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年的记忆 家的味道
2018年03月04日 08:24:29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魏丽敏

  浙江在线3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魏丽敏)我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成长的足迹沿着改革开放的轨迹。

  记忆起点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我的家在桐乡屠甸恒丰村,临近除夕的那几日,你若走进村里,往日人烟稀少的村落里,家家户户大门敞开,一户户农家正忙着掸落尘埃。尤记得小时候放了寒假,我被分配到的一项工作任务就是沾天花板上的蜘蛛网和壁蟢窟。农村房屋的屋顶高,在竹竿的一头绑上稻草或者扫帚之类的,将这些寄居在家的“房客”一一赶走,过一个干净年。

  再往里走,你就能看到一张张洗净了的八仙桌上摆满了祭品。八仙桌充当的供桌上置两盅清茶称为净茶,茶盅边上各摆五个酒盅,倒上一点黄酒,酒壶放一边,配上筷子,后面立一张神佛图,前面放上整鸡、活鲤鱼、各式素菜、水果、糕点各四样,还有一碗原生饭,当然还有过年少不了的农家手工自制大年糕。点上蜡烛,焚上香。一切摆放整齐,家人轮着给酒盅倒上一点酒,然后走到稻草编织的蒲团前虔诚地跪下磕头。然后等上个把小时,将所有的东西撤下,桌子移到大门外,又将东西摆好再祭。这次祭拜跟之前那次相比,除了菜品和数量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跪拜的方向,前一次是朝内拜,这次方向反了,得跪在门内朝外拜。这一个个复杂的流程,奶奶烂熟于心,不出半点错误,而于我简直比高考还难。我的任务就是磕头,偶尔增派的任务是去河边将鲤鱼放生。

  农村过年几乎家家要摆年酒,请上厨师,买上菜,摆上几桌,邀请所有亲戚来吃饭。各类酒席中的大菜,为倒数第二个菜,表示菜齐了,下一个菜即汤。如果哪家亲戚是今年刚结婚的,就必须要摆年酒,菜品的规格上还有讲究,必须有整鸡、整鸭等“四活”。招待一下新人,也算是请他们认认门。当然农村对于嫁娶是有严格区分的,外嫁就不用了。亲戚中没婚事的,隔上一年两年摆一次也是可以的。但为了图个热闹,基本上过年就是各家轮流吃年酒。我的寒假就在这些酒席间流淌殆尽,在祭祀与年酒的轮番上演中,体味年的味道。

  少时虽不爱走亲戚,但总抵不过一根甘蔗的诱惑。年酒后主人家会给每个孩子一整根甘蔗,讨的是甜甜蜜蜜、节节高的好彩头。甘蔗约莫一米六七的样子,虽然拿得动却不好拿。

  90年代也没什么暖冬的记忆,长长的毛线围巾绕着脖子好几圈包裹住脸颊,冻疮将手指变得红肿,因为交通工具所限,拜年几乎都要走着去,遇上请晚饭的年酒,吃完饭再沿着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往家赶,实在不是一种美好的感受。

  那会儿的雪不用盼,那些日子里月光也总是缺席的。你可以想象下雪或者雪后,扛一根比自己高上一大截的甘蔗,在没有路灯的乡间小道上借着万家灯火艰难行走的情形。当然,同行的大人总会适时地接手帮忙。他们说得最多的是,现在条件好了,已经有足够的甘蔗可以吃了,不像60年代,他们去别人家拜年,给一把炒过的黄豆、蚕豆就算是珍贵的吃食了。

  后来,父母骑上了自行车,不用走着去拜年了,但扛着回的甘蔗是美好的回忆,驮着回的甘蔗就成了噩梦。父亲那辆26寸的自行车,把手与座凳间的横杠是我的专座。大约许多80后都有同样的记忆,坐在一根光溜溜铁杠上,飞奔在那些碎石子铺就的机耕路,或者坑坑洼洼的村间小道上,下牙磕上牙的撞击声能替代车铃声。父亲总会故意地问我:舒适吧!如果铁杠上再加固一根比铁杠更粗一些的甘蔗,那简直就是欲哭无泪了。这种痛感终于在某一天让我产生了拒绝甘蔗的念头。如今我基本不吃甘蔗,看着水果店中那些削得那么干净、切得那么精细的甘蔗,总会想起当初的痛苦。

  再后来,父亲的自行车换成摩托车,亲戚们的甘蔗换成了方便携带的苹果、橘子等,路上再也看不到扛着甘蔗的孩子了。再往后,父亲的摩托车又变成了汽车。道路顺畅,一脚油门,刮风下雨没了限制,赶着饭点到,饭后便走。儿时拜年,吃完饭,拿着茶杯,坐在廊檐下晒着太阳聊天,等待下一顿饭的场景只能在记忆里搜寻了,那碗用开水冲泡得甜甜的红糖锅巴汤也失了踪迹。

  童年记忆里除了甘蔗、锅巴汤之外,我最想念的还有年初一的那碗咸菜肉丝面。清晨的田间小道,雾气弥漫,悄悄长大一岁的我和堂哥,牵着手赶往心中神圣的所在——小镇集市。小时候总觉得那天所有周边村落的人都集中到了这里,摊贩们不再需要招揽生意,顾客就怕抢不到东西。我和堂哥很清楚我们的需求都可以在这一天被满足,爷爷奶奶会给我们买烟花,买玩具,买各种我们想要的新鲜玩意。我们祖孙四人也会围坐一桌吃一碗热腾腾的汤面。透过腾腾升起的热气,能感受到爷爷奶奶目光里充盈着的宠爱。汤面种类繁多,我只爱咸菜肉丝面,这一吃就是几十年。现在,虽然在家不大吃面,但上街却总爱找个面馆吃碗面。因为在那碗面里,我可以找回美好的童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年假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虽然农村过年还保留一些习俗,但城乡差距日渐缩小。农村的年轻人开始假期旅行,商场里总能看到举家出行购物的村民,电影院里也多了老年人的身影。农村的老人与时俱进地习惯着这些改变,努力学会接受以前只有在电视里才能见到的新鲜事物。我80多岁的奶奶跟着我们坐飞机、坐高铁、看3D电影……她的言语里总在感叹生活的变化,说做梦都不敢想象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有人说年味淡了,我想那是因为生活好了。年,意味着团圆,从上大学开始,我已离开父母身边十多年,却没有一个春节缺席过。陪伴是最浓的年味,在陪伴中体验生活的美好变迁就是幸福。

责任编辑: 金晨

标签: 甘蔗;亲戚;汤面;八仙桌;父亲;锅巴;酒盅;农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