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右为萧禾嘉
浙江在线5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益敏)“星二代”、“富二代”因为沾了父辈的光,往往一出生就笼罩在无数光环下。与这些“星二代”、“富二代”不同,许多传统行业的二代接班人,则往往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困惑,他们想要取得成功,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里讲述的就是一个“摄二代”和“茶二代”的创业故事。
昨天,在杭州城北的一家电商写字楼,记者见到了做便当外卖连锁生意的萧禾嘉。
说是做便当,他的办公室却充满了艺术气息:书柜摆放着一座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银奖奖杯,那是他十年前拿到的;墙上有四张便当店logo的设计图,分别寓意春夏秋冬,那是他亲自设计的。
他所创办的“把愚便当”(杭州把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如今日均能销售外卖近1万份,是杭州17家拥有国家认定的中央厨房资质的餐饮企业之一。
一门三代摄影师
曾被父辈寄予厚望
“摄影穷三代”,这是网上流传的一句玩笑话。对萧禾嘉一家而言,摄影是在血缘以外,联结了三代人的重要标签。
萧禾嘉的爷爷萧若驹是温州苍南县文化局退休干部,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父亲萧云集则是圈内有名的“用生命在拍照的”摄影大家,不仅获奖无数,还曾先后出版多本摄影专著,被评为教授级研究员,现任苍南县文化馆副馆长。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的萧禾嘉,也与父亲一样在摄影方面斩获过不少奖项。萧禾集也一直被父辈寄望走在摄影这条路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虽然一直都从事文化艺术类工作,但骨子里还是有温州人创业的劲头。”萧禾嘉说,他并不是不热爱摄影,但从小有“闯一闯”想法的他,在摄影行业做了两年后,2014年毅然来到杭州,开始创业。
之所以会选择便当这个行业,用他的话来说,是因为“自己喜欢做饭,看到便当行业蒸蒸日上,就决定做了”。
如今,无论是在杭州的高端写字楼里,还是大学城的宿舍内,经常能看见“把愚便当”外包装上那个憨态可掬提着一捆便当盒的小胖墩,而这一出自萧禾嘉之手的logo,可能也是“把愚便当”上唯一能彰显创始人曾是个“艺术工作者”的标志。
标准化制作便当
加一点互联网思维
萧禾嘉长得高高大大,阳光帅气,但也跟很多男孩子一样,生活中的他有些不修边幅,甚至邋遢。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从开便当店的第一天起,他就对店里的整洁、卫生要求特别严。“便当店刚开始赚钱并不难,但如果没有从一开始就施行的标准,要想坚持做好,很难。”萧禾嘉说。
当年20岁出头、大学刚毕业来杭州求职的史晓东偶然路过萧禾嘉的第一家便当店,应聘做外送员。“有一天下大雨,我送完外卖随手把雨衣扔进了店里,老板狠狠骂了我一通,说这样的店铺,永远做不起来。从那时起,我就感觉,我们的店一定能做好。”
如今,萧禾嘉已经在杭州开出15家门店,还辐射到嘉兴、温州甚至省外的河南等地,史晓东也成了把愚便当30家连锁店的总培训师,还得到了老板萧禾嘉分给他的公司股份。
萧禾嘉的短期目标是在今年年内将把愚的门店扩充至100家。而萧禾嘉与合伙人在只有2家门店时,就投资400多万元建了中央厨房,日产量足以覆盖目前的50家连锁店。
“今后我们还要扩大我们的中央厨房,辐射更多门店。”萧禾嘉说。他还在把愚便当中植入了更多的互联网基因: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搭建供应链和工厂,对客户反应快速,产品标准化,通过成熟的互联网平台销售产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