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技术把我们和先民祖辈联系在一起
互联网,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7年12月15日 17:43:48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刘瑾

28.jpg

  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秦始皇兵马俑。

  浙江在线12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刘瑾)借由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技术,良渚玉琮穿越五千年烟雨,大漠石窟穿越数万里山河,把我们和先民祖辈联系在一起;秦砖汉瓦、雕廊画栋,深厚悠久的艺术魅力被不断采撷,化为当代时尚生活的创意元素。人们在这精心设计的方寸之间,体会时光之长久、天地之广阔、文物之绚丽,更感受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30.jpg

  “互联网+中华文明”展台的独特风景,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

  场景再现 穿越时光回汉唐

  在“互联网+中华文明”展上,最吸引观众的成果之一,便是敦煌石窟的数字化全景高清重现。手指在触摸屏上滑动,大屏幕上的镜头视角也随之转动,观众仿佛置身敦煌石窟中央仰头观看。千里之外、千年之远的笔触纤毫毕现,让人目不暇接、连连赞叹。

  “许多人从未到过敦煌,来到敦煌的游客也很难通过这样的视角领略这一文化瑰宝的魅力。”国家文物局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重点科研基地成员、浙大信息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勇超说,“历经多年的数字化采集工作,我国已经在互联网上发布了30多个敦煌洞窟的高清晰全景资料,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足不出户触摸敦煌、了解敦煌。”

  点动屏幕,大漠驼铃淡出,迎面而来的是初春时节宫闱之中裙裾飞扬的仕女。王勇超介绍,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让观众真正走进了明朝画家仇英的传世名画《汉宫春晓图》描绘的古代世界,像穿越历史时空的游人,沉浸在明媚的春光里。嫔妃宫娥折枝、插花、下棋、读书,她们的一举一动仿佛发生在观众的身旁。衣服的款式、首饰的材质、食物的品类……都一一细致地呈现,数个世纪前的日常生活得以重现。

  故宫博物院对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再开发,颇有乐趣的互动游戏跃然其中。在屏幕上来回滑动手指,模仿古代织工的工艺技法,一匹珍贵的锦缎慢慢织就。纺织过程中,玩家还会遇上不时跳出的文物小知识,结合游戏体验,就更容易理解了。不仅过去藏于深宫的织绣珍品在观众面前展现出精微细节,甚至连不可见的传统工艺也鲜明地浮现出来。

  丰富多彩的展项荟萃于数字6世界,文物蕴涵的丰富信息被细密提取、精心设计……这正是互联网的魔力,它消弭了距离,压缩了时间,不断放大人的智慧和情感的力量。

  虚拟重建 把博物馆带回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互联网+中华文明”展览向观众呈现的不仅是琳琅满目的文化、文物精品,更是一条互联网创新成果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清晰脉络。

  《汉宫春晓图》的VR重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艺术创作,人物的姿态、手中的器物都经过历史学者严格考据。“漫步”汉宫的生动穿越让人懂得:无论在血脉上,还是在心灵上,我们和这片土地上的祖先都是绵延相续的。“VR技术营造历史事件沉浸式体验,更能带给学习者直观而深刻的体验,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由此突显。”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陈丽霞说。

  与之类似,重要历史文物3D打印,使博物馆历史实践教学能够进入课堂。展览现场唯一的一件实物,是一座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秦始皇兵马俑,不少观众尤其是孩子们纷纷过来合影。这座跪俑像不仅造型与真实文物完全一致,表面纹理喷涂也采用新型技术,高度还原文物本真。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让原本藏在“深闺”、束之高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珍品“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理解与对话,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情感与智慧,拓展视野,滋润想象,丰富知识,进一步明确我们文明创造的方向,这正是文物教育的意义所在。

  互联网带来的这种亲近感在文物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中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敦煌只有一个,故宫只有一个,但它们的数字化“分身”在互联网上触手可及——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向你走来,远方不远。这些数字化的文物古建为参观者量身设计,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带领下穿过故宫宏伟的端门,伸手缩放、把玩珍贵的文物,获得的是比参观实物更丰富有趣的体验。“博物馆里带不走的东西,用互联网带回家。这就是互联网+文物旅游带来的新模式。”陈丽霞说。

  “互联网+中华文明”展览为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文创团队及其作品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间。文物中蕴含的文化因子、审美因子、时代因子,成为现代设计师重要的灵感源泉。错金博山炉变身加湿器,雍容典雅。青石战鼓成为音响设备的外形借鉴,恰如其分。一款丝巾提取战国车舆上各种装饰材料的纹样作为设计素材,将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寓意尊贵,文化气息浓厚。这些文物文创产品携带着传统文化基因,在当代时尚生活中注入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华。

29.jpg

  敦煌石窟的数字化全景高清重现。

  传承创新 中华文明绽华彩

  “我们高兴地看到,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被祖国古老而辉煌的文明成就所吸引。展位一连几天都门庭若市,许多观众对着敦煌、故宫的高清影像拍了大量照片。”陈丽霞说,此情此景,让人深深体认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互联网+中华文明”展览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把作为实体的文物细致、充分、深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高度突显了文物考古的重要性。“重文献、轻实物”是中国传统历史研究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直到近代考古学引入中国后这一现象才开始整体改变。不容否认,今天公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仍然多停留于书本,对实物所知甚少。培养文化自信,要拒绝做一个“物盲”。良渚的玉琮、殷商的青铜器、秦帝国的宫灯……当这些伟大文明最直接的物质象征摆在眼前却茫然不知其价值,对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就无从谈起。而要让中华文明绽放出时代华彩,积极参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互鉴,文化遗产更是重要的载体。可以说,让更多文物借由互联网技术变得触手可及,为国民人文历史素养的提升建设了一个新渠道。

  新兴的互联网文化赋予了中华文明崭新的时代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极大地实现了传承、创新与发展,“互联网+中华文明”是一把钥匙,它将激活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沟通现代与过去,加深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成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全新手段,为人类携手并肩迈向未来时空提供一盏指路明灯。

责任编辑: 冯一伦

标签: 互联网;文化;文物;展览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