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向浙大捐赠史料
2017年10月20日 15:10:1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柯溢能 周炜 摄影记者 卢绍庆

  浙江在线10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柯溢能 周炜 摄影记者 卢绍庆) 10月19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图书馆,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接受了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古克礼教授捐赠的史料,并为其颁发证书。罗卫东表示,盛世修史,目前浙大已启动《浙大通史》的编撰,对浙大的历史和传统做一总结。“每年浙大新生入学时,我们都会说,从此你们将跟那些灿若星辰的名字一起成为浙大的一员,今年以来,我们已经举行了束星北、王淦昌、程开甲等大师的史料捐赠仪式,这次李约瑟研究所的史料捐赠将进一步丰富我们修史所需的史料,同时也成为了浙大和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两家’之间关系的新的起点和里程碑。”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浙大正式开始西迁办学的艰难历程,1940年初抵达贵州后,浙大以遵义的子弹库为总部,在湄潭设立分部,又在青岩、永兴两地先后设立一年级分部,1944年4月和10月,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与夫人、生物学家桃乐赛曾两次来到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主任张淑锵在他的《1944年10月李约瑟的浙大之行》一文中写道:“李约瑟的湄潭之行,为浙大师生们能够在黔北高原的偏僻山村,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凝聚着一大批杰出的专家学者,创新了一大批突出的科研成果,感到大为震惊。”此后,他多次撰文赞扬浙大,由于他不遗余力的推介,西迁办学中的浙大声誉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时光飞逝,李约瑟与浙大这段“相识于微时”的厚谊在后世日益紧密的学术交往中不断延续。

  2008年至2009年,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淼赴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访问研究对该研究所所收藏的关于浙大和竺可桢相关的史料有了初步了解。后来,他又与浙江大学校史研究室讨论,促成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捐赠相关原始资料高清扫描版等事宜。

  古克礼教授所带来的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捐赠的史料包括李约瑟与竺可桢往来信件、明信片和便签,李约瑟“关于1944年8-10月中国西南之旅的报告”、文字记录及照片,1956年李约瑟和竺可桢在意大利的合影。史料均以电子版形式赠送。

  “在李约瑟之前,西方印象中的中国是个只有劳动人民和动人诗歌,但没有科学的国度。李约瑟改变了西方的固有印象,他的声名在冷战时期的西方一度沉寂,后来又重新被认识,许多人发现,他不但是一位卓有建树的中国科技史家,还是一位很有水平的汉学家。”古克礼教授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被邀请与李约瑟一起工作,直到李约瑟逝世,当晚,他还作了题为“李约瑟与浙江大学”的学术报告。

  “在遵义之东75公里的湄潭,是浙江大学科学活动的中心。在湄潭可以看到科研活动的一片繁忙紧张的情景。在那里,不仅有世界第一流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有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陈建功、苏步青教授,还有世界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学家卢鹤绂、王淦昌教授。他们是中国科学事业的希望。”

  李约瑟在英国《自然周刊》上发表的《贵州和广西的科学》一文中,对浙江大学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大加赞扬,他两次访问浙江大学时所拍摄的若干照片、与竺可桢老校长的若干通信以及相关史料,弥足珍贵。

  此次史料捐赠仪式,由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主持,古克礼夫人詹嘉玲出席,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发来贺信。

A33E5397-0.jpg


责任编辑: 周舸

标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