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0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聂伟霞 县委报道组 蓝正伟) 在龙游县詹家镇徐家村,3个臭了多年的池塘,经过修渠串塘,黑臭水缓缓流出。
“只要下场雨,池塘就会有活水。如此反复,原来的池塘水就会逐渐变清。”詹家镇党委副书记张曙华介绍,修渠串塘,就是修建水渠将村里的三个池塘串通后让水流入农田,“死水”变成“活水”。
像徐家村一样,在全省开展的剿劣行动中,龙游共摸排出152个需要整治的农村池塘。由于池塘数量较大且普遍存在黑臭现象,治理成本高,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成为剿劣的一大难点。为此,龙游积极探索创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过修渠串塘、生态治理、水塘+旱地等3种模式让“旧塘装新水”,有效剿灭劣Ⅴ类水。
“这个方法好,投入不大,就能让黑水塘变成清水塘。”在徐家村三角塘前,许多村民纷纷点赞。
“不久,池塘将会恢复以前水清的面貌,依旧是村民最爱去的地方。”望着逐渐变清的塘水,50多岁的杨水良回忆起小时候塘水清澈、岸边杨柳依依的场景。张曙华说,经过一个多月的走村入户、科学规划,修渠串塘方案出炉,池塘已不再是一潭死水。
“生态治理”再现水清塘美。在詹家镇詹家村,湖沿是位于村口的一个内湖,由于紧挨菜市场,废水直排、垃圾乱倒,几十年来,湖沿成了黑臭的“垃圾池”。今年,詹家镇通过“水生植物吸附+增氧曝气喷泉”的治理方式,将生态治水与景观提升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水体的溶解氧,维持生态平衡,有效改善水质,同时优美的喷泉造型又将提升景观。
在龙游,还有许多紧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出水口的池塘。生活污水处理后,仍含有氮、磷、钾等多种养分。“但这种水也是一种难得的‘有机肥’。”张曙华说。在徐家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出水口附近的池塘旁,刚刚建起一个苗木基地,将处理后的“有机废水”定期抽取灌溉基地里的苗木,不仅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户施肥用水成本,同时又可以实现“旧塘装新水”,确保塘水不会再发黑发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