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徐坊 记者 王杭徽 通讯员 董时纲 陈晓敏 区委报道组 马国海 记者 金汉青 记者 薛文春 见习记者 徐蕾 通讯员 祝旖波 见习记者 何伊伲 通讯员 朱惟炜 张莹 记者 吴慧慧 通讯员 林园园)
吴兴 免费鲜花替火纸
浙江在线4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徐坊) 4月3日上午9时,位于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的桂花山公墓内,前来扫墓祭祀的群众络绎不绝。公墓入口处,竖立着一块“火纸兑换鲜花”的指示牌,道场浜村妇女主任姚月琴正忙着向祭祀的群众免费赠送鲜花。
“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在这里推行‘火纸兑换鲜花’活动,总共准备了2000束鲜花,昨天已经送出了1500多束。”姚月琴说。道场乡地处湖州市区南郊,境内有桂花山、久安、福林、闵家山、剑淦岭等多处公墓。每逢清明前后,各地前来扫墓祭祀的群众汇聚这里,每天人流量在30万左右。今年清明期间,该乡在桂花山公墓区推出了“火纸兑换鲜花”活动,倡导群众以文明低碳、绿色环保的方式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嘉兴 烈士墓前立远志
浙江在线4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王杭徽 通讯员 董时纲 陈晓敏 区委报道组 马国海) 风吹松柏苍竹劲,热泪盈眶祭英魂。4月1日上午,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嘉兴秀洲区梅里小学的200多名师生来到王洪合、李乐楼烈士陵园,举行了简短而又隆重的祭扫仪式。
对两位烈士的事迹,少先队员们并不陌生。1949年,王洪合随着解放大军南下接管了王店地区的7个乡镇,建立了新生的红色政权。他不畏艰险,发动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剿匪斗争。1949年9月,由于内奸的出卖,他与战友李乐楼不幸被敌人残忍杀害,时年刚满30岁。
“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梅里小学副校长倪建国说,希望学生们能在缅怀王洪合等革命先烈的过程中,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好好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之才。
时值清明节,不少嘉兴市民也自发来到王洪合、李乐楼烈士陵园,祭拜这些为新中国、为嘉兴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诸暨 网上祭奠寄哀思
浙江在线4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金汉青) “爸爸,女儿很想您,希望您在那边一切安好……”4月2日晚上,在上海工作的诸暨市民宣女士通过手机,在诸暨市器官捐献者网上纪念馆为去世的父亲写下了祭奠留言。
宣女士的父亲去年因意外不幸去世,身后捐献了一肝两肾以及眼角膜。她得知诸暨市红十字会在网上开通了诸暨市器官捐献者网上纪念馆,她和家人立即登录网站页面,进入纪念馆表达了自己的哀思。“我觉得这个平台很有意义,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身处异乡工作、不能经常回家的人,无论何时,只要想念父亲,就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来表达哀思。”宣女士说。
“对于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家属来说,网上纪念馆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寄托哀思的空间。”据诸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器官捐献者网上纪念馆是由诸暨市红十字会在今年清明节前夕建立并正式运行的。市民可通过手机、电脑进入该纪念馆网站,通过网上献花、留言等方式对已实现捐献意愿的志愿者进行祭奠。
金华 文明祭扫弃陋习
浙江在线4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薛文春) 又到一年清明时,作为金华唯一一家经营性公墓,龙山公墓今年携手浙江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宣传引导市民摒弃传统陋习,弘扬文明祭祀新风。
4月3日一大早,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20多位志愿者开始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和免费鲜花,劝导市民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和焚烧纸钱。志愿者们的努力得到大多数市民的认可,很多人自觉放下手中的鞭炮和纸钱,换上志愿者递来的鲜花,前去祭奠亲人。
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成为陵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当天,龙山公墓工作人员还与志愿者们举行了生态葬公祭仪式,向所有参加节地生态葬的逝者表达敬意。目前金华共有120多名逝者选择树葬、海葬等方式。
“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能为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出力,我觉得非常荣幸。”来自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统计系的志愿者方瑞说。
据了解,4月1日至3日,龙山公墓共发放1.2万枝菊花、5000份“文明祭祀倡议书”、3000张明信片和思念卡及黄丝带。
江山 家乡味道忘不了
浙江在线4月4日讯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徐蕾 通讯员 祝旖波) “现在每天要包1500个左右清明粿,这两天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4月3日早上,在江山市南三街的蒸材食料店里,老板娘徐华芬一早就开始制作清明粿。
清明节前后是店里最忙碌的时候,许多在外的游子为了尝一口家乡的特色食品,会从微信上跟老板订购。徐华芬说:“清明粿是用田里的艾草和米浆混合,再包上炒好的野菜制作而成的。一口咬下去,有一股家乡田地间那浓浓的青草味。或许正是这种独有的味道,令久居他乡的人念念不忘。”
揉成团、压平、包上馅肉、捏好。不一会儿,一个元宝状的清明粿就成型了。徐华芬和丈夫忙着包清明粿,女儿周洳屹则在边上帮忙填写快递单。一天下来有30多个单子,目的地从浙江到江西都有,还有很多北方的客人来订购。寄过最远的地方还有澳门。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江山本地的客人,上门说要把清明粿带给远在海外的亲人。这么大的工作量让一家人每天都从早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但是看到微信朋友圈里顾客的留言,一家人感到非常满足。
舟山 生态安葬倡新风
浙江在线4月4日讯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何伊伲 通讯员 朱惟炜 张莹) 4月2日上午,在海天佛国普陀山的西北角普陀山易德园内,10位逝者免费安葬于此,他们的生命将化作树木,四季常青。这是由舟山市民政局等主办的舟山市首届生态树葬安放仪式,也是舟山首届清明文化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
整个树葬仪式温暖不失庄重,专业礼仪师以整洁的仪表迎接逝者骨灰坛入园,并将其深埋在罗汉松下。骨灰坛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达到骨灰自动分化、土地循环利用的目的。普陀山易德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内开辟了30亩土地用于树葬,且派专人365天全天候巡护园区。这种方式的安葬不立墓碑,亲人可通过扫描存储逝者生平信息的二维码进行缅怀。
近年来,舟山深化殡葬改革,倡导移风易俗,积极推行以骨灰纪念存放方式为主,海葬、树葬、花坛葬等相结合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2010年至今,在舟山实行的海葬已超500例。
青田 华侨回乡祭祖先
浙江在线4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吴慧慧 通讯员 林园园) “父辈的隐秘基因和故乡的无声呼唤,赋予我眼神的无限温柔,发肤的敏感,脚步的沉着,朝向念兹在兹的家园……”4月2日,刚从意大利回国的青田华侨周蓉芬,在自己曾祖父的墓前吟诵诗歌。已在意大利米兰打拼30余年的周蓉芬,每年都会在清明回到家乡缅怀先人。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她专门为先辈们写了一首诗歌,“我想通过这首诗歌,表达我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周蓉芬说。
在侨乡青田,遍布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万华侨中,每年清明回乡祭祖的不在少数。和周蓉芬一样,爱国侨胞、青田县工商联首届主席王绍林的子孙——王伟斌家族的兄弟姐妹们也会在每年清明节从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飞回青田祭祀祖先,这一习惯至今已坚持了30年。今年,8个兄弟姐妹更是相约一同回乡祭祀先辈。
“清明回乡祭祖这个习俗代代传承,现代社会更赋予它新的含义。我们青田华侨清明回乡不仅仅是祭祀祖先、寻亲访友,更是回来看看祖国的大好山河和巨大变化,切身感受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王伟斌说,要让下一代亲身感受中国人的祭祖习俗、领悟先辈的精神,看看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并时刻提醒孩子们身上流淌着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