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一个个戏剧新空间不断出现 正悄然改变杭城文化消费习惯
小剧场 一座城市的文艺范
2017年07月21日 06:51:32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陆遥

  浙江在线7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陆遥)今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也是小剧场话剧走过的第35个年头。“蜂巢”“木马”“西戏”……近年来,小剧场的不断涌现,成为杭州的一个文化现象。看小剧场话剧,也逐渐成为杭州人的文化时尚。

  “文化浙江”建设,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虽然杭州小剧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剧场虽小,意义却并不小。小剧场的出现,为市民提供了更丰富的文化产品,也正提升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我们期待小剧场在杭州茁壮成长,也期待着这支“生力军”能够早日在全省各地生根发芽,为“文化浙江”建设添薪加柴。

zjrb2017072100010v02b003.jpg

蜂巢剧场

zjrb2017072100010v02b004.jpg

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剧场

  年轻人的仲夏夜之梦

  7月盛夏,本是演出市场的淡季。而对于杭州戏剧爱好者邹女士来说,记事本上的“看戏日程”已排得满满当当。

  在杭州蜂巢剧场,孟京辉创排十年之久的话剧《臭虫》即将在此上演;位于城西的西溪天堂艺术中心,主办方发起了“杭州首届国际舞蹈节”,引进6场国际演出和一系列青年舞者作品,期待全城舞动;城北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正以昆曲讲演和艺术电影分享等活动,拉开“仲夏夜之梦”序幕;西湖文化广场的木马剧场,主办方为大家带来了喜剧、亲子剧等多部不同形式的演出……

  杭州一个个新崛起的小剧场,正在以戏剧的力量,改变大众的文化消费习惯,提升城市的文艺气质。

  杭州沈塘桥路18号夜晚亮起的红色灯光,如今吸引了许多杭城文艺青年的目光。2016年11月23日,杭州蜂巢剧场正式开业。这是戏剧导演孟京辉继北京、上海后的第三个专属剧场,开业短短54天,就推出了5部孟京辉经典话剧,连演42场,让戏剧爱好者大呼过瘾。

  孟京辉说,1982年,林兆华第一次将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首都戏剧舞台,这也是中国小剧场话剧运动的开端。小剧场的特点是实验戏剧,往往具有先锋性。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还代表了一种实验精神、一个前卫姿态和一个永远创新的面貌。如今,孟京辉与蜂巢剧场的搭配已然成为小剧场文化的“黄金组合”,一年四季不间断上戏,逐渐积累了口碑、建立了品牌。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恋爱的犀牛》《空中花园谋杀案》……开业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招牌剧几乎都来巡演了一两遍。今年,蜂巢剧场准备了18部话剧、近150场次的演出。可以说,几乎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

  蜂巢剧场的出现,给城市戏剧爱好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许多人留言点赞:“孟导的戏终于引入杭州,不用跑北京去看了!”“这样的小剧场看起来更有氛围。”“感觉城市的话剧地图更完整了。”

  除了作品口碑、导演名气等元素之外,对于一部戏剧作品,年轻人很在意门票价格。目前,蜂巢剧场的定价在120元至380元之间,还设有100元的学生票。杭州新远木马剧场夏天推出了3部作品打包200元至300元的套票,单场票价甚至低于电影票,对于年轻受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5岁的邹女士在这里看了好几部戏,几乎每次都是满座。“来的大多是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她说,类似蜂巢这样的小剧场,正以大量高频优质的作品和相对实惠的价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

zjrb2017072100010v02b005.jpg

西溪天堂艺术中心

zjrb2017072100010v02b005.jpg

木马剧场内景

  魅力

  台上台下的亲密接触

  小而近,是小剧场的一大特色。蜂巢剧场一共402个座位,坐在第一排的观众距离舞台不过两米,可以清晰地看到演员的每一个表情。

  “上个月在蜂巢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舞台的左侧有一个厨房,直接支起了锅碗瓢盆。演员黄湘丽现场煎牛排、拌沙拉,手舞足蹈。剧场里满是柠檬味、洋葱味、红酒味、肉香。”观众苏婧认为,在两个小时的独角戏演出中,这一幕表演给她印象极深,“伴随着各种复杂的气味,黄湘丽将剧中人物的单恋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观影效果在大剧场里是很难达到的。”

  距离近,便于形成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良性互动。黄湘丽分享过自己的一个故事:剧中需要说一段7分钟的台词,有时候她会专门找一个观众,盯着对方的眼睛,把整段台词说完。“有的观众特别勇敢,会一直和我对视。”她认为,剧场的魅力正在于此。

  与大剧场戏剧作品内容相比较,小剧场话剧作品展现的往往是个体的心路历程,更倾向于挖掘人物内在的矛盾冲突,这也是小剧场戏剧比较抓人的原因。

  “小剧场细分受众,也便于大家更好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有的话剧体量小,就更适合在小剧场演出。”影评人苏七七说起去蜂巢剧场参加演后互动的经历,“演出结束后,我和黄湘丽就站在剧场前厅交流,观众都围在一旁认真地听,感觉特别好。”她认为,小剧场空间小,让人们的交流更容易进行。对于大部分的小剧场观众,特别是那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年轻观众来说,都希望在小剧场内获得比大剧场更多向度、更深层次的交流。

  从宣传到演出,小剧场十分注重和受众保持“亲密关系”。他们通过更多的沟通,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为此,蜂巢剧场专门建了微信粉丝群,方便大家沟通信息,分享观后感。上半年的黄湘丽独角戏演出季,团队还举办了校园讲座、剧场脱口秀、线下分享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在百度地图中搜索“杭州剧场”,显示的结果有78家。其中,颇受年轻人喜欢的小剧场,大约有十来家。

  “文艺青年”考拉说,虽然杭州小剧场的兴起让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一些优质作品,还是只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演出,“我希望能在杭州看到更多的好作品。”

  和许多戏剧爱好者的感受一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沈勇认为,杭城的小剧场相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差距依旧存在。北京目前仅小剧场就有100多家,去年演出了6888场,占演出总场次的28.2%,上海小剧场也有130多家。

  “在杭州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每天晚上能看到一台高质量的话剧演出应该是标配。”沈勇说,目前杭城小剧场的消费者大多是戏剧爱好者,城市大量的戏剧观众还没有很好地培育起来。以上海安福路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例,“他们始终把观众放在核心点上,剧目生产、创作的针对性非常强,目标观众最初从上海的白领开始,逐渐扩大到话剧爱好者,辐射到大部分年轻人,现在已经拥有了老中青三代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的城市文化消费习惯。”

zjrb2017072100010v02b007.jpg

不久前,西溪天堂艺术中心上演西班牙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座无虚席。

  展望

  文艺城市的独特气质

  “杭州这样的一座城市,非常需要多发展一些小剧场,以满足生活在城市不同区域观众的需求。”在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谢丽泓看来,伴随着城市急速发展,外来人才集聚,城市品位应该不断提升。将来,走进剧场看戏剧,应该成为像走进电影院观影一样的大众文化消费。

  目前,杭州当代戏剧节、杭州西溪国际艺术节、爱丁堡前沿展节等戏剧品牌,渐渐在杭州生根,对戏剧文化的普及和推广都有积极影响。浙江话剧团、杭州话剧艺术中心等专业院团也通过创作小剧场话剧,不断引领市场。

  “近年来小剧场崛起,说明杭州具备文化土壤和条件。关键是如何去引导市场,培育更多的老中青观众。”沈勇认为,杭州艺术气息浓厚,有很好的观众基础;浙江大学、中国美院、浙江传媒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一大批高校都有学生剧社,校园话剧市场十分火热。应该多举办面对青年的活动和展演,构建大学生戏剧联盟。

  也有专家提出,小剧场要避免片面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效益,而应“以小见大”,小空间见出大社会、以小制作呈现大格局、以小投入搅动大市场。

  显而易见,要让更多年轻人扎根杭州戏剧土壤,小剧场无疑是最佳平台。杭州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张媛表示,前不久,杭话刚推出了本土戏剧人邵白的作品《怜香伴》,另一位杭州戏剧人孔琛亮的新作《破罐记》也已首演。

  作为杭州第一个民营小剧场,木马剧场成立4年来,一直将自身定位为杭州戏剧“孵化器”,给那些立志成为好导演、出品人的原创人才提供平台。“小剧场是都市化进程中的文化标志之一。”剧场“掌门人”方依兰非常看好杭州市场,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经营小剧场,共同扶持杭州本土戏剧发展。

  对于小剧场来说,除了演出话剧,还可以有更为开放的思维空间。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杭州西溪天堂艺术中心迎来了“一席”团队的演讲分享会,9位讲者轮番上阵,进行长达8个小时的演讲,400个座位的剧场涌进了500多名观众。

  演讲会、舞蹈、默剧、表演工作坊、互动亲子剧、音乐会……仅今年上半年,杭州西溪天堂艺术中心在剧场里就上演了七八种不同类型的艺术表演。他们还将活动拉出剧场,举办“国大惊喜奇妙日”“一封情书”线下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精准定位,因地制宜,才能让剧场发挥出更好效果。”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宣传负责人夏天说。良渚文化艺术中心里有一个134座的小剧场,设施齐备,具备电影放映条件。这里几乎每周都有活动:艺术电影放映、相声专场、朗诵会、昆曲讲座等一系列演出,不仅丰富了良渚文化村及附近大量居民的文化生活,还吸引许多爱好者穿越大半个城市过来捧场。

  在去年的乌镇戏剧节发布会上,中国小剧场的开拓者林兆华说,戏剧未来的希望在小团体、小剧场身上。期待未来,可以在小剧场里看到越来越多的好作品。

责任编辑: 金英磊

标签: 小剧场;剧场;蜂巢剧场;艺术中心;观众;演出;戏剧;小剧场话剧;孟京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