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父子携手 钢渣变宝
2017年07月24日 05:11:28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金梁 市委报道组 邵滢

  浙江在线7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梁 市委报道组 邵滢)把钢厂废渣变成宝,这是宁波太极环保的一对父子正在携手努力的事业。有趣的是,父子分工完全不同,农民出身的父亲史汉祥负责技术研发,海归回来的儿子史跃展负责市场开拓,这对“错位”的组合如今在环保行业闯出了新路。

  干环保不易。迎难直上,史跃展越挫越勇。在这位“创二代”身上传承的不仅是父辈的事业,更是继承了父辈们敢闯敢拼的精神。

  两年创业史

  看出儿子接班能力

  史汉祥在慈溪名气很大,不是因为其经营的企业规模有多大、行业有多特殊,而是他有一个“民间科学家”的雅号。20多年前,他就致力于环保领域的技术研究,发明了“DS—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治理”等技术,提出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循环经济”理论。

  日常生活中,史汉祥为人非常低调,对史跃展的教育尤为如此。每次有人问起史跃展:“你爸是干什么的?”史跃展的回答千篇一律:“我爸是打工的。”对照史跃展平时的举止,这个回答让同学、朋友深信不疑。对于这个回答,史汉祥颇为满意。

  “年轻人读书毕业之后,就应该在社会上吃点苦头。”带着浓重的慈溪口音,史汉祥阐述了一段史跃展毕业之后的经历。

  2006年,史跃展从海外留学回来,选择了一条独立创业的道路。刚开始的时候,史跃展进了一家外贸公司,公司以为他会带来订单,而史跃展以为别人会分一些订单让他练练手。结果过了几个月,史跃展尴尬地选择了辞职。之后,他和朋友一起做汽车配件贸易,一个偶然机会接洽到了一个德国的客户,生意越做越大,一年下来企业营收超过千万元。

  有一天,史汉祥抛给儿子一个问题:做环保和汽配,到底哪个更有意义?史汉祥从两年的磨砺中,看到了儿子具备接班的能力和素质,到了该让他抉择的时刻。

  采访聊到这里时,史跃展从外面回来了。他一边擦去满头的汗水,一边向记者还原了当时的回答:“我是这么说的,这两个事业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干环保肯定意义更大,但做汽配可以实现独立自主的体面生活。”

  虽然史汉祥没有直接开口要求儿子回来,但潜台词已经传达到了。2008年,史跃展放弃了处于成长期的汽配业务,回到自家企业加入环保团队。

  分工不分家

  管理权顺利交接

  企业接班人到底应该先干什么?在太极环保,答案是市场部业务员。

  回家之后,史跃展接到的第一份任务就是去河北做市场调研。当时,全国经济形势一片向好,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由于没有系统的环保治理要求,很多热电、石化、有色金属、钢铁等企业并不太重视环保。

  “我把河北的钢铁厂跑了一个遍,作为调研还是能够胜任的,毕竟读书的时候论文写了不少。”史跃展说,最苦的就是调研之后,该如何让那些企业接受自家的钢渣法脱硫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一家民营企业向电力、钢铁等央企、国企推广自主研发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在技术推广时史跃展频频吃闭门羹。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我父亲的市场营销理念。但我走着走着,发现这一套策略并不理想。”史跃展说,好技术也需要吆喝,让需要的人知道才行。2009年,史跃展开始参加大量环保领域的行业论坛、展览会等,主动申请上台演讲做报告,将自家研究的技术介绍给专家、厂商、技术人员。渐渐地,太极环保在圈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积累了不少客户。

  在外人看来,太极环保的接班显得顺其自然。史汉祥专注研发,跑得最勤的就是实验室,即使是接待完客户,晚上也会去实验室转悠一圈;史跃展关注市场,天南地北地跑,把老爹的技术和产品宣传推广,把客户的需求源源不断传给老爹。“我们分工不分家。”史跃展说。

  史汉祥渐渐地把企业的管理权转到了史跃展手上。这个变化从史跃展的名片就看得出来,从最初的市场部业务员,到董事长助理,再到如今的总经理。

  深挖产业链

  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2010年,太极环保在唐山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的钢渣脱硫烧结机烟气治理工程启动。由于德龙钢铁的厂房建在一片盐碱地上,含沙量很高,在使用太极环保的技术脱硫之后,副产物在厂区内进行盐碱沙荒地改良,让以往看不到一片绿叶的厂区草坪上冒出了绿芽。

  这件事给史跃展很大的启发。以前都是单一的推广脱硫装备,用钢渣解决企业的二氧化硫等废弃排放问题,如果将副产物综合利用也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的环保治理方案,或许更能赢得市场。史跃展的想法,得到了史汉祥的技术支持。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之人,推广钢渣法脱硫系列技术5年,史跃展终于敲开了包钢和华菱这些国有钢铁企业的大门。包钢决定引进太极钢渣法脱硫技术,因地制宜制定了固废资源化、钢渣脱硫、脱硫副产物进行当地盐碱沙荒地改造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60亩苜蓿草地,是包钢和太极环保合作的项目,更是史跃展的得意之作。“那是一片重点盐碱地,种下的玉米苗没法破土,经过脱硫副产物改良之后,种上苜蓿草,两年下来收了六七茬,一亩地一年纯收入近千元,当地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史跃展说,这片试验地的示范意义很大,企业实现了从卖技术、卖设备向提供环保治理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转变。

  凭借着这些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名气,太极环保也迎来了发展高峰期。湖南华菱湘潭钢铁集团引进了太极环保区域型循环经济产业链,其下属水泥厂将脱硫副产物全部用于水泥原料,开创了一种从钢渣脱硫副产物用于建材原料的模式。

责任编辑: 杨静涛

标签: 太极;环保;太极环保;创业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