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日日新,不改声声慢
2017年08月16日 05:48:3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阮蓓茜

  浙江在线8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阮蓓茜)乌镇东栅的晚晴小筑,是当代文学名家木心的故居。在这里,记者听到了一个诀别故乡而又回归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从纽约回到故乡的木心,看到的是破败不堪的乌镇。“‘故乡’,就是‘最熟识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永别了,我不会再来。”失望伤感的木心写下《乌镇》一文。

彼时,拂袖而去的木心没有想到,自己还会再回来,甚至住到终老。2006年,79岁的木心回到乌镇,定居于晚晴小筑。

乌镇靠什么唤回了这位漂泊海外多年的游子?木心说,回来,是因为这里还和小时候一样;他又说,回来,是因为这里和以前不一样。

一样的,是乌镇的文化,乌镇的美;不一样的,是乌镇不再衰败,不再冰冷。确实,除了和小时候一样的故居,还有家乡人用真诚和热情,用长达5年的鸿雁传书,唤回了这位曾经远走的乌镇人。

走完整个小镇景区只需个把小时,一路上,也许你会感叹江南建筑的秀美,“互联网+”的先进,但你越走近它,就越发觉在这座小镇,人才是最美的风景。

乌镇也曾经历过历史风霜的洗礼,从军事要塞到商贸重镇,有过战乱、有过衰败,但始终洗不掉乌镇人不甘现状、励志进取的心性。若说乡愁,这便是乌镇人深藏的乡愁。或许,在乌镇人眼里,唯有留住乡愁,才能守住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老街颓损了,民居破旧了,人气萧条了,乌镇人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乌镇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古镇上所有现代建筑统统拆掉,这个做法在当年并不多见。站在新起点,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样做是对还是错,只有勇于尝试,才能验证结果。进取求变的乌镇人在巨大的争议声中,义无反顾地前行。

一位乡镇干部的话令记者印象深刻。他说,乌镇人有一个特点,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得像模像样。确实,乌镇保护开发的速度让世人惊叹,不到两年,乌镇的街道整洁了,古建筑也恢复了。随后,游客来了,外出打工的乌镇人也纷纷回到了这个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家乡。

如今,美名远扬、生活富足的乌镇人,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依然保有进取求新的激情。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乌镇,所有民宿每3个月就要推出两道创新菜,这成了对房东们创新成果的检验。百年不变的传统水乡食材,在新搭配和烹饪方法下,产生着奇妙的变化,就如同这千年古镇和互联网的搭配,反差巨大,却又那么和谐自然。

在乌镇人一个个励志进取、变中求新的故事中,我们真正体味到这座小镇为何能像一块海绵,不仅向你展示江南的美丽风光、千年文化传承,也让你感受到便捷一流的互联网技术,欣赏先锋话剧和多形态的现代艺术。

今天,“乌镇模式”已经成为人们取经学习的典范。这座千年古镇的过去与现在告诉我们,“乡愁”,不是记忆和怀念,是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环境,让传统文化融进现代社会并不断传承下去。

这,才是乌镇给我们最美的风景。

责任编辑: 汪江军

标签: 乌镇;木心;故乡;故居;文学名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