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环溪村的美丽逆袭 探寻一座村庄的蝶变之路
2017年09月08日 05:22:59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章宏法 王庆丽 缪佳敏 见习记者 肖淙文 钱凌芸

  浙江在线9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章宏法 王庆丽 缪佳敏 见习记者 肖淙文 县委报道组 钱凌芸)初秋,百亩荷塘夹道相迎。闻水声潺潺,莲香幽幽,便是环溪到了。

  这是桐庐江南镇上的一个普通村庄:12.18平方公里,2000多人口,以周姓为主的人们在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上生活,迄今已经走过了600多年时光。

  这里,是当下美丽浙江建设过程的一个传奇: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它以“千万工程”为契机,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从河道黑臭、垃圾遍布的脏乱差之地,成为住建部首批评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从农田荒芜、年轻人纷纷逃离的“空心村”,成为以莲文化为核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网红村”……

  环溪,犹如村中遍植的朵朵莲花,从淤泥中清雅绽放,呈现出一片人水和谐、活力迸发的全新图景,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截至目前,全村共有民宿55家、床位700余张,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39万元。

  近日,记者蹲点村中,探寻环溪村的美丽逆袭之路。

  一池水,清波重现

  即便是在一个最平常的秋日午后,环溪村也从不缺少人气。一批批来自省内外的旅游及访问团队争相前来,一睹这个江南村庄的独特风采。

  小桥、流水、古树、清莲……眼前的村庄古朴典雅,清爽洁净,一派婉约的江南风情。而就在10多年前,村民们还很难想象今天的生活场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村主任周忠莲口中的这段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村庄过去的模样。

  彼时的浙江,经济总量长期居于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却也普遍面临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村人居环境落后等问题。环溪村也不例外。外来媳妇毛冬梅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和丈夫回村时的情形:垃圾随手扔、脏水泼出门,家家户户围猪栏,动物粪便和各类垃圾让人难以下脚。“还不如在城里打工呢,钱挣得多,生活质量也高。”她当时盘算着。

  那时的环溪人尚不知晓,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已经在全省拉开序幕。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提出,要从农村居民最关心的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中心村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示范村。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加快浙江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抓手。

  随后,环溪村党支部书记周忠平抓住机遇,在村中先后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生态河道整治”“生态人居提升”等惠民工程,并请来专家团队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开启了环溪的逆袭之路。

  漫步村中,只见白墙黑瓦,小径通幽,每户农家周边皆设有一处窨井。环溪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员叶金松自豪地说,村里每户人家的生活污水,首先要在窨井里经过初步过滤,再流入各自对应的污水处理终端,通过沉砂池沉淀、厌氧池分解、亲水植物吸附等多重净化后排放至溪中。

  目前,全村共有9个污水处理终端,600多户村民每天排放的200多吨生活污水全部实现截污纳管、循环利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门对天子一秀峰,窗含双溪两清流。”因水得名的环溪村,从寻回纯净的水环境开始,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一支莲,活力绽放

  2012年初夏,当村中池塘内的第一支莲花浮出水面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周忠平心中发芽。

  这些年来,与环境改善相生相伴的,是周忠平关于村庄未来的不断思索。在拆除猪栏、关停小作坊后,村民的生计如何保障?这一片绿水青山,怎样才能真正变成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这是周忠平的疑问,也是当时浙江广袤乡村的疑问。

  对此,周忠平提出,以村集体的名义,将全村原本分散经营的约600亩土地统一流转过来种植莲花。这一决定,得到了全村的认同和支持。

  环溪人有自己的底气:村庄系北宋大哲学家、理学鼻祖周敦颐的第十四代后裔族居地,脍炙人口的《爱莲说》正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周氏宗祠“爱莲堂”,几经修缮,现已成为全村人的聚集场所与精神家园;就连许多村民的名字中,也时常出现一个“莲”字。

  可是,这些莲花由谁来种植呢?一个偶然的机会,几次想找村里承包山林种茶叶的重庆人李富,进入了他的视线。

  “我都没种过莲花,怎么能保证种好这几百亩地?”

  “就凭你这股子闯劲,还有用心。”

  “种好了,莲子卖不动怎么办?”

  “我给你找渠道!”

  渐渐地,李富的顾虑被周忠平的诚意打消。这个娇柔的山城妹子,从此戴上草帽,扛起锄头,亲自下田放水、施肥,钻研莲花种植方式,让曾经平凡无奇的环溪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赏莲好去处。

  2013年,桐庐将江南镇上的5个村联合起来,通过发掘每个村的不同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江南古村落群,后来又升级成为4A级景区。“清莲环溪”,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时间,游客纷至沓来。

  60来岁的村民周言定第一个带头,投资30多万元,把自家一幢住了六代人的老宅子改造成民宿。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家里的10张床位总是供不应求。其他村民从中看到商机,纷纷效仿。就这样,村里的民宿一家家开了起来,游客在村中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农家乐和各类农副产品的销售也跟着红火起来。

  种莲以外,李富也在不断创新。她在村中开出“二娘酒坊”,取新鲜的早米和稻米用来发酵,再将晒干的莲子浸泡其间,酿造出别具一格的莲子酒,每年限量供应三四千斤,后来又研制出五谷酒、杨梅红酒及各类果酒,仅今年上半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60万元,带动数十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紧挨着“二娘酒坊”的,是毛冬梅和丈夫前几年回村后开出的一家小店,主营从台湾引进的“九品香莲”。这种独特的莲花品种,色彩缤纷,娇艳欲滴,泡在清水中,又能成为一种清热解暑的饮品。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如今的环溪人愈加庆幸,从一支莲花开始,他们找到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的新路径。

  一种美,由表及里

  夜幕中的环溪,安稳宁静,偶尔能闻见几声犬吠。

  晚上7时许,70多岁的村民周宝雪提着自家的两只垃圾桶走向银杏苑,这里是环溪村55个垃圾投放点之一。“剩饭剩菜这些会烂的垃圾倒在蓝桶,不会烂的倒在黄桶。”老人一面倾倒,一面讲解垃圾分类的“窍门”。作为全县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这种简单明了的分类方法经过4年多时间的推广,逐渐成为每个环溪人内化于心的行为准则。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对于每个投放点标志牌上印着的这两行小字,在村里当了10年保洁员的周德莲最有体会。

  “以前农村人,常常是手里一有垃圾,随手就往地上扔,现在不扔进垃圾桶还会不习惯。”周德莲说,几年前,还有村民在她工作时故意乱扔垃圾,并强辞夺理“我不扔,你扫什么”,现在,这样的情形再没出现过,因为大家已经达成共识——清洁美丽的家园,需要每个人来呵护。

  走进位于村庄中心的老年协会,只见棋牌室、电视间、医务室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近两年,村里还引入智慧医疗远程系统,实时连线桐庐县人民医院和解放军医院的权威专家,为村民们的心血管疾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

  村老年协会秘书长周明迪说,以前的环溪村不仅留不住年轻人,老人也只有百来人。而现在,这里不仅有好山好水好空气,更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细心周到的居家养老服务。近两年来,先后有两百多位进城居住的老人重回环溪村,还有人说服儿子媳妇一起回村创业,整个村庄也变得更有活力。

  从好山水到好家风,从环境美到心灵美,这个莲香四溢的江南小村,已然成为村民自豪、游客向往的美好家园。

  小村庄折射的大花园之路

  王庆丽

  回望过去几年,奔走于浙江乡野之间,竟与环溪村结下了不浅的缘份。

  2014年8月,我前往环溪报道一场公益夏令营活动,在绿意环抱、荷花盛放的村庄之中,与孩子们一同探访安澜桥畔应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第一次亲身感受到村庄的干净整洁、人水和谐。

  2015年底,听闻重庆人李富种下的600亩观赏莲,成了环溪村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后来,我们互加了微信,从她时常更新的朋友圈中,见证这位老板娘如何一步步经营起“二娘酒坊”,农产品深加工的种类也日益丰富。

  而最近一次的到访,便是这次蹲点。村里的民宿数量,由原来的零星几家增至55家。即便如此,每逢节假日床位仍然紧俏,需要提前预约。

  放眼浙江,环溪的逆袭故事,其实只是全省万千个已经或正在实现美丽蝶变的平凡村庄的一个缩影。

  十多年来,浙江历届省委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升级版的跃迁。今年6月召开的第十四次省党代会又提出,大力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

  在这样的过程中,农村面貌深刻变化,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美丽经济的梦想不断升腾——

  曾经“田不平,路不平,收成只有一百零”的奉化滕头村,30年来坚持生态保护,拒绝污染企业,如今不仅能“卖风景”,更以占全村经济总额八成以上的各类生态产业告诉世人,“生态也是生产力”。

  位于舟山的海岛山村新建社区,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南洞艺谷全国艺术院校大学生采风实习基地、火车广场、渔人码头、群众艺术创作中心等,在向绿水青山要生态红利的同时,也为农村社区注入了文化灵魂。

  ……

  “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一个个村庄的生动实践正在不断证明:只要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再平凡的村庄也能成功逆袭,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鲜活样本。

责任编辑: 洪慧敏

标签: 莲花;村民;活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