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的最后时光(下)
“你要问我够不够?
我够了”
浙江在线10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宋宾娜 徐建国 王益敏 高佳晨记者 董旭明)鲁冠球离世后,有人把他20年前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贴到了网上。信中写道:
伟鼎:舍己为公,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先进的;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是允许的;先私后公,私字当头,是要教育批评的;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是要制止与打击的;表面为公,暗中为私,是伪君子。是要防止的,千万不可重用也。
1997年,鲁伟鼎应该是26岁,已经当了3年多的集团总裁。
这封短短107个字的信中,既有为人之标,也有处事之道,更是一个爸爸在教儿子如何带眼识人,哪些人在企业里好用、能用。那元月22日的落款,让人很容易联想成,每一个爸爸在新年伊始的时候,会对孩子有一番期许,鲁冠球这个商界大佬,也概莫能外。
那么,在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父子俩在共同面对人生的最后一道难题,在生和死面前有过交流么?答案是:有。
鲁冠球的病情日渐严重,鲁伟鼎的心情也愈发沉重。鲁老先生把他叫到面前说,“我的病能治好当然是更好的事,如果不能治好,那也没什么。”“如果说你要问我(这一辈子)够不够,我够了。”“我今年74岁了,但我已经活到了人家的120岁。”看到了儿子不解的神情,鲁冠球说,“这笔账应该这么算,人家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我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我自己的一天,快抵得上别人的两天了。”
的确,他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用得那么充分,想必这是他说“够了”的原因。
鲁冠球曾向采访他的记者介绍过自己的时间安排:每天早上5点10分起床,6点50分来到公司,晚上18点45分回家吃饭,19点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20点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文件,21点左右开始看书看报看资料,大约到22点30分感到疲倦的时候,冲个澡再继续学习,到零点上床睡觉。
长期如此,长年如此。因为“别人每周工作5天,你就一年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坐在办公桌前,我心里才踏实。”
鲁冠球离去的消息在钱江晚报官微发布后,数千网友留言,有受他恩惠的创业者、有叫他爷爷的万向职院的学生、有因他改变命运的员工、有被他激励的年轻人、更有感叹他还年轻,不应该走这么早的陌生人……
那些言辞恳切的留言让人觉得,他确实没有虚度这一生。
“你妈妈一辈子听我的,
这次我听她的”
鲁冠球去世后,萧山宁围的老宅就成了众人汇聚之地——亲朋旧友、公司员工、各路媒体,甚至,还有不相识的人到来,只为送鲁老最后一程。门前的那条路停满汽车,自从这个地块说要拆迁,老邻居们陆续搬走之后,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了。
鲁伟鼎说,爸爸是个喜欢静的人,也喜欢简单。生病后,他对自己的后事有着非常明确的想法:一切从简。“从内心里,他喜欢安静,不喜欢农村里那些习俗,吹吹打打的,他嫌烦。”
可是这次,一向以丈夫为重的老伴却较了真——“这后事怎么办,一定要听我的”。拗不过,鲁冠球只得把儿子叫到身边,“我和你说件事,我跟你妈妈做了个‘交易’,这也是我要你做的第三件事。我的后事按她的意思办。”“你妈妈跟我结婚四十几年,她一辈子都听我的,这个情我得还她,这次我听她的。”
接着,鲁老嘱咐儿子,虽然后事按你妈妈的意愿办,但有一个条件,钱得由她自己出,不能用公司的钱。“这最后一件事,我听她的,是夫妻情分”。
10月26日,有领导去鲁家吊唁,鲁冠球夫人带子女答谢。她花白的短发梳得一丝不苟,头微微抬起,含着泪但没哭,这四十多年来,她习惯了支持丈夫,服从丈夫,没有什么大事需要她来做决断。只是没想到,2017年10月25日来得这么快,她这第一次做主,就是在失去了那个叫鲁冠球的人的时候。
鲁冠球在后事处理上的妥协,在他是和老伴间的夫妻情深,但在朋友看来则更像是“老鲁的常态”。红豆集团创始人周耀庭回忆说:“老鲁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印象比较深的是,有次我带着红豆集团干部去万向学习,在约定好的时间里,偏偏碰到老鲁的一个重要干部在上海出了车祸,他赶去上海处理后又连夜赶回杭州接待我们,分享经验,给予建议。这样的情谊,我非常感动。”
鲁冠球自己也说:“我是农民出身,公司里有好多人原先也是农民,对农民和农村有深厚的感情。因此,让更多农民兄弟过上好日子,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在万向集团,当年与鲁冠球一起创业的员工大多都留了下来,如今多数都在重要岗位上。他们还有一个“终身员工”的称号,这意味着他们退休时可以享受与在职员工同等的收入待遇。
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开阔的心,一颗有情有义的心,让一代浙商鲁冠球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从容走过,直面生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