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万吨小麦烂仓 法治阳光去哪了
2017年05月10日 04:29:54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刘雪松

  如果不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所属南阳向东直属库光武分库常年拖欠粮库租金引发诉讼,人们不会知道中储粮南阳方面多达1.6万吨小麦在其租用的仓库里整整存放了7年,一直存到“连猪都不能吃”的地步。关键是,国家财政下拨的国家粮食保管费,一分都没少拨过。粮食彻底糟蹋了,钱去哪儿了?如今也成了一笔糊涂账。

  媒体给这1.6万吨储备粮算过一笔账,价值3000多万元。实际上,这批当年入库时检测为“质量等级2级、色泽气味正常”的粮食,是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粒粒饱含着农民兄弟的辛劳汗水、纳税人的供奉,还有国家财政为储存这批粮食累计下拨的数以百万元计的仓储费用。面对中储粮如此暴殄天物的做派,网友直呼应该将责任人拉出去伏法。

  1.6万吨小麦,从2010年6月中储粮南阳方面与新野金硕粮油公司签订仓库租赁合同之后,没多久就开始拖欠仓储费了。如此蹊跷之事,让人不往腐败方面去想,很难。

  中储粮有“硕鼠”,早已不是新闻。2010年,中储粮许昌、安阳等分库相继发生多起违法腐败案件被查。次年,中储粮河南周口直属粮库主任乔建军侵吞巨额公款潜逃国外;接着,河南中储粮及河南粮食系统一个个窝案被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经理李长轩,河南省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曹濮生均被“双规”。

  十八大之后的2013年5月开始,中央派出10个巡视组打虎拍蝇,第一巡视组进驻的就是中储粮,足见中央反腐在第一时间的部署上,针对性和力度都是有明确所指的。截至当年9月,仅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就有110名“硕鼠”被查。

  如今再曝中储粮南阳方面1.6万吨小麦烂仓,民众痛心之极,直呼失职者“猪狗不如”。民以食为天。中国在全面奔小康的途中,还有很多贫困人口需要接济。为了一两百万元的仓储保管费,中储粮南阳方面宁愿让价值3000多万元的1.6万吨小麦放到变质,也要把国家划拨的保管费吃进肚子里。十八大之后还有如此大胆的“硕鼠”存在,让老百姓听闻之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出来声明,说了三点:一、2014年6月,这批小麦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定向拍卖销售后,金硕公司因自身利益未得到满足,拒不出库;二、法院已判中储粮南阳方面胜诉,金硕公司不配合出库;三、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将督促所属企业,坚决执行二审法院的生效判决,排除干扰,加快处置进度。

  不出所料的话,所谓“金硕公司因自身利益未得到满足”,应是双方合同中约定的粮食保管费用没有落到金硕公司的账面上。而法院判决之后,金硕公司“不配合出库”,显然还与“仓储设施租赁合同”被中储粮通过法院判决认定为“保管合同”有关。二字之差,一个是违规,一个是合法,性质发生了变化,责任也发生了变化。此中法院判决的有效性是否存疑,有待目前已经“找上门去”的中储粮总公司专门工作组对真相来一次大起底。

  存了7年的小麦“连猪都不能吃”,中储粮南阳方面不管有多少理由,不管这一两百万元的仓储费被装进了哪个口袋,都是实实在在的犯罪。十八大以来,反腐高压态势下,竟然还有这样暴殄天物的惊天事件存在,足见中储粮作为一个垂直管理的自循环系统,缺乏有效监督。因此,中储粮总公司此番能否查彻底,旁观者仍存担忧。加上面对媒体监督,中储粮南阳方面依然以央企自居,百般阻挠采访。声明中所说的“排除干扰”,是否包括了媒体与社会监督的“干扰”,也让人很难放心。

  事实证明,不让社会监督的目光关注的自循环系统,法治的阳光也很难照到底。中储粮南阳方面今天1.6万吨小麦变质,就是目光和阳光同时缺失造成的。这样的环境里有“硕鼠”,太正常不过了。

责任编辑: 周舸

标签: 法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