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先生
1967年6月2日,马一浮在杭州辞世,享年85岁。
浙江在线杭州5月31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王湛 通讯员 杨希林) 2017年6月3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将会举办“吟唱风雅——纪念一代儒宗马一浮先生逝世50周年”的活动。
马一浮,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浙大教授,也是《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
前几天浙大120周年校庆,浙大校歌中马一浮那句“大不自多”传遍网络。
辞职卖房办学舍追随马一浮
这位语文老师让人肃然起敬
6月3日这场活动的合作单位,是杭州泰宜学舍。泰宜学舍的创始人马琳老师,曾经是天长小学的老师。
“源自2001年在网上听了王财贵的《一场演讲震撼百年》,然后我走上了读经之路,越读越爱。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读经,以及能和更多的人分享读经,辞职的念头越来越强烈。”马琳说。
在这之前,马琳做了25年的语文老师,正好在天长小学工作了十个年头。“接触到马一浮是在我人生最低谷,当时有朋友向我介绍了马一浮,正好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大师——马一浮》,当看到马一浮为了印书而卖字只是因为‘多刻一板,多印一书,即是使天地间多留一颗种子’时,我失声痛哭。”
2014年,马琳正式辞职。泰宜学舍也在那年正式创建。名字取自于马一浮的书《泰和会语》、《宜山会语》。
这两本书,都和浙大有关。
抗战期间,杭州失守后,浙大西迁,一路抵达江西泰和。与此同时,马一浮与家人也不得不西迁避寇。其间,马一浮与浙大校长竺可桢终达成讲学之议,跟随浙大一路西迁,并在途中的江西泰和和广西宜山开办国学讲座。讲稿后来辑为《泰和会语》、《宜山会语》。
泰宜学舍在吴山广场,马琳说,自创办开始,一直到今天,“每周六上午读经,我们一直在坚持。”
“学员从最初七八人,到今年的三四十人,做活动时,有上百人。”说起这些,马琳有些成就感,“我们主要依托马一浮先生的六艺理论体系,从诗教入手,引导学员诵读《诗》、《书》、《易》、《诗学庸论语》等。”
“学员全靠感召力和口耳相传,学舍支撑到现在是因为我们喜欢,乐在其中。我这几年没什么收入,主要靠我卖房子(的钱支撑)。”马琳说,“有了经济能力,才能让泰宜学舍坚持下去。”
学舍没有盈利,很多来授课的学者专家、大学教授也都是公益行为,“他们看我对马一浮的执着,都来帮助我,都来助泰宜。”
因此,马琳一直是泰宜学舍唯一的专职老师。“不过还好,我这位老师是不要工资的,所以才能一直撑下来。如果有第二位老师想来,就得要考虑老师的衣食着落。”
先生的复性书院将由浙大重建
对他的学说要批判地吸收
在马一浮先生去世50周年的今天,我们发现,传承他思想的人,还有很多。
今年5月20日,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一亿元,支持复性书院的建设与发展。
1939年至1941年间,马一浮先生在随浙大西迁途中创建了复性书院。
马一浮在《复性书院缘起叙》一文中讲得很清楚。他最核心的学问,就是“复性”二字——恢复人的本性。也就是说,马一浮认为,人好才能什么都好,他要培养的,是“内圣外王”的人。
此次重建的复性书院是浙江大学教育创新的实验性特区,由浙大人文学院代管,旨在存续中华文化,培育通儒。
“我希望关于马一浮的研究引起重视,把他已经发表的著作,有专人好好地坐下来研究,第一步先看懂他,然后再加以分析、批判地吸收。”国家图书馆原名誉馆长任继愈曾说。
对杭州人而言,他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乡”。众安桥延定巷,繁华杭州城的一条颇不起眼的小巷。在此地,马一浮隐居了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
站在今日的杭州,回望故去半个世纪的马一浮,我们依然能够悟到很多。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