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顺风车,技术可以做更多
2018年05月13日 08:16:19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评论员 高路

  浙江在线5月13日讯(浙江在线评论员 高路)空姐李某在郑州搭乘一辆轿车赶往市内时遇害,滴滴顺风车司机用残忍的方式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整个事发过程、李某与同事的聊天记录都被置于舆论的放大镜下观察,人们希望从中找寻到导致其遇害的原因。

  现在看来,李某并非不谙世事,相反,她相当机智,比如,她坐的是后排座,而不是副驾驶座,说明她是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当意识到司机言语存在问题时,她马上就联系到了朋友,并且假装男友正在等她,与朋友始终保持微信联系。跟同年龄人相比,她的应对防范意识已经算相当成熟机敏的了,可是如此小心翼翼,她依然没能逃脱魔爪。

  事情发生后,网上不缺乏为滴滴为平台辩护的声音,认为滴滴也并非毫无作为,滴滴对顺风车司机的任职资格是有审核的,滴滴公司也和相关部门配合排除犯罪记录人员、在逃人员、吸毒、精神病人员进入平台,是司机冒用了其父亲的资格,让这些监管手段落了空。这种观点认为,平台确有失职之处,居间服务却没能做好安全防备,要负责任。可是这些都做到了,就能杜绝类似的事件吗?哪怕什么都有,就一定能保证安全吗?一个犯罪,成因非常复杂,一个没有前科的人,可能干出让大家瞠目结舌的事,人性之复杂,远远超出计算机的能力,你没有办法作出准确预测。

  这种质疑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也正是案件的纠结之处,当一起凶案发生以后,人们迫切希望找到深层次、共性的原因,把它归于凶手的个人原因,大家显然是不满足的。大家希望从模式本身看到不足缺陷。可是一个极端的个案是否能得出普遍的意义?这里面毕竟有太多的偶然因素。有时候,防止一起恶性事件,需要从教育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这都给犯罪预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但有难处不代表就可以无所作为了,事实上,技术本身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凶手冒用的是父亲的账号,那么能不能在接单之前,先做个认证呢?现有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了,能不能在网约车顺风车的市场里引进完善呢?如果行程失控的话,那能不能有一种技术,可以让乘客与外界保持适时的联系,可以分享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信息?很多恶性案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缺少足够的监督,黑暗的花园容易成为犯罪分子光顾的场所,正是这个道理,缺少监督的场所,总是存在安全风险的。

  还得反思模式本身有没有问题,事件发生后,很多人质疑,乘客评价区出现污言秽语,不正当的外貌描述,认为正是这些评价留言泄露了个人隐私,给了犯罪分子挑选目标的机会。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滴滴的重视,因为如果顺风车提供的是一种出行服务的话,乘客的性别外貌跟它的功能并没有多少关系,开通这种评价功能无非是制造一点想象的空间,玩玩暧昧。但这却给犯罪分子可趁之机。所以,除了提升安全等级,制定安全措施,也需要改变这种打社交擦边球玩暧昧的业务模式。这个平台上,不应该给居心不良者以鼓励的空间。

  顺风车,在提供便利上具有独特的作用,但安全仍然是第一位的,平台有责任动用技术、管理等手段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将发生问题的概率降到最低。也应该看到,凶手案件并不只是顺风车才有的事,在传统出租车行业同样也不鲜见,现有的证据也无法得出网约车或者顺风车与传统出租车相比,谁更安全一点的结论。可见,盲目地指责顺风车这种模式并不公平。模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安全,应该考虑得更多一些。

责任编辑: 金晨

标签: 司机;凶手;空姐;外貌;放大镜;犯罪分子;乘客;擦边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