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8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陈云松 伍伟川)“文明创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今年3月,宁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动员大会上,县委主要领导掷地有声。
近年来,宁海陆续打出“三改一拆”“治堵保畅”“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六治三清”等一系列整治组合拳,将难点做成亮点。2015年,宁海荣获“省示范文明县城”称号,实现国家卫生县城“三连冠”,文明创建工作硕果累累。
创建文明城市非一日之功。追问宁海文明城市创建的密码何在?
多年来,宁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创建化民”的理念,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贯穿于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文明城市创建与广大市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让全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宁海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心怀“让城市更文明,让人民更幸福”的梦想,宁海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争创文明城市的战略目标上,瞄准了更高的目标——“全国文明城市”,再次开启创建文明城市的新征程。
宁海全县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前行,高歌猛进,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迈开了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
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顽疾治理
一座城市的文明是360度无死角的环境秩序
文明城市创建,实现360度无死角的文明环境是热点,亦是难点。
宁海县重点针对群众反映较多、在历年的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出现问题较多的重点区块、重点部位开展顽疾治理,推出“县文明办牵头协调,职能部门配合推进,乡镇街道落实主体责任”的“1+N+1”整治模式,着力改善重点区块、部位的环境秩序状况,建立常态常效治理机制,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堵疏结合”,治出市容秩序。
马路市场整治一直是城市管理顽疾。宁海第一医院周边人流量大,不少流动早餐摊贩看上了这个“红火市场”,经常来周边设摊经营,高峰时期竟能摆上十多家,很多市民对流动摊点是“既爱又恨”。“堵”是“堵”不住,那就采用“疏”的办法。 “放心早餐”工程,就是宁海开展马路市场整治的一个“金点子”,通过实行“放心早餐车”百分制量化考核,严格执行摇号准入、红黄牌淘汰机制,有效解决了早、中、晚三个时段流动摊影响交通的“老大难”问题,做到“还路于民”。截至目前,已推出5批48家“放心早餐”经营点,有效改善了市容秩序。
近期,位于大桥李市场西侧的疏导点成为了当地果农销售的聚集点,同时也成为当地居民的停车场。“这块空地闲置很久了,以前都堆着废弃物,现在发挥多种用途,附近路上也通畅了很多。”沿街店家陈先生表示。而同样在东站门口、一休公园西侧、西郊路侧等区域也有同样的疏导点设置。“我们通过合理利用城区拆迁、闲置地块,对这些地块进行路面硬化和划线,让执法队员在整治过程中渐渐将摊贩引导到不远处的疏导点,到了晚上又变成附近居民的停车场,就这样,拆迁地块摇身一变,成了便民、利民、服务于民的新型‘日夜两用’疏导点,可谓一举两得。”县综合执法局主要负责人说。
卫生死角随手拍,拍出美丽家园。
针对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管理难问题,宁海县还创新建立“互联网+”文明创建顽疾治理模式,依托“宁海新闻网”“宁海综合执法”等微信公众号,百姓事马上办、“党群同心圆”志愿服务等网络平台,开展集宣传发动、问题曝光、顽疾治理“三位一体”的线上线下互动整治模式,启动开展“卫生死角随手拍”活动。市民、网友反响热烈,上传了很多背街小巷、城中村、室外公共场所、建筑工地等处的卫生死角图片,进行曝光。针对网友反映的情况,相关部门、志愿者队伍及时跟进,实地走访并妥善处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像这样,宁海治理文明创建的顽疾都一一对症下药。
宁海县文明办主要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多部门联动,在街区同管共建中推出诸多扎实有效的新举措,打出一整套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组合拳。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全面推进,城区主要道路智慧停车系统投入使用,人行道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和“城市牛皮癣”清理服务外包等,一大批涵盖文明创建方方面面的创新管理模式得到推广,引导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入。此外,宁海还创新督查方式,形成“两单两群三查”工作机制,通过对账单、销号单,QQ群、微信群,领导巡查、部门联合督查、市民巡访团协查,打造全方位、无缝隙工作交办平台,提升工作成效。今年以来,共排摸问题对账单166个,其中,重点问题对账单32个,销号率达100%。
宁海县跃龙街道银河社区书香小区建设
关键词:社区文明
一座城市的文明体现在老百姓的满意与认同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社区是最基础的细胞,其文明程度直接影响着市民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宁海文明创建首先从社区文明破题,以社区治理创新为契机,大力推进社区文明创建提质行动,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内涵丰富的“品质社区”。
“治六乱 育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楼道文明提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松竹社区辖区内有老旧开放式楼道110余条,住宅楼道内的废弃家具、杂物等堆积物很多,居民楼内的“小广告”也不少,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与文明城市创建的要求相背离。最近,社区对每个楼道的堆积物进行细致的排查,并进行了集中整治,共清理了23车垃圾堆积物,还社区一个清洁的环境。
园丁社区中山公寓是一个开放式小区,95户居民有90余辆车,小区却只有36个车位,车位很紧张。近期,在社区的帮助下,小区推出了车位摇号举措,“前期,我们进行一个摸底调查,发布公告,然后有车的车主会在通知时间进行一次车位摇号,摇到号的停里面,摇不到的停外面,这样每年摇号一次,公平公正,居民之间也能和谐相处。”园丁社区负责人说。
乱涂写乱张贴、乱堆放乱占道、乱拉线乱搭挂现象得到极大改善,一批洁化、序化、亮化、绿化、文化楼道正在形成。
近日,兴海社区自在城小区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特色楼道的创建,一批“文明新风楼、家庭才艺楼、娃娃服务楼、科普推广楼”等主题楼道推出。兴海社区负责人王琛介绍说:“发动居民参与特色楼道评比,将自己的绘画、书法、剪纸、摄影等作品在楼道里展示,大家都感到很自豪,也为楼道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在精细上下功夫,以点带面抓亮点,宁海突出“一小区一特色”创建模式,推出“书香小区”“慈善小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等特色小区建设。
银河社区是跃龙街道新建社区,社区各项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不利于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不久前,银河社区围绕社区文明创建提质行动,依托辖区天景园小区环境清幽、高雅等独特之处,提出打造“书香小区”,联合得力物业等在天景园小区内开设小区书屋,在书屋中不但能免费借阅当下热门的新书、经典读物,还能体验3D打印、AR图书、体感游戏、VR技术,小区书屋成了居民们眼中的“网红”,每天人流络绎不绝。同时,小区还整合多方资源,创设一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居民葛师傅感慨地说:“晚饭后带着孙子在小区内散步,每次经过文化长廊时,我的眼前顿感明亮,边走边给孙子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他从小就知道孝、爱、廉和奉献,我的心灵也接受一次次洗礼,知识的熏陶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从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推进民生服务,补齐工作短板,了解居民需要什么,才能更好提供服务。
兴圃社区的服务模式也妙招频出,网格片区管理、周日社工、错时工作等好制度,成了密切联系居民群众,及时帮助解决难题的金点子。一个周日上午,居民胡先生来到社区申领医保卡。经过工作人员核对信息无误后,不过几分钟,胡先生就顺利地领到了医保卡。他感叹道:“社区节假日也开门,我们上班族感到方便多了。”
如今,行走在宁海的各个社区,风光旖旎、景色迷人。青少年在图书角认真阅读,居民们在文化长廊驻足观看,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打着小牌,拉着二胡……宁海的社区正经历着文明的蜕变和新生。
志愿者认领微心愿
关键词:移风易俗
一座城市的文明展现
在城乡一体的绚丽多彩
城不会没有乡,城市的文明离不开农村。
多年的文明旅程,宁海城市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如今又适时提出把移风易俗作为统筹城乡文明创建的切入点,连续6年全域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先破后立,破立并举,实践推出一条禁令、一场改革、一块阵地、一个创建、一套制度“五个一”工作法,有力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走出了一条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移风易俗要破除封建旧俗,殡葬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宁海县面对困难不退缩,坚决向殡葬陋习开刀,连续15年开展坟墓整治,平迁坟墓21万穴,开展乡村生态墓地建设,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2500万元用于乡村墓地建造补助,全县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全部建成生态公墓,实现两路两侧不见坟墓、新增坟墓必进公墓,青山白化现象得到根本治理,殡葬车队沿街随意穿行、沿途乱撒纸钱等行为全面消除,生态墓地绿化率达到95%,相关做法被民政部在全国推广,被评为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
移风易俗,创建文明的决心是显而易见的。
宁海县重视抓好制度建设,成立县乡村三级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由宣传部门牵头、39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大推进工作格局,先后出台15个规范性文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分值比重达到2%,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抓到底。
比如,宁海县结合“四风”问题大整治,严格规定婚丧宴请不超过20桌、治丧时间不超过3天、出殡车辆不超过10辆、禁送鲜花圈等“硬杠子”,建立健全事前事后双报告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严肃查处13名违规违纪人员,推动实现好民风。目前,全县363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把婚丧喜庆事宜全部纳入村规民约,列入“三务”公开内容,原先治丧动辄八、九天,婚丧宴席动辄几十桌甚至上百桌,现在基本实现“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其他事宜不办”。有些群众还把省下的钱,全部捐给公益事业。
移除旧俗,更要树立文明的新风。
宁海紧紧围绕家风家训建设,以和美家庭为主题,推出“文明家庭+特色家庭”创建模式,深入推进最美家庭、慈孝家庭、廉洁家庭、创业家庭等创建活动,已建成“最美家庭”近千户、美丽庭院1万余户、文明家庭4万余户。此外,宁海还大力开展好婆媳、好邻里、孝子贤妻等“我身边的道德榜样”评选活动,有的村连续30年公开投票选出“好媳妇”,召开大会戴红花、做表彰,将荣誉证书送到娘家里,真正让好家人得褒奖,让好家风广泛传扬。家庭细胞好了,社会风尚就好。近年来,相继涌现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温暖中国人物”“浙江骄傲”等上百例先进典型。
关键词:志愿服务
一座城市的文明是充溢着
爱心服务的暖意
同样一幅画,描上不同的色彩,便各有风味。在宁海,“党群同心圆”就是这座文明城市与众不同的色彩,它让文明充满着暖意与爱心。
每天中午十一点半,潘常跃早早地关注着“党群同心圆”电脑端平台或微信号平台。随着手机“叮”的提示音,一条条微心愿和志愿服务信息在“一端一微”两个平台同步跳了出来,他立刻点开一条“残障患病老人希望有一个电炖锅”的微心愿,点击“我要认领”按钮,领到了这个“微心愿”,等他打开其他信息时,发现这些信息的状态栏上都显示着“已认领”或“已报满”。他既兴奋又遗憾地说:“真的比抢红包还快啊,我今天只抢到一个微心愿!”当晚,他赶到超市挑选了一个可自动调时的电炖锅,周六休息天,他按照“党群同心圆”平台提示的地点及联系方式,及时把电炖锅送到了老人的家里,并手把手教会老人使用方法。老人激动地说,“那天社区干部上门走访,看到我生病卧床,问我有什么需求,志愿者会帮我解决的。我试着提了这个要求,没想到才3~4天时间,你们就把东西送上门了,谢谢!谢谢!”
每日清晨,宁海龙海市场周边都活跃着一批身穿红色小马甲的志愿者,他们都是跃龙街道东观社区通过“党群同心圆”平台招募的志愿者,协助交警共同维护龙海市场附近的交通秩序。一大早,“红色小马甲”有的引导车辆通行,有的帮助年迈的老人提着大包小包的蔬菜过马路,有的帮助菜农装卸货物,忙得不亦乐乎。常来买菜的张阿姨说:“有了志愿者,门口乱停车的现象少了很多,碰到拎菜费劲的老人,志愿者还会主动帮忙送上公交车。他们思想真好!”
这样的暖意洋洋充盈着宁海这座城市。
2014年7月,宁海按照“互联网+志愿服务”的思路,着力打造了“党群同心圆”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形成“滚动征集、动态发布、线上认领、线下服务、实时管理”的志愿服务新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经过三年的运行,至今,该县有8400余人成为注册志愿者,累计参与志愿服务94000多人次、认领群众“微心愿”11900余件次、完成志愿服务项目10600余个,服务行动如火如荼,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志愿精神深入人心,进一步厚实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蕴。
为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宁海县建立了由组织部牵头的“党群同心圆”联席会议,出台了《“党群同心圆”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关于健全落实“党群同心圆”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等,要求每名注册志愿者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或认领完成“微心愿”不少于两次,其中领导干部要求不少于3次,并在“党群同心圆”志愿服务平台设置“排行榜”,动态“比晒”各单位和个人的服务成绩,实时显示位次星级,倒逼压力,形成动力。同时,建立监督管理考核机制,将服务情况与志愿者服务指数考评和星级评定的量化指标挂钩。
在排行榜上可以看到,钻石级的志愿者已有3人,金牌级的志愿者已有64名,369名志愿者已达三星以上。单位排名第一的宁海住房公积金分中心三年来人均已完成110余次。一名志愿者说:“平台上的服务项目都是身边事身边人,做起来有实在感,帮起来有亲近感,做志愿服务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
“党群同心、不忘初心”,这是志愿服务的出发点,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盼于民,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解民之所需,这是宁海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老百姓收获的满满幸福感。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