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31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黄珍珍 实习生 施佳琦 市委报道组 吴敏力 毛海挺) 3月30日,离清明还有五天。清晨5时,温岭大溪镇下陈村,天空刚泛起鱼肚白,52岁的村民杨元中穿上平时很少上身的灰色西装外套。肩上的背包里,装着简单的换洗衣物;手中是一个纸盒,里面装着纸钱、香烛,以及前一日从祖坟取来的一捧新鲜泥土。
一切准备就绪。与96岁卧病在床的老父亲和妻子简单话别后,循着大伯杨春68年前去往朝鲜战场的路径,杨元中从这座浙南村庄出发,一路向北。乘火车到杭州,搭上去沈阳的飞机,再坐火车直奔丹东。继续往南,便是朝鲜了。
大伯长眠何处
虽已身在途中,杨元中仍然觉得这一切恍若梦境。他不敢相信,有生之年竟能寻到大伯远在异国的安眠处。
杨春是杨元中父亲的长兄,长兄如父。“那时家里穷,大伯在村里帮人做点零工补贴家用。”杨元中时常听父母念叨,大伯为人友善,是个热心肠。1949年,32岁的杨春尚未娶妻,参军入伍。一别故土,从此杳无音信。
此后十多年间,家人曾不止一次打听杨春的消息,每每失望而归。直到1965年,政府部门送来一本烈士证,家人才知晓,杨春早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1917年出生。1949年1月参加革命,为步兵3108部队战士。1950年11月,在朝鲜泰川战斗中光荣牺牲。”烈士证上短短几行字,道不尽杨春短暂而又热血的一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干涉。10月19日,杨春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至10月底,西线志愿军主力已进至古军营洞、塔洞、泰川以北、云山以北、温井、熙川一线。11月5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结束,将进攻的敌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
11月25日,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二次战役打响,至12月24日结束,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诱敌反击,迫使敌军由进攻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根据烈士证上的牺牲时间,杨元中猜测,大伯可能是在这两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的。但如何牺牲、葬在何地,却不得而知。由于尸骨未还乡,杨春在村里没有墓。杨元中儿子杨林旭回忆,祖母在世时,每年清明都会在家门口的小路边,祭祀伯公。祖母将伯公一张2寸的老照片视若珍宝,这是杨春仅有的遗物。那是一张杨春刚参军时与战友的合照,照片已泛黄,多处被氧化,被岁月磨损出残缺的边角。
“照片上的伯公很年轻,脸上表情有些稚嫩。” 杨林旭说,逢年过节,祖母都会从相框中拿出照片仔细端详,告诫后辈不要忘记远在他乡的烈士。“祖父是村里的篾匠,往年过年时,村里为烈士和入伍士兵送去的灯笼,都是他亲手做的。” 杨林旭说,他不止一次见祖父母跟父亲提起,想找到伯公葬在哪里。但66年来,四代人苦寻无果。
寻找阵亡战友的亲人
杨元中曾以为,这个心结总有一天会被时光慢慢封存。他不曾想到,在离温岭不远的杭州,有一位志愿军后代早已开始谋划,如何帮远在朝鲜的烈士寻找亲人。
“我是志愿军的后代。”61岁的彭传贞,从小听父亲讲述战场上震撼人心的一幕幕。父亲彭成禄祖籍四川,出生于1930年。1949年入伍,1951年3月赴朝。
彭成禄曾参加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立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不足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成为作战双方争夺要地。
彭传贞说,父亲在世时,每每提起这场持续鏖战43天的战役,总会泪流不止。“空中战斗机盘旋不止,地上大炮轰鸣,四周一片焦土。我们被四面围攻,军号不停,冲锋不停……”撤出包围圈的彭成禄才发觉,一个排的战友仅他一人活着。
这次战役中,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彭成禄回国后,在金华、宁波、杭州等地工作,2015年离世。临终前,他含泪嘱托女儿,为长眠他乡的战友们找到亲人。
为了纪念父亲,彭传贞建了一个 “志愿军后代”的QQ群。“原本只想有一方天地能缅怀父亲,没想到全国各地的志愿军后代陆续找到这个群。” 彭传贞与他们相识后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想知道烈士长眠在何方。
2016年9月,彭传贞相约9名志愿军后人,前往朝鲜祭奠烈士。他们带着摄像机、相机,先后来到朝鲜开城和安州烈士陵园,记录烈士墓碑上每一个姓名。“开城烈士陵园共有十二号墓。安州烈士陵园规模较小,处在偏僻的深山中。去的那天下着雨,祭扫的人很少。”彭传贞当时就想这些牺牲在他乡的烈士,他们何时才能魂归故里?
赴朝鲜追寻烈士长眠处
一个月前,一通电话意外打开杨元中心中尘封已久的往事。
2月20日,杨元中接到在宁波工作的儿子电话。“伯公叫什么名字?我好像找到他葬在哪里了。”杨林旭在电话那头急切地问。
那天,杨林旭刷微博时,偶然看到一条浙江籍志愿军烈士寻亲消息。名单中列出了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8个地区46名浙江籍志愿军烈士信息,他们均安葬在朝鲜开城、安州烈士陵园内。“台州地区一共4位烈士,其中一位与伯公十分相符,姓氏、地址、牺牲时间都对得上。”杨林旭第一时间告诉父亲。杨元中接到电话时难掩激动,赶紧要来联系人电话拨了过去。接电话的正是彭传贞,她是这则寻亲启事的发布人。
去年,彭传贞一行回国后,开始了大量整理工作。从密密麻麻的名单中找出浙江籍烈士,并非易事。“烈士墓上只刻了名字,我们要在烈士英名录里寻找家庭住址等更为具体的信息。”整理好这一批名单后,彭传贞联系到浙江省征兵办,并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寻亲启事。同时,与烈士籍贯所属各地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寻找烈士后代联系方式。
“在第一批46人名单中,现在已找到24名烈士亲人。”每每找到分散在各地的烈士亲人,彭传贞都喜极而泣。更欣喜的是,她还找到了曾经与父亲并肩浴血奋战的战友。“有些是亲人自己找过来,但烈士姓名不在公布的第一批名单之列。”目前,彭传贞正在整理第二批名单。
这个清明,对于杨家人来说意义重大。杨元中得知大伯安葬在朝鲜安州烈士陵园后,将这个消息告诉卧病在床的父亲。父亲已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只是一直用手指着那张老照片说,“矮一点的是杨春啊。”
杨元中决定,要去朝鲜祭扫。“一定要去看看大伯,好让父亲安心。”
青山处处埋忠骨。据浙江民政厅最新统计,浙江籍抗美援朝烈士共3152人。3月31日下午,杨元中将与其他49名抗美援朝烈士后代一起,赴朝祭扫。他是此行中唯一浙江籍烈士后代。之后,他们将陆续前往开城、安州、桧仓烈士陵园祭奠长眠他乡的烈士。
杨元中说,他会将从家乡带来的泥土,洒在大伯长眠的烈士陵园,这一刻,等了半个多世纪。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