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晟 见习记者 边程壹 实习生 蔡蕙真 通讯员 倪飞力 金海/文 林云龙 吕之遥/摄)昨天上午还不到8点,杭州解放东路106号杭州市人民来访联合接待中心门口就已经有人在排队了,季先生排在第一个。他随身还带着一张6月30日的《钱江晚报》,上面有介绍联合接待中心的报道。
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逐步实现“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信访工作新格局,杭州市成立了人民来访联合接待中心,由事权单位进驻中心直接归口接待处理。首批有4家常驻单位、9家轮驻单位进驻中心。
专业的职能部门出马
到底不一样
9点整,联合接待中心的大门打开。如愿取到了第一号的季先生,在登记导访窗口做了登记后,被引导到了2楼市人力社保局的专用接待室。
季先生的亲戚老杨,1980年招工进了杭州一家印刷厂。之后工厂搬了两次厂址,后来又并入集团公司,1996年老杨离职,之后待业,再就业……几番折腾以后,他的档案找不到了。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等5年后老杨退休时,1980年参加工作到1992年开始缴纳养老保险的这12年,可能无法认定工龄。
几年来老杨为了档案,跑了许多地方,但是都没有着落。了解情况后,人社局的接访人员告诉他们,根据相关规定,证明是无法替代原始档案的。但是接访人员也帮老杨出了很多主意,比如可以先去户籍所在地的就业管理处看看,或者如果原始的资料真的找不到了,那也可以去原单位看看有没有当年的花名册之类的相关材料,能证明自己的入职时间,在办理工龄审批时也是个有力的佐证。最后,如果别的办法都不行,还可以考虑一次性补缴这段时间的养老保险。
半个多小时的接访过程,季先生和老杨提出了很多问题,接访人员一直耐心地倾听,不时帮他们出谋划策。出门以后,季先生告诉钱报记者,虽然想要的证明还是没有拿到,但是自己还是觉得受益匪浅。
“一开始听说不能开证明,我有点不高兴。但是后来他们耐心地向我们解释,我也想通了。有专业的职能部门接待我们来访群众,到底不一样,一解释,过去的很多困惑之处都清楚了,接下去该怎么找心里也有数了。”季先生说。
首日接待量井喷
联合接访助力最多跑一次
杭州市人民来访联合接待中心,采用“1+4+X”的工作模式。“1”指一个牵头主体——市信访局;“4”指以常驻、轮驻、随驻、预驻四种形式进驻的事权单位。“X”指多种形式的社会组织机构、民间力量或基层信访干部选派力量等,如法律服务、心理咨询、慈善机构、志愿帮扶力量等。
市纪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司法局(以律师为主)这4家常驻单位,都是涉及群众利益较多、日常信访量较大的市级单位部门,每个工作日都将在中心接待群众;市建委、市规划局、市住保房管局、市环保局、市城管委、市卫计委、市教育局等9家首批轮驻单位,则在相应的工作日接待群众。
据悉,各事权单位都抽调了单位里信访部门的精兵强将。杭州市人力社保局信访处处长张险峰告诉钱报记者,“觉得在这里工作,不仅是代表人社局,还代表市政府在接待群众,必须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据悉,近年来,杭州市的信访态势总体平稳向好,信访秩序日趋规范,来市上访有所下降,但总数仍在高位运行。经数据分析,来访中有近70%涉及职能部门业务性问题,其中有近半数的信访件涉及多个职能部门。
杭州市信访局接访处处长崔欣说,根据“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信访大原则,过去群众来接访中心信访,窗口接到信访件后再分交到有关属地和部门,存在一个“转”的过程。所以,成立人民来访联合接待中心,既是省、市相关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也是减少群众往返奔波、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需要。
往常,接待中心平均每天接待30余批次信访群众,但8月1日下午3点多,来访联合接待中心的号子已经叫到74号了。“可以用井喷形容。”崔处长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