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郑希均 尉洁婷)在我国,中医学有很多流派,因其特色,因其历史,或因其贡献等,赓续于世,创新发展。江苏是孟河;山东是齐鲁;上海叫海派;福建、广东叫闽南;江西叫吴越;黑龙江叫龙江;安徽叫新安……多个以区域为中心的中医药都有一个很响亮的名称。但是,浙江呢?一直没有,直到2017年7月1日。
在杭州召开的“之江中医药论坛”上,首届全国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原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在短短20分钟时间内,公布了两项内容:浙派中医;浙江中医学术流派:温补学派、钱塘学派、绍派伤寒、温病学派、本草学派、丹溪学派、永嘉学派、伤寒学派、针灸学派、医经学派。
浙江是中医药大省,无论是特色、历史,还是贡献、赓续,直到现当代的创新发展,都在全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之江中医药论坛”,是我省中医药学术界的一大品牌,一个盛会。今年,因为《中医药法》在7月1日正式实施,此届论坛便有了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和任务。从省人大相关负责人到省卫生计生委负责人;从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到浙江省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从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到刚刚被命名为全国名中医的范永升;从全省中医院院长到省内外中医药企业负责人;从专家学者到修学中医药的大学生……齐聚论坛,总结近年来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路径、改革创新举措、取得的优异成就,也把脉问诊中医药发展的症结所在,直面发展的瓶颈,发掘《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带来的巨大机遇,探讨未来浙江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和前景。
而本届论坛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赓续几千年的浙江中医药,终于有了自己响亮的名字:“浙派中医”。
据了解,尽管只有简简单单四个字,却凝结着上上下下相关各方、专家学者的无数心血。仅时间上算,就前前后后花了3年多时间,还没算上以前打下的基础,包括各中医流派的发展和总结。
范永升介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三年前,他牵头成立了一个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当时考虑的是,浙江中医的名称,首先要遵守四大原则;体现地域特色,整个浙江省能够包含进去;包容各家学术,范永升以前写过一本《十大流派》,现在要把十大流派都包含进去;契合他学称谓,浙江中医是一个学科,名称特点要与其他学科相一致;发音要琅琅上口。
“四个原则之下,考虑各种名称:吴越医学啦,范围太大;越医啦,范围又太小;两浙医学啦,容易混淆,浙江就是浙江;钱塘医学啦,之江医学啦,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但这个名称还是有地域局限;还有浙江医学、浙医学派、浙江医派……无数次比较之下,‘浙派中医’显得比较简洁,又琅琅上口!”
浙派中医之下,就是浙江中医的十大学术流派如丹溪学派、永嘉医学等。
那么,浙派中医有什么特色呢?“征求过很多人的意见,包括学校里很多这方面的专家,最后还是浙江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认为应该确定六个特色。”据范永升介绍,这六条包括:
源远流长。7000年之前河姆渡的时候,就有芡实等药物了,起源了;《桐君采药录》是最早的本土书,记的是2000年前的事情;1000年之前有丹溪养阴……真正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
学派纷呈。其实,真正的浙江流派,远不止十个。光妇科,就有陈氏女科、宋氏妇科、何氏妇科等。浙江省中医流派之多,在全国是排在最前面的。
守正出新。就是传承创新,守正是规矩传承。在这个基础之上,浙江中医一直不断地在创新,不断地发展。比如朱丹溪“阴不足阳有余”论。浙江比较潮湿,容易伤阴,所以朱丹溪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提出“阴不足阳有余”。他成了浙江中医养阴派的代表人物。
时病诊治。衢州雷少逸按照一年四季写了本《时病论》。他把一年四季的病合写在一起,具有特色和创新。近代名医何廉臣认为,伏气温病辨治体系最大优势是把伤寒和温病的治疗合在一起。时病诊治代表了浙江临床优势。
学堂论道。有一个说法,中医学人才汇聚最多的地方,就是杭州的武林。所以有一句话,武林为医薮,就是中医人才荟萃的地方。温州瑞安有一个最早的中医新式学堂,学制是五年,开设各种课程。兰溪还有一个中医学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办学正规,影响深远,在全国很有地位。
厚德仁术。浙江的中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绍兴有个王孟英,官民贫富,一视同仁。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肖鲁伟认为:“浙派中医与浙江其它流派都能够相融合,反映了浙江精神和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
作为对浙派中医的传扬、推广,进一步利用浙派中医促进浙江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将组织浙派中医巡讲活动。
现场,巡讲活动第一站绍兴的代表,第一个接过了巡讲大旗。
此外,与“之江中医药论坛”相关的另一场活动——浙江省中医药文化节,也相邻举行。现场规模很大,基本上囊括了我省中医药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现代中医药的展示,也有浙江中医历史、流派的图解;既有中医药健康知识推介,也有现场推拿、贴耳穴等活动,引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群众。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景岳堂、佐力药业等我省重量级的医院、药企、院校纷纷参与,宣传《中医药法》,为群众健康服务,也展示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各项成就、自身的各项优势。
文化节由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科技馆等主办,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等协办,浙江在线健康网承办。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