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端午节除了粽子还有什么?南浔古镇用旗袍穿出了"盛世美颜"
2017年05月27日 14:49:46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王婕妤 通讯员 宋晓晨

  浙江在线杭州5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婕妤 通讯员 宋晓晨)再过几个小时,端午小长假就要到了。说起端午,从粽子到龙舟,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小长假出游的你们,如何将“中国风“进行到底?记者有个好地方要推荐给大家,这里有古镇,有旗袍,正适合这个端午去拍一套“穿越大片“!

  诗里的南浔古镇,你一定不会陌生。和众多江南古镇一样,南浔,具有典型的水乡风貌,乌瓦粉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小船来往。而今天,当旗袍遇上南浔,又会蕴含着什么样的动人故事?告诉你一个与南浔旗袍有关的故事,这个端午,让我们一起去南浔寻找民国旧梦吧!

  水乡南浔与辑里湖丝:传承百年的精妙工艺

  说到5A级景区南浔古镇和旗袍的关系,大约要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旗袍离不开丝,提到丝就要说说南浔古镇的“辑里湖丝”。

  辑里湖丝,因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清朝时,辑里湖丝被选作皇帝龙袍的御用丝品。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万国博览会,广东籍商人徐荣村寄去12包产自南浔辑里村的“荣记糊丝”充分展示了丝绸的品质,拿下金银大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子授予“小飞人”证书。

  作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70岁的顾明琪已经与蚕桑打了50多年交道。9岁时,他便跟着爷爷辈学习相关技艺,为此没少挨打,“辛苦”是顾明琪最深刻的印象。

  之所以辛苦,顾明琪说,是因为蚕宝宝很娇贵,对水质、气候、环境的要求很高,但最重要的是缫丝工作既繁重又紧迫。当蚕茧化蛹后就要不分昼夜地缫丝,其过程主要有搭丝灶、烧水、煮茧、捞丝头、缠丝窠、炭火烘丝等,所有的程序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完成,否则待到蚕蛹“破茧成蝶”后,蚕丝断了,损失就很大。

  至今,南浔古镇景区辑里湖丝馆还保留着辑里村最后一批手工制丝,用于向游客展示,展示这一传统文化。2011年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玲珑古镇与旗袍文化:半世纪守望那“一抹风情”

  与辑里湖丝有着紧密联系,且有有着相同命运的“旗袍”文化,也正在经受着百年变革。

  旗袍是满族的服装,承载着中国上百年的传统服饰文化,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为风行。贴身细致的裁剪最能表现东方女性娇小而玲珑有致的曲线身材,尽管人人都向往优雅,期盼有一件专属的旗袍,然而,真正有勇气穿旗袍的人却为数不多,上世界50年代之后,旗袍逐渐衰败。

  杨洋出生于上海旗袍世家,上个世纪20年代,杨洋的爷爷就在上海城隍庙开了第一家旗袍店, 28岁起,杨洋便跟随爷爷走上了旗袍定制之路。历经85年的沉浮,凭借精良的做工和优质的信誉,杨洋世家得到了上海各界名流的喜好。

  在幽暗的路灯下,一个摇曳的身影出现在古老而潮湿的石阶上,合体贴身的旗袍着于身,尽显东方女性优雅矜持。《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所穿的二三十套旗袍让国内外的女性深深地被旗袍的魅力所吸引。旗袍在经过百年之后,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再次回归到世人面前。

  南浔古镇因湖丝而繁荣,自古就是江南丝绸重镇。近几年南浔古镇举办旗袍文化旅游节,将其古韵悠长的古镇风貌与温婉优雅的旗袍做了完美的融合,皆在唤醒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

责任编辑: 周舸

标签: 南浔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