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回归浙商陈龙秋:带着资金和资源 我们回家了
2017年06月10日 09:19:46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汪子芳

  陈龙秋:想把外面的经验和资源带回家乡,想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政府做好落地浙商的服务和配套,定会有更多人回家乡创业。

  浙江在线6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汪子芳)浙商敢为天下先。

  他们胆识过人,早些年不惜离乡弃土,走南闯北,在世界的各个地方落地生根、书写传奇。

  而今,浙江正在召唤这个逐梦的群体,越来越多在外发展的浙商带着资金和资源,回来了。

  归乡的浙商们,是否感受到了家乡之变和创业热情之间的化学反应?

  温州永嘉人陈龙秋,回温州以前,是北京温州商会的副会长。与所有在外闯荡发展的人一样,陈龙秋17岁便前往内蒙古、黑龙江,19岁到北京真正开始创业。从一家小店面开始,到做皮衣、羽绒服批发,再到后来与亲友合资组建鞋城、服装城,从最早的零售端转向企业生产,再到贸易投资做商业地产开发,他的创业经历可以说得上是大多数温商的缩影。

  20多年后,他将自己商业版图的重心转移到了家乡温州!

  陈龙秋回来了。

  未见其面先闻其声

  一口温州话强势出镜

  6月3日下午3点,温州市瓯海区动车南站附近的大象城展示中心。

  刚踏上二楼的楼梯口,就听到办公室里强势出镜的温州话,这个被戏称为“恶魔之语”的语言,就是温州人最熟悉的乡音,也是外地人绕不过去的语言障碍。

  “成本核算是预估市场很重要的一环,所有的细节都不可以放过。”大概10多分钟的讨论里,陈龙秋用两个不同的手机,接了两三个办公电话。结束这场讨论,走出财务处高工的办公室,陈龙秋三步并作两步,小跑着回到他装饰考究的董事长办公室,而在那里,还有两位总经理等着和他商讨接下来的招商计划。

  今年2月5日,陈龙秋与永嘉县政府签约了乌牛文化广场项目,“建成以后将成为乌牛的地标性建筑,提升家乡的商业格局。”陈龙秋豪情满满地介绍。

  从签约到项目落地,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乌牛文化广场项目已经确定了地点但还没有挂牌。"现在就是商业用地指标出让,等土地最后挂牌、摘牌之后,项目可以真正落地实施。"

  三个以上的回归签约项目

  等着和政府、工程商对接落实

  下午3点40不到,三人协商完招商计划,陈龙秋匆匆喝了一口清茶,赶往会议室。此时,工程部的十多名部门负责人已经整理好资料端坐在内,准备阐述电商拍摄基地、多功能厅的装修方案。

  “我们每周都要总结细化年度任务和目标,周末还要做下一周的规划。”陈龙秋向记者解释。

  之所以如此忙碌,是因为他作为温商回归的领头雁,手头有三个以上的回归签约项目等着和政府、工程商对接。

  2015年10月,陈龙秋与瓯海区政府签约了温州网络服务中心,这个占地173亩的项目,计划建成集聚金融网仓,保税仓、大数据中心、孵化园、培训中心等为一体的网络经济综合服务中心,其中一期总占地33亩,总投资5亿元,已在2016年2月3日摘牌,同年9月进场施工,等到明年年底将会竣工,2019年年初投入使用。

  网络经济综合服务中心,是陈龙秋大象城项目的配套性服务项目。“2013年12月25日,成功摘牌大象城项目的土地。”这是陈龙秋商业重心的一个主要转折点,自此以后,他携着大量资金回归温州。

  大象城项目将在6月25日试营业,8月17日正式开业。“大象城马上面临开业,我们一边等待商户入驻需要商讨订货会奖励政策,一边为招商筹备明星演唱会的方案,一边和政府部门对接地块、方案协议等。”半个多小时的会议之后,陈龙秋大步走回办公室,罗列了接下来两小时的任务安排。

  “今天是周六,算是事情比较少的一天,往常在工作日,大会议一个接着一个,常常茶水杯没清理完就有人抢着坐进去了。”负责前台接待的小冯悄悄跟记者说。

  为什么回来

  落地回归是一种新的开始

  为什么回来?

  说起这个,今年48岁的陈龙秋有些感慨。

  “衣服和鞋业曾是温州的两张金名片,但遗憾的是温州没有发展起专业做鞋服的商贸市场。”提及家乡最负盛名的两大产业,陈龙秋觉得十分惋惜:“看到外地的市场发展这么好,想把外面的经验和资源带回来,打造新的鞋服品牌集聚流通的平台,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也算是为回报家乡尽一份力。”

  陈龙秋说,温州网络经济综合服务中心是为商户做服务配套的项目,它不仅仅覆盖动车南站片区,还将与大象城一起带动温州甚至整个浙南闽北鞋服产业平台的建设。毕竟,在温州做生意,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在做全世界的生意。

  “我们是真正落了地的领头雁。”作为从2013年便逐步回归温州市场的温商,陈龙秋如此评价自己,“只有真正落了地,才知道水土服不服,知道投资环境的好与坏。”

  “近乡情更浓”,家乡的变化,也是陈龙秋选择回来的另一个原因,这几年家乡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投资环境都比他出去的时候好了很多。“政府也很支持我们,很多政策都是诚意满满的,从审批到跑程序等都是一路开设绿灯。”陈龙秋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接连签约建立项目,创立温州的鞋服集散平台,就是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希望带动更多的温商回归故乡发展。”陈龙秋说,也希望政府继续做好落地温商的服务和配套,引得更多人回乡创业。

  陈龙秋的理念,也与温州倡导的温商回归政策不谋而合,“政府就是为了‘种下梧桐树,引来雁归巢’,通过优厚的招商政策让领头雁落地筑巢,形成温商回归的雁群效应。”温州市招商局的一位负责人说。

        [数据助读]

        浙商回归

  这5年里,浙江经济的每一个桥头堡,都能看到浙商回归急先锋的身影。

  浙商回归资金规模每年呈增长趋势——

  2012年到位资金1297.9亿元;2013年到位资金175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5.01%;2014年到位资金22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2015年到位资金30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2%;2016年到位资金3492.5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7%,同比增长13.9%……

  2017年,为增强项目招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浙商回归启动“5213行动计划”,即筛选500名省外重点浙商开展项目谋划盯引,为200个已签约浙商回归重点项目提供落地保障,100个在建浙商回归重大项目给予服务推进,全年集中开展3次浙商回归主题活动,实现项目签约率、开工率、计划资金到位率分别达到70%、80%、90%。


责任编辑: 蒋敏华

标签: 温州;家乡;大象;综合服务中心;资金;网络经济;领头雁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