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一广场7号门区域举办了一场“好物市集”。
最近你有没有发现,曾经很熟悉的一些传统商圈正在悄悄变脸。
当网购早已成为常态,作为宁波曾经的“地标商圈”,天一广场怎么变?红遍70后、80后的天一广场给出的答案是——陪着消费者变年轻。
天一现新景有摊主来练摊,更有街头萨克斯……
算一算,你有多久没有“逛地摊”了?欧洲宫廷的古着首饰、余姚四明山的高山蔬菜、现场手工缝制的皮革饰品……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天一广场7号门区域举办的这场“好物市集”,来自上海、宁波、杭州、舟山等城市的53位摊主在这里摆摊,青年创客、手工艺人带着个人原创作品进行现场展示,也有收藏爱好者售卖二手物品。
在余姚四明山上经营一家山景民宿的“菜小肥”是一个典型的宁波80后姑娘,在打理民宿的同时,爱折腾的“菜小肥”在屋前屋后辟出了几块菜地,根据自然季节变换,种植时令蔬菜。这次来天一7号门“摆摊”,“菜小肥”就带来了自家菜地的蔬菜,“虽然长得丑,但是识货的人太多了,一抢而空。”
另一位摊主黄晓莉,做过平面设计师、学过插花和陶艺,转了一圈,她最后决定做个“皮匠师傅”,并成立了迷因工作室。不大的摊位上,展示的别有设计感的皮革制品,从设计、裁剪、染色、缝合、上扣,每一道工序,全部都由黄晓莉手工制成。
实际上,除了创意市集外,在天一广场7号门的这片区域,越来越多的街头文化正在加速聚集。
宁波首个开放式、群众性的大型朗读活动“朗读宁波”每个周末都会在天一广场7号门举办定期活动,越来越多年轻人自发组织的活动也开始逐步“占据”天一7号门。街头器乐表演、行为艺术、街拍摄影、极限单车、街球……每个周末,都会有不定时、不同种类形式的街头元素出现。
品牌“大换血” 原本相对冷落的7号门变身“第七街区”
在业态调整前,7号门区域的入驻商家主要是国内二线服装品牌,定位35岁-50岁消费人群。二楼以酒吧业态为主,餐饮、休闲等品牌较少,整个业态相对而言比较单一,缺乏个性。
据悉,即便是在天一广场最为风光的那些年,7号门区域对于整个商圈而言,存在感也并不高。客流量居低,人气偏弱。
从2015年初开始,7号门区域开始了一段改造历程。把这里打造成为天一广场整体运营思路之外一个年轻人的生活场景街区、社交公共空间,提升消费附加值,是“第七街区”的主要定位。
为了“扮嫩”迎合这一目标客群,天一商圈除了打造街头文化,对于7号门区域的大面积业态调整,入驻品牌“大换血”也在同步进行中。
记者从宁波城投公司方面了解到,截至目前,7号门区域的品牌更替率已达七成,雅莹、杉杉、罗蒙等面向中年客群的品牌陆续“下线”,无邪抹茶、凉先绅、海马体照相馆、猫屎咖啡等一波“网红店”取而代之。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这里人气日益聚集,天一广场7号门已经在甬城商圈里被冠以“第七街区”的新名。
“扮嫩”求关注 老牌商圈的“年轻化”突围心法
从存在感不高的“天一广场7号门”变身到网红“第七街区”,可以看成宁波传统商圈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曾几何时,天一广场被视为宁波商业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性商圈。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在电商和新兴商圈的“围城之势”下,以天一广场、中山东路等为代表的一批老牌商圈风光不再,也是不争的事实。
同样以天一广场7号门这一区域为例。据记者了解,2013年-2015年期间,曾经号称一铺难求的天一广场,在以7号门为主的部分区域,商铺出租开始出现空档期。
传统商圈如何突围这场尴尬的“中年危机”?不少商家都在尝试“陪着消费者变年轻”。
“从天一广场‘第七街区’实践证明,传统的购物商圈转型为社交平台,打造多元化的公共空间,增强体验性,可以有效吸引年轻客流,提高到店率,从而增加线下消费。”宁波市商务委市场运行与消费促进处处长委尹秋平这样认为。
实现智能化的运营模式也是使传统商圈“年轻态”的有效升级路径。
去年以来,天一广场联合国际购物中心、酷购商城、和义大道、月湖盛园,打造一体化的智慧商圈,停车找车、排队叫号“一键通”。商圈还计划开通iBeacon蓝牙室内定位功能,利用电子屏为品牌提供商场导购、新品预展、当季货品展示及库存销售等服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