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在这里,绿色的房子会“呼吸”
——绿色建筑的台州探索
2017年08月18日 06:02:00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杨群 记者 朱海兵 罗亚妮 通讯员 夏逸凡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了生态文明理念。在浙江,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省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本报今起推出专栏,聚焦全省各地深入践行“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理念的典型案例。

  浙江在线8月18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杨群 记者 朱海兵 罗亚妮 通讯员 夏逸凡)绿色,毫无疑问将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主色调。而秉承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建筑,将掀起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场大变革。

从全国率先推出绿色城镇行动方案,到全国首个完成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再到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台州,这座一向低调的沿海城市,正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这场大变革的弄潮儿。告别冷漠的“水泥森林”,拥抱和合的“绿色都市”。台州究竟做了什么?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城市发展又有怎样的启示意义?

日前,记者在台州蹲点采访,试图探寻个中答案。

一种人居的理念之变——

住宅,应该是会“呼吸”的

一间会“呼吸”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

在玉环的浙江永德信绿建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就有这样一间会“呼吸”的房子。

室外骄阳似火,走进这间700平方米的房子,不见空调,却瞬间凉爽。墙上的小液晶屏显示室温在24摄氏度。

“这间屋子内没有空调,全靠独特的房屋构造构成一个清凉世界。这就是当前国际最流行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简称被动房。”公司负责人彭汉平告诉记者,恒温、恒湿、恒氧、低噪、适光以及清新的空气是被动式建筑的标配,其奥秘就是通过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材料,以及日光、地热等自然能源的系统控制,实现自主“呼吸”。

普通住宅建设成绿色建筑,是未来台州人居环境的风向标。今年7月,以10.8亿元成交的地块创下台州市区楼面价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椒江区以较低的起始价在市区热门地块挂出首个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达63569平方米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项目住宅建筑要求严格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建设。另外,还要建设不少于3000平方米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体验馆。拿地房企除签订成交确认书外,还要签订关于被动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履约监管协议。

“被动房具有超低能耗、超微排放、超高舒适度等特点,比传统建筑节约能耗80%到90%,对建筑本身来说也更加高质、环保、长寿,是国际公认的发展方向。”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厉维军告诉记者。

也正是出于这一认知,早在2012年,台州就出台了《绿色城镇行动方案》,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今年6月7日印发的《台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2016-2025年)》,进一步明确未来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一星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建设,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

“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回到家都是很舒适的温度。”早在3年前,市民李展明就在家里安装了一套被动房装置,“虽然绿色住宅被普遍接受还需一个过程,但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一个行业的方向之变——

建设,应该是可持续的

一个可循环的工地是什么样子的?

在仙居的宇杰集团总部中心项目工地上,记者看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

热火朝天的工地上,见不到飞扬的尘土、杂乱的堆放,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如水循环系统,雨水收集后,用于喷洒除尘、冲洗车辆,而污水又可以继续回收再利用。

“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表面,其实我们从通风、保温、隔热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到施工、管理;从噪声、粉尘控制,到钢筋余料、废旧模板等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垃圾再利用,都有一整套严格的规范,可以说是把生态循环的理念贯穿到了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项目经理应双利介绍说,这是他们首次按照二星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设计施工的绿色建筑,一开始做好了成本大增的准备,但整个项目实施下来,除去买新设备等增加的45万元成本,成本总计反倒节约了128万元。

在同样以二星级绿色建筑认证为目标的仙居金融中心项目工地,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场景。施工单位负责人坦言,这对他们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革命。“这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越早适应,就越能抢到先机。”仙居县建设规划局建筑工程管理处主任俞先进告诉记者,作为浙江省首个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县和全省唯一城乡建设转型综合试点县,仙居以创建浙江省绿色建筑示范县为目标,在绿色建筑方面自我加压,得到了各个建筑单位的积极响应。

为鼓励相关企业主动作为,台州在专项规划中明确表示,今后,政府将从土地供应、规划指标、金融支持、科研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为建筑工业化提供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此外,从2017年10月1日起,中心城区范围内新出让或划拨土地上的新建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个人建房鼓励采用装配式建筑);从2021年至2025年,全市新出让或划拨土地上的新建项目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同时,还鼓励有条件的建筑设计、部件构件材料生产、装配施工、建筑设备、装饰装修、工程总承包等企业,单独或联合设立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以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加上政府还有税收补贴,对很多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台州有不少企业开始布局绿色建筑发展战略,台州市建筑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林伟军信心十足地说,“绿色建筑必将是全产业链布局,市场规模将达上万亿元。”

一座城市的发展之变——

都市,应该是有生命的

一个有生命的都市是什么样子的?

在市区东部的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记者触摸到了它跳动的脉搏。

台州市首个大型生态基础设施PPP项目、省内最大的生态湿地水处理工程——台州湾现代农业水生态工程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

“去年在景观工程、地形塑造方面,已完成80万立方米土方回填。这些土方,是洪家场浦的河道淤泥,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集聚区建设局水环境整治科科长杨肃谦介绍。

富有生命力的绿色节能和生态循环,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随处可见:用废旧建材、老旧塘石等材料造景,将鲍浦河两岸景观带打造成休闲滨水带;通过减少不可再生建材使用,将绿脉南路南岸景观带打造为湿地景观渗透带……

“台州市要求集聚区着力创建海绵城市和绿色建筑先行区,打造‘生态水城’。”集聚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集聚区行政服务中心就是全市第一个通过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运营标识评审的项目。整幢大楼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增强冬天采光、夏季通风,降低空调使用率;屋顶有一个面积达1359平方米的绿色花园,既美化环境,又增强房屋的保温隔热效果;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每年可回收雨水量为22992立方米,连同再生水用于景观绿化的喷灌以及道路冲洗等;可循环利用材料使用量占所用材料总量10%以上。

集聚区只是一个先行者。目前,台州已明确提出了高于全省标准的努力目标,2017年至2019 年全市新建民用建筑按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建设的建筑面积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5%以上;2020年至2025年新建民用建筑按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建设的建筑面积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26%以上。

台州还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方面着手,将绿色建筑作为刚性要求纳入土地出让、项目审批、房产销售等环节。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

台州全力推行绿色建筑的目的,也不外乎此。

责任编辑: 汪江军

标签: 房子;呼吸;绿色建筑;台州;理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