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浙昆集齐五代闺门旦同演《牡丹亭》 张志红5年后再登台
2017年05月15日 04:27:09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马黎 通讯员 周玺 王平
【摘要】 浙江昆剧团的五代闺门旦,站在台上:吴心怡(代字辈)、张志红(秀字辈)、沈世华(世字辈)、杨崑(万字辈)、王奉梅(盛字辈),分别在《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中,演出了各自版本的杜丽娘。

  浙江在线5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黎 通讯员 周玺 王平)5月14日晚,浙江胜利剧院,浙江昆剧团518传承演出季第一场,《牡丹亭》上本谢幕,座无虚席。

  浙江昆剧团的五代闺门旦,站在台上:吴心怡(代字辈)、张志红(秀字辈)、沈世华(世字辈)、杨崑(万字辈)、王奉梅(盛字辈),分别在《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中,演出了各自版本的杜丽娘。

  五代,每代之间,保持着15到20岁的年龄差,最年轻的和最年长的,相差60岁。一个团集中了这样的代际相传,在全国院团中,很是少见。

  一切都跟一个“传”字有关——传字辈的传,也是传承的传。

  几个月前,当浙昆发布这次戏单时,大家的眼睛都不约而同被一个名字闪了一下:张志红——“小杜丽娘”回来了。

  2012年,她在最红的时候,突然退出,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当老师。

  这5年,张志红在干吗?关于离开,关于归来,她又在想什么?

  她在最红的时候

  告别舞台去当老师

  张志红自己都记不清楚,她是什么时候离开浙昆的。但豆瓣小组的成员早早理了一个条目:《2012年法国她最后一次的演出》,并附上视频。

  标题之所以伤感,是因为那次之后,5年,这位浙昆曾经的当家旦角、梅花奖得主,几乎没有再登台,也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

  除了2013年,浙昆“代字辈”招生发布会、艺校开设昆曲班,张志红作为考官来选人。

  为了孩子们,她才愿意“出来”,这一次也是。

  “团里给我打电话,说是五代《牡丹亭》一起上台,要我演一下。我说我这么久没演了。他们说,哎呀,我们学生也要参加,他们是第六代。我就同意了。五代人演杜丽娘,我想想这个也有点意思噢。”

  这次回归舞台,她带了亲自招来的吴心怡。

  “不到园林,圈转那么快干嘛,像跳舞一样,嗖一下。”艺校小剧场,15岁的吴心怡和14岁的张唐逍响排《游园》,坐在台下的张志红很萌地模仿完,又拿起她的老同学郭鉴英的小玻璃瓶喝水,“有点像小痰盂罐的感觉,哈哈哈。”

  张志红的没心没肺,爽快利落,是舞台之外的很多人所不知的,包括离开,也有点“决然”。

  “2012年上半年还在演出,5月底6月初就递了调动书,7月就到了学校。”

  她把调动书放到当时的团长、同为“秀字辈”的林为林桌上,师兄也有点惊讶,因为此前一点风声都没听到。作为“家庭戏班”的浙昆,演员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但这次张志红没有跟任何一个人说过要去当老师。

  连学校都觉得有点“受宠若惊”。领导问她,你是名演员,习惯了鲜花掌声,一下子来教学适不适应?

  “我说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因为我一直在教学。不管教哪个剧种,教学都是一种传承。”在离开团之前,她曾给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小花们教过两年京昆基础课。

  差不多就退下来

  教学生一样有成就感

  为什么要离开?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想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不是说我不喜欢舞台。”张志红没有直接回答,但后面那句话,她在采访中连续重复了三次:“我是觉得也差不多了啦。”

  关于离开,在昆剧舞台并不特别。顾传玠1931年离开去深造,后来结婚;朱世藕1955年左右离开,去结婚;沈世华1979年离开,也跟结婚有关。同为秀字辈的邢金沙也因为结婚去香港定居,后来成为TVB御用配音。

  但张志红并不是因为结婚等客观原因,而是主动申请调去学校。

  “有一个原因,姚老师对我影响蛮深的。”

  姚传芗,传字辈艺术家。浙昆五代杜丽娘中,沈世华、王奉梅、张志红,都是姚老师亲授的学生,当然,也包括张继青、梁谷音、胡锦芳,等等。

  1978年,12岁的张志红跟着姚老师学戏。

  1982年,浙江省戏曲小百花会演,她演出《游园·惊梦》获得“优秀小百花奖”,从此有了“小杜丽娘”的美称。

  “以前,姚老师是一招一式教的,后来他年纪大了,70多岁,背又驼,他说,你不能模仿我的形体,如果那样就糟糕了。我讲要领给你,你记住。所以,姚老师的教学跟别人不太一样,他是一种启发性的。他很多都靠说,说的都是要领。要领是很重要的,我们俗话是‘范儿’。平时台上演出穿着裙子,他说别人根本不知道你脚底下的变化。这一定要老师告诉你,你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杜丽娘为什么那样转身,才最美。”张志红说起老师,滔滔不绝。

  那时,“传字辈”老师经常下乡演出,有一次,张志红问姚老师:您为什么不演?

  姚传芗说:我都什么年纪了,七八十岁的人了,我牙也没了。

  “他的意思是,舞台是个很完美的东西。我这样子上台,别人看了,或者我们学生看了总是有欠缺。我宁可叫我教出来的学生去演。”张志红当时就想,这个也是蛮好的哎。

  “我小的时候就在想,我不要等到年纪很大了,觉得这个不行了——比如听到别人说‘张志红真的好漂亮,但毕竟年纪大了’。这个时候再退,就晚了。”

  “所以,我觉得差不多了。我声带很早就小结,医生不让开刀。专业演员,开刀风险很大,到时一点声音都没了。现在还能唱唱,但不能长期。一疲劳声音会哑。反正整个感觉就是,哎呀也差不多了,可以了就退下来。现在干这个也蛮欢乐,蛮开心的。”

  “舞台有舞台的成就感,教学有教学的成就感。你的学生,你讲的东西她能体会到,表达出来,这也是成就感,不是一定要有鲜花掌声。当然,昆剧班正好在我这个时间段来了,对我来说也是一件蛮幸运的事情。我可以把所有我身上的,或者能请到的大师找来教学,孩子们也蛮幸运的。这个意义比在舞台上唱一出戏更有价值。”张志红说。


责任编辑: 沈正玺

标签: 舞台;老师;成就感;杜丽;昆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