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钱塘江文化在时代发展中历久弥新
钱江潮涌,文化浙江新征程
2017年06月30日 06:08:27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严粒粒 傅颖 通讯员 舒也文

  浙江在线6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严粒粒 傅颖 通讯员 舒也文)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两岸人民世代临水而居,创造了灿烂的钱塘江文化。从古代文明源起到现代经济发展,钱塘江如一条文化之江、历史之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近5年来,以钱江新城为代表的钱塘江流域已成为“中国样板、浙江实践、杭州经验”的标志性地区。站在历史节点上,钱塘江潮助力浙江文化奔涌向前,涌起一首首浙江人民“勇立潮头为人先”的精神赞歌。

  6月28日,在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杭州江干区委、区政府主办的以“创新·活力”为主题的杭州钱塘江文化节开幕。本次文化节期间将举办首届“弄潮杯”钱塘江全国书法大赛、首届钱塘江国际诗词大会、文化论坛等一系列重要活动。本报记者在现场倾听了专家们的研讨、交流。在他们的诠释、挖掘、传承、弘扬下,钱塘江文化内涵清晰可见。

  流淌千年 繁衍深厚文化

  钱塘江源远流长,浩浩荡荡近700公里,从远古奔流到现在。

  先秦古籍《山海经》中第一次出现了钱塘江的名字。此时,她的名字,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不可追寻的传奇神话并列,这似乎暗示着这条江的起源,久远而传奇。

  “人类社会文明总是与河流息息相关。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河流的奔腾不息,将不息地延续人类的文明。”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钱塘江文化研究专家胡坚说。奔腾不息的钱塘江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和深厚的文明。

  1974年,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博物馆合作挖掘建德乌龟洞遗址时,发现人类右上犬齿化石,属智人类型,定名“建德人”,距今约10万年。

  此后,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浦江上山文化遗址群中普遍发现了早期稻作遗存;距今约8000年前的萧山跨湖桥文化有着中国史前文化史上最早的独木舟、最早的漆器、最早的“中药罐”等多个“第一”;距今约7000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距今约5000年的余杭良渚文化遗址有着“中华第一城”之称……

  文化如水如长河,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化是历史的选择,钱塘江历史悠久,繁衍出丰富的文化。”胡坚认为,人因水而生,因此在人们傍水而居的过程中,钱塘江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驻足,他们凝练了思想的结晶,也创造了无穷的艺术。

  钱塘江水给予浙江丰富的山水文化,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山水巨作《富春山居图》由此而生。

  河流及其衍生而出的文化,催生出民族的凝聚力。2011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胡坚见证了《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与《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合璧的动人盛况——展出的两个月时间里,超过50万人次一睹两段分别了360年后的真迹首次聚首。“《富春山居图》的意义甚至早已超越书画艺术范畴。‘合璧’成为两岸人民在历史、文化、民族层面上的一次‘心灵相约’。它们承载着共同的文化和文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光,照亮古人、启迪今人。”

  悠悠历史长河里,钱塘江,如一棵巨树的根系,扎根浙江大地。浙江因此生长,成形,发展,枝壮叶茂。

  惊涛拍岸 弄潮儿勇立潮头

  如果说,钱塘江流域孕育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钱塘江水的澎湃激昂,则赋予千百年来在此生活的浙江人民勇立潮头、大气开放、互通共荣的精神内涵。

  八月十八钱江潮,气势壮观天下无——刘禹锡在《浪淘沙》中用“八月涛声吼起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咏叹它的恢弘气派;钱塘江潮同样风波险恶——据记载,秦始皇南巡至杭州,因“水波恶”而无法渡江。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面对汹涌江潮,钱江两岸人民自古勇于搏击。据记载,五代时钱塘江海塘屡筑屡塌,吴越王钱镠大怒,令三千犀甲兵张弓搭箭,迎头射潮,演出了“三千羽箭定风波”的壮观传奇。

  “浙江有浅吟低唱的风月,也有阳刚伟岸的涛头。”在中国文联副主席、首席钱塘江文化大使陈振濂看来,钱江潮以具象形式表现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浙人文化品质,也构成了钱塘江文化精髓和灵魂。

  与此同时,钱塘江干流从西向东贯穿浙江,汇入东海,与金华江、曹娥江、乌溪江等十余条主要支流一并画就了浙江的魅力风景线。这是钱塘江文化大气开放、兼容并蓄的精神源头。

  历史长河中,钱塘江畔出现了以伍子胥、文种为代表的江潮文化,以王充、张九成、王阳明、黄宗羲为代表的哲学流派,以曹娥、丁兰为代表的孝道文化,以郑兴裔、胡雪岩为代表的义信文化,以大禹、范蠡、华信、马臻、钱镠、张夏为代表的海塘文化,以严光、林逋为代表的隐居文化,以项麒、胡世宁为代表的耕读文化,以刘松年、李嵩、王蒙、戴进、蓝瑛、吴昌硕等为代表的艺术流派,中草药始祖桐君为代表的中医文化,以及明清和近代以来兴盛的丝绸文化、商贸文化、围垦文化、航空文化等。先天秉承了吴越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特征的钱塘江,有着江南文化的共性。

  此外,钱塘江具有突出的互通关联特征,历来是上游物质输送至沿海和徽商往来的主要通道,商贸文化兴旺发达。这是钱塘江水胸怀天下、互通共荣的宽宏品质。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自隋朝开凿江南运河起,钱塘江形成“接运河、通大海、纳百川”的广阔格局。吴越国时期的钱塘江更是“东眄巨浸,辏闽粤之舟橹,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货”。身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钱塘江流域的稻作文明通过“稻米之路”传播到了东亚地区的日本、朝鲜等国。举世闻名的“茶叶之路”“陶瓷之路”“香料之路”“书籍之路”都通过钱塘江与世界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千百年来,钱塘江讲述着一个滴水成江、汇流成海的故事。早前,胡坚曾去钱江源头开化。在那里,山林绿叶上的几滴朝露逐渐相拥,从树叶上滑落,在青苔上翻滚,与淅淅沥沥的水珠汇集,流入小溪、淌入山涧。此情此景,让他感叹:“从一滴水珠到万马奔腾的钱江潮,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包容万象、凝聚而成的力量。”

  风正帆悬 文化浙江谱新篇

  潮起钱江,奔腾不息;勇立潮头,奋进不已。

  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文化浙江,成为浙江省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

  文化浙江建设重在价值引领,深入精神世界。胡坚认为,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精神则是文化的核心能量,文化对人们行为起到规范作用,能够提升社会素质。在新的时代下,钱塘江文化赋予了浙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

  6年前,一个两岁的孩子从10楼坠地的一刹那间,吴菊萍向空中伸出了一双接抱的手。今天,杭州钱江新城青少年发展中心东北角的休憩广场,一座7米高的雕塑,定格了这个永恒瞬间。自2012年以来,全省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发现最美浙江人、争做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活动。“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浙江骄傲”“青春领袖”等最美人物,成功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做好人。

  3年前,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出一项创新之举:开出全开放、纯公益、24小时不打烊的实体图书馆,瓯江两岸的阅读灯火长明。从一个地域文化现象,逐渐辐射各地,温州城市书房引领多地城市文化新风尚。杭州、宁波等地开始推广城市书房建设经验,计划到明年底,全省建成100家城市书房。在省外,山东威海、江苏扬州等10多个城市陆续启动城市书房建设。

  文化浙江建设重在思想先导,理念创新。陈振濂说,文化应推动并导向社会发展,它是创新的驱动力,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钱塘江文化把握了时代发展脉搏,用科技引领潮流,联通世界。

  造时势者为俊杰。6月6日,一个惊艳世界的时刻。国产水陆两栖大飞机AG600完成了最后一次低速滑行试验,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接下来,AG600还将进行中速滑行和高速滑行试验,预计将在7月底首飞。在这其中,杭州西子联合成为9家入围中国大型客机C919项目首批供应商的唯一一家民营企业。目前,西子航空已经成为欧洲空客、美国波音、加拿大庞巴迪宇航、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的供应商。

  从一家仅万元资产的农机小厂到如今中国制造2025的标杆企业,身为钱塘江文化大使之一,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说,浙商应砥砺奋进、领跑创新开拓之路。

  风正帆悬启新程,大海扬波作和声。放眼浙江,2016年GDP达到46485亿元,连续21年居全国第四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连续16年和32年居各省区第一;G20杭州峰会,让西湖与钱塘江联通世界经济的大海;“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浙江打开筑梦的海陆新空间……当下,临江而居的 “弄潮儿”以勇于开拓创新的时代气质,生动诠释着一浪浪时时奔涌的新经济春潮。

  从以严光、林逋等为代表的隐居文化,到浙江人民“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入世文化,陈振濂相信,是时代寄予钱塘江“苟日新日日新”的文化内涵。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已来。今年7月,杭州未来科技城里,人工智能小镇将正式启动。小镇将覆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业态,集中力量招引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虚拟/增强现实、新一代芯片设计研发等领域,集聚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人才,全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顶尖特色的人工智能小镇。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移动互联的世界,让世界一线相连。近日,有机构对“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青年最喜爱的中国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其中“浙江符号”支付宝与网购,占据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暗示着钱塘江与世界零距离互通。

  一位建筑大师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读出它的抱负。自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位于钱塘江入海口的江干区钱塘江流域核心区,用钱塘江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成为杭州实施“拥江布局、一体发展”新发展战略的主战场。

  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文化浙江的定义在不断延伸、不断凝练。从钱塘江上游的“衢江万古身潺湲”到下游的“海阔天空浪若雷”,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钱塘江两岸人民正以引领潮流的气魄,大气包容的心态,联通世界的胸襟,勇立潮头的干劲,谱写一曲时代新乐章。

  学者访谈

  浙学精神

  求实创新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吴光教授,潜心研究“大浙学”30多年。他说,学者们常常提到“浙东学术”与“浙西学术”。这种划分,传统上是以钱塘江为界的。广义的浙学就是源于古越,成型于南宋,兴盛于明清、延续于近现代的两浙学术文化,也即“大浙学”。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是“大浙学”的源头活水,钱江两岸不仅地理相望,更重要的是学术文化的交流互融。

  从历史脉络来看,“浙学”的概念比“浙东学派”的概念还要早出现400多年。东西学派虽然一江两地,却一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明末以刘宗周为首的蕺山学派属于浙东之学,但蕺山弟子中却有好几位浙西学者,其著名者如杭州府海宁县人陈确属于浙东王学,而张履祥、嘉兴府桐乡人吕留良则属浙西朱学。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钱塘江文化就是集浙东浙西于一体的“大浙学”。

  从地理位置来看,杭州地处浙东浙西的汇合点,本身是两浙文化的综合体。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就曾说过:“杭州水居江流海潮交会之所,是钱塘江流域的天然吐纳港,陆介两浙之间。”在杭州进入拥江发展阶段,“城边江”变为“城中江”的今天,钱塘江入海口所在地江干区发起了关于“钱塘江文化”“浙江精神”的讨论,可谓顺理成章、恰如其分,表达了两浙共有的人文精神。

  从文化内涵来看,“浙学”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求实、批判、兼容、创新”8个字,与“勇立潮头、大气开放、互通共荣”的钱塘江文化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充满开拓性和时代感的当代浙江人的创业精神。

  勇立潮头

  大气开放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文化与水资源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蒋剑勇教授认为,从这个角度看,钱塘江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

  钱塘江流域历史悠长厚重,从上山文化到跨湖桥文化,再到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其面貌多样、气质各异,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迹与馈赠。

  在下游,就有古海塘、渡口等多处地标如今广为后人观瞻。而到杭州四季青地区,还能完整地见到乾隆年间在钱塘江海塘建成之时留下的碑亭。

  如果说,这些海塘、渡口、碑文亭阁,是钱塘江自古以来的海塘文化、涌潮文化的物质印记,那么,“钱王射潮”“铁牛镇海”等各种散落于民间的传说、故事和民谣,则和上游富春江“唐诗西路”上的诗词文脉一起,构成了钱塘江文化丰富的精神遗产。这些精神传承,在新的时代,又被重新挖掘出来,赋予时代意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蒋剑勇看来,用“勇立潮头、大气开放、互通共荣”12个字囊括钱塘江文化内涵,特别富有时代精神,尤其是应合了“一带一路”带来的历史机遇和要求。这样的精神,不仅是杭州独有,更是为整个浙江所用,乃至成为浙江人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国梦奋进过程中的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 洪慧敏

标签: 钱塘江;文化;时代;两岸人民;钱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