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刘丹丹)发展足球,是体育强国梦的根基。自2007年全国开展校园足球试点工作以来,我省一直走在全国校园足球活动的前列。近年来,我省把校园足球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力推进相关改革,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目前,我省已有567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杭州西湖区、金华义乌市、温州苍南县成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
据初步统计,我省已有50多万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校园足球培训、竞赛和足球文化活动,有兴趣的学生强身体,有特长的学生扬专长,足球运动不仅成为了一种运动选择,也渐渐成为了孩子们的快乐追求。
足球课堂形式多样
行走在校园里,杭州星洲小学校长赖爱娥总会被踢球的孩子“拦住”,“校长守个门”“校长踢个点球”……踢足球成为了女校长和孩子们的交流方式。
足球遇到了少年,不再是贴上“功利”标签的运动项目,而是一种有着“快乐”“成长”“友爱”“互助”元素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手段。赖爱娥说,于学校而言,校园足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体质素质培养的一块敲门石。
坚持“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理念,我省除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比重外,还明确了特色学校每周必须开设一节足球课。在推进足球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上,明确了小学突出趣味性、初中体现选择性、高中鼓励实施专项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学习发展足球技能的需要。
语文课上,写一篇关于校园足球活动的作文;数学课上,结合测量内容,量一量足球场地大小;美术课上,画一画足球为主题的作品……在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足球不再是体育课、选修课的专利,这项快乐的运动早已融入了每一门课的学习中。
越来越多的孩子把足球视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教育部关于学生体测数据抽查复核结果显示,近年来,我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体测数据一致率均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我省现场抽测优秀率为30.8%,数据一致性合格率为97.3%,两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优秀少年崭露头角
黝黑的肤色,爽朗的笑容,眼前的义乌女孩李渟英格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足球小将,和同学一起训练、踢球、循环比赛成为了她生活的常态。
今年7月,李渟英格作为中国校园足球代表,参加了2017年校园足球德国训练营。今年2月,李渟英格所在的浙江莱茵达足球俱乐部U14梯队在全国U14女足春季锦标赛上一举夺冠,这是我省足球史上专业组的第一个全国赛事冠军。
今年14岁的李渟英格已有7年球龄。迈入小学校门,校园里平整开阔的标准11人制足球场激发了她对足球的热爱,科学有效的训练更为她的足球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进入中学的专业足球队后,每天的大课间、放学后,还有寒暑假里,两名专职教师带领着李渟英格和同学们系统练球。
李渟英格成功的背后,是完备的义乌市校园足球体系——“人人会踢球,班班有球队,校校有球赛,联盟有选拔,四季有联赛”。同时,义乌市还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节点打通,为拥有足球特长的学生开辟升学通道,鼓励更多的学生踢足球。
面向全体学生,我省校园足球在校内班级足球的基础上,正逐步形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的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制度,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全省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在普及发展的同时,我省重点推进设立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畅通足球苗子的成长通道。
2016年和2017年,我省通过足球联赛分别选拔160人次、113人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另外,已有20余名小运动员被选送到国家级的训练营重点考察,除了李渟英格外,温州的男运动员李祥也正式入选国家少年队。
培养模式逐渐成熟
初中学习紧张,把大量时间花在足球场上,家长会同意吗?杭州十三中校长屈强的话回答了疑问。“在足球特色工作的发展中,我们树立‘家校合育’的理念,营造了良好的足球运动家校合育氛围,这也成为足球师资的有利补充。”屈强说。
杭州市采荷中学开展校园足球的时间不长,但发展的速度喜人。校长孙寅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学校的一名校友现担任足球俱乐部的负责人,他与母校合作,把小球员放到学校接受文化课学习,训练则由俱乐部聘请的葡萄牙本菲卡俱乐部教练一起负责。
如今的校园足球除了常规赛,还依托专业足球俱乐部构建高水平的足球队。其中,一名初二学生已被本菲卡俱乐部的青年足球队录取,即将赴葡萄牙读书。另外,国家队小将张玉宁的弟弟张玉全,经过在学校的学习,已被德国的一家俱乐部录取。
为了让义乌校园足球运动更上新台阶,义乌市引进德国足球青训体系,创建中国校园足球体系的“义乌模式”。德国足球研究所所长彼得·施赖纳说,加大足球运动员的基数,让金字塔塔基慢慢变大,可以将足球基础好的孩子带到欧洲成熟的培训体系培养,同时也要根据实际制定适合中国国情、文化背景的培训政策。
在引进来的同时,我省还选派332名特色学校校长、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项培训。今年还选派14名足球教师赴国外留学,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