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垃圾去哪儿乡村有妙招
2017年09月05日 06:28:4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肖淙文 整理

  浙江在线9月5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肖淙文)在浙江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曾一度成为农村地区最为凸显的环境和民生问题。

  近年来,针对“垃圾围村”现象,浙江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就地有效处理”等各项工作,通过3年多试点,有效破解了农村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终端处理、分类难、收集难、转运压力大等问题,也涌现出一些因地制宜、解决垃圾治理难题的典型做法。

  德清:一把扫帚扫到底

  破解垃圾转运难

  近年来,德清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思路,坚持保洁、收集、清运、处理、养护“五统一”,逐步建立起涵盖城区、公路、河道、集镇、村庄五大区域的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模式。

  “一把扫帚扫到底”采取全托管模式,成立德清县城乡环卫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名义对托管乡镇进行企业化管理,制定符合实际的环卫作业标准、绿化养护标准、装备设施管理标准。在各乡镇建立分平台,运用城管通、处置通、二维码芯片、GPS监控等一系列科技手段,对环卫保洁和绿化养护质量、人员及作业全过程实行动态、实时监督。

  金华:二次四分法

  破解垃圾分类难

  金华推行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农户在家进行“会烂”和“不会烂”的初次分类,保洁员上门收集并在“不会烂”垃圾中再进行“能卖”和“不能卖”的二次分类。70%左右“会烂”的就地堆肥还田,10%至15%“能卖”的由再生资源公司上门有偿回收,只有15%至20%左右既“不会烂”也“不能卖”的垃圾才填埋或焚烧。

  在垃圾的终端处理上,金华采用集中堆肥发酵的处理方法,建立阳光垃圾堆肥房和机械发酵堆肥站。按照行政村人口,采取“一村一建”“多村合建”“村企联建”等方式,建设“两格”式阳光垃圾堆肥房,并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有氧发酵,无臭无蝇,堆肥期为两个月。垃圾堆肥后,用于制作有机肥或直接还田增肥,实现资源化利用。

  龙游:垃圾贴上“身份证”

  破解垃圾收集难

  在龙游贺田村,所有村民家中都有村里专门印制的黑、黄两色塑料垃圾袋。黑色用于投放不可回收垃圾,黄色用于可回收垃圾。每个袋子上有两个编码,一级代码表示卫生责任区,二级代码表示户主代码。全村被划分为5个责任区,共设有24个投放点,每个责任区有对应的农户,给垃圾袋贴上“身份证”,做到“见袋知人”,垃圾可追溯,便于倒查监督。

  村民每天把家里产生的垃圾分类装袋,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村里要求,村民每天早上6时至8时,将分类后的不可回收垃圾投放到相应的投放点。村里专门成立卫生保洁领导小组,下设测评组和监督组,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全面检查评分,年终根据各户全年得分情况,分别予以不同等级的奖励。

  仙居:村民互相监督

  破解长效管理难

  在仙居县横溪镇朱塘岸村,随处可见蓝、绿、橙三种颜色的大垃圾桶。经过分类,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垃圾,将进行资源回收;果皮、菜叶等厨余可肥化垃圾,将投入到太阳能处理房,经太阳能加速可肥化垃圾发酵、电解后直接入农田,用于还田施肥。

  为了使村民养成分类习惯,横溪镇采取“捆绑式”责任联包工作机制,各级干部明确包干任务,在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活动,以学生来带动家庭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中。垃圾分类工作还被列入村规民约,村民互相监督,做得好的村小组每月可领到小礼品。镇里不定期抽调镇勤廉跟踪督评小组部分成员和社会上威望高的人员,组建“找茬组”进行检查监督。

 

责任编辑: 洪慧敏

标签: 扫帚;垃圾;垃圾分类;回收垃圾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