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390名新生昨天参加浙大竺院面试,考官很亲切但问题很刁钻
这些面试题,考你的潜质和担当
2017年08月24日 06:34:34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通讯员 张凯凯 王宁 记者 王湛

  浙江在线8月24日讯 (浙江在线通讯员 张凯凯 王宁 记者 王湛)昨天早上9点,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新生选拔考试开始面试。经历过前一天笔试和体育测试的390名考生,迎来了进入竺院的最后一道关卡。

  “考官比想象中的要亲切许多。”来自浙江的小鲁这样评价面试老师。和蔼、亲切,是面试官留给大多数考生的第一印象。

  但也有同学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教授问的问题都比较刁钻。”毕业于温州中学的小王报考的是求是科学班,“我们组有人说喜欢VR,教授就立刻追问VR的全拼是什么(vitural reality),另一位教授继续追问AR和VR的区别,追问沉浸模式的VR和普通模式的VR的区别。”

  “我觉得面试的时候关注教授的表情是很重要的。因为是群面,所以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注意看教授的面部神情。如果教授特别不喜欢哪种回答,我就会在自己的回答里刻意避开一下。”小王向钱江晚报记者透露了自己面试的小秘诀。

  与各自为战的笔试不同,面试是一个与小组成员互相竞争的过程。除了教授和面试问题带来的压力以外,同组考生表现所带来的压力则更为明显。

  这一特征在人文社科实验班的面试过程中特别突出。

  “我感觉自己在面试中被比下去了,为什么和我同组的男生会这么多?!”来自江苏的小叶是人文社科实验班面试第二组考生。

  一旁另一位江苏姑娘小杨补充道:“和我们同组的男生真厉害,两题抢答,我一题都没有抢到。”

  人文社科实验班的面试题中,每场都有两题是抢答题,七位同学中只有三位能够回答,这就意味着至少有一名考生无法回答其中任何一道题。

  “问的都是些我在高中学习阶段不会涉及到的问题。”来自湖南湘潭的小周告诉记者,“面试还是很看重学生对这个学科是不是真的有兴趣。”

  小周参加的是求是数学班的面试,被问到了“面积是一个定义,还是仅仅是一个数值”这样的问题。

  “都是很奇怪的问题,主要考察我们对数学的思维和兴趣。如果一直以来,只把数学当个工具而非爱好,没有深究过里面的一些含义,肯定不行。”小周说。

  来自台州的小陶报考的是求是物理班,“学术问题居多,有的涉及前沿科学,有的关于生活。”

  比如,暗物质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怎么观察到的?因为小陶关注过,所以他知道是通过其他星体的活动、质量间接观测的。

  比如,教授问了电磁炉和空调哪个制热效率更高。小陶的理解是,从原理上思考,空调用电能搬运热量,损耗的电能也会转化成热能,浪费比较少,所以很容易就得出空调更好的答案。

  小陶说:“这些问题都是考察物理的基本功,还是很考验实力的。更重要的是在看我们对物理有没有兴趣,有兴趣的学生才会去关注这些。”

  本次面试的问题,精彩程度完全不逊于笔试。当被问到,“你觉得‘一带一路’和共享单车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今后怎样的发展趋势?”来自内蒙古的小张觉得有点意外,“我准备过这两个知识点,如果分开问,我想大家都了解,但真的没把两者放到一起想过。”

  毕业于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的小苏报考了求是科学班的生物科学专业。

  这个专业英语提问难度比其他专业要更高一些,其他专业是“公共演讲的好处”、“英语学习方法”一类的题目,生物科学专业的问题是“怎样看待转基因”之类的专业问题,“不光英语说得好,还要懂得一些专业的词汇。”

  另一道让小苏印象很深刻的题目是有关恋爱的。

  “教授们问我们,怎样看待大学生恋爱。我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了,但还是要以学业为重。但我们这组就有人觉得,恋爱和任何事情都一样,总是要认真对待的。”

  “我觉得,问这道题目是因为,求是班的同学,不光要在学业上领先,也要有妥善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才行。”小苏说,“这次面试题目都是比较生活化的。”

责任编辑: 金林杰

标签: 面试;教授;求是;考生;人文社科;笔试;报考;生物科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