧;温岭;演员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