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不抓党建是最大失职。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从浙江实践来看,体现在“严”字上——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为迎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记者深入浙江基层,挖掘各地党建实践经验和基层样本,聚焦全省各级党组织如何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敬请关注。
浙江在线5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苏鸣 通讯员 姜雯)山峰村没有山。这个2000多人口的村庄紧挨着国道边次第铺开,周边企业多,机会也多,按说,这个村早该富起来。可山峰村没有钱。2011年底,41岁的刘国民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的时候,村办公楼是用了近40年的危旧房,村里的年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怎么办?回顾这几年的发展,刘国民说,他做得最成功的事,就是把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作用放在了第一位。
农村人还要读党章?
学习,乃立身之本
刘国民对山峰村的“改造”,是从一堂党课开始的。
2012年12月的一天,刘国民给村里的75名党员发通知:明天下午2时,请大家带上党章,准时到村委开会。
规定的时间到了,大家三三两两聚拢来,带党章的屈指可数,刘国民开始带头朗读的时候,下面更是交头接耳,“这是要干嘛?”
“我们要念好党章这本经,依据党章谋创新。”刘国民文绉绉的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我们农村人还要读党章?”
刘国民可不笑,他知道,学习这一课,对亟待发展的山峰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群众工作要做通,党员先得提高觉悟,发挥带头作用。”他当场宣布,以后每月15日,就是山峰村的固定“党员学习日”。
学习贯彻中央及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开阔眼界,开拓思路,是“学习日”的初衷。而原本觉得“粗人没必要学习”的党员们也在一月一次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收获和带来的变化。
村里50亩大球盖菇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的落地,就得益于“学习日”的头脑风暴。党员詹礼奎说,当时大家在报纸上读到关于食用菌的介绍,觉得村里能发展这个产业,赶紧四下联系,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帮助下,第二年,村里就成功实践了“单季稻-大球盖菇”稻菇轮作新型种植模式,让不少村民赚到了钱。
“以前村里发展不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党员思想认识不统一。有了这个学习平台,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互相激发和比拼,劲头更足了。”对自己5年前的这个“奇招”,刘国民很得意。他告诉记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是“必修课”。近一年来,村里采取党员“轮读、轮谈、轮讲、轮训”的方式,结合轮读点评谈、结合原著拓展谈、结合形势深入谈、结合工作重点谈、结合生活灵活谈,“别看我们是农民,大家讲起来都有一套,沉下心都有心得。”
党员不冲在前谁冲在前?
作风,体现在日常
去年6月初,刘国民和村委会主任胡国宏成了新闻人物。
那几天,暴雨肆虐建德,山峰溪上的一座便民桥发生河道堵塞,严重威胁路桥安全。在专业设备无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他们俩带着村里的党员带头下河清理淤堵,及时排除了险情。
“从严治党”,怎样才叫严?如何治才有效?刘国民说,答案很宏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企及;但答案也很具体——不管遇到什么事,党员干部愿意冲锋在第一线;不管碰到什么情况,都能够公开公平公正,从严治党就会有基础,有实效,有未来。
刘国民自己这么做,也要求村民党员们这么做。
每一年,和山峰村结对的市城管局和寿昌镇,都会有一笔困难户慰问经费的拨款。以往,村里的受补助困难户名单都是村两委开会确定的。上任没多久,刘国民就遇上了这茬事儿。
“光我们开会不够。”村两委会上,刘国民告诉大家,以后每年的困难户人选,村两委只有初步建议权,之后,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还要在每个自然村公示。
“也没多少钱,这样操作太麻烦了吧?”村委会班子里有人提意见。
“虽然是几百块的小钱,但也要让村民有知情权,让真正有困难的群众得到帮助。”刘国民回答得严肃。这之后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公开成为常态。
现在,山峰村通过听证议事、民主评议、群众监督等,实现了议事有民主、理事有章程、决策有程序。
学习效果如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村民付永林指着村委会门口的干部公示栏说,这次换届后,上面的照片一张都没有换,“我们现在班子强、氛围好、人心齐,大家信得过!”
真改还愁听不到真话?
实干,聚最大动力
“我说了,有用吗?”刘国民至今记得4年前,村民郑永林说这句话时的神情。
那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刚刚启幕,山峰村以支部为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他和村党组织成员分头登门,却屡屡吃到这样的闭门羹。
有个别党员闹了情绪,“这种上赶着的事,不做也罢。”刘国民对他发了脾气,“这事情根子在我们这儿,如果我们能够不走过场、言而有信,还愁听不到真心话?”
那个夏天,郑永林的家,刘国民前后去了4次。郑永林不说话,刘国民就自己说,说对村庄现状的看法,说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说到激动处,他大手一挥,却顺着手的方向,看到了屋外泥泞不堪的机耕路。
“书记,别的就不用说了,我的意见就是早点把这条路的硬化做好。”郑永林淡淡地说,起身送客。
修路,成了刘国民那段时间最记挂的事。资金不足,他一次次跑部门,施工期间会影响部分村民正常出入,他又一次次做工作,人手不够,他发动村里党员带头在现场扛水泥赶进度。
40天之后,路修好了。“我的意见,真的管用!”回忆起这一段,郑永林笑了。
村庄公园改建,也是在那个时候敲定的。好几个党员在走访时发现,村民们对邻村的广场羡慕得很,“早上能散步,晚上能跳舞,可我们都没地方去。”
第二天,村里召开两委联席会,一周后,公园规划在村民代表会上通过,当月招标,当月施工,两个月之后,700平方米的公园出现在村民面前。
群众讲究“吹糠见米”,注重看到实打实的效果,“原来说起党建,老百姓总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可现在他们明白,党建也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刘国民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他在村里发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亮职责、做表率,亮承诺、当先锋”,组建了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联村机关单位三支特色服务队伍,现在,村里谋划着发展种植养殖业、个性民俗,还开始探索电子商务,努力将自己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党建工作同样没有终点。”上个月,刘国民再次连任村党总支书记,接下来村庄发展依靠什么?他的答案依然是:党建凝聚动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