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宏)听说过汽车被召回,有没有听说过人被召回的?最近,在温州市洞头区,有4名科级干部、另外还有10名干部被“召回”。
“召回”这个词,以前常用在汽车或者食品上,比如说汽车某个配件不过关,厂商大规模召回同一批次的汽车,更换之后,再重新投放进入市场。
干部是活生生的人,怎么“召回”?为什么会被“召回”?已阅君今天要来聊聊这事。
被召回的干部,是些什么人?
先来聊这14名干部。
其中4名科级干部,被“召回”的原因是:去年全区全程积分考核靠后;
另外10名干部,则因为年度考核较差,或者在全员竞聘中落后。
从这里,就可以明白:干部被“召回”,和汽车被召回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怎么被“召回”,也相当值得注意:
首先,在召回期间,被召回的干部一律要从原来的岗位“站起来”,人事关系统一暂时挂靠洞头区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
这和以前很不同。
在以前,工作做得不好,会被领导批评、教育,但人事关系还在XX县XX局。被召回后,人事关系就不在原单位了,等于“悬在半空”了。这种感觉,其实相当难受。
这里可以举个唐朝的类似例子。
唐朝时,有这么一种不成文的制度:哪怕级别相同,地方官改做京官,是升迁;京官改做地方官,就是降黜。
唐玄宗开元四年,也就是公元716年,有个京官倪若水因为考核成绩不佳,被任命为汴州刺史;刚上任不久,班景倩因为考核优异,被调任京官,途经汴州。两位同为从四品下的主客道别后,倪若水呆呆地站着,望着班景倩远去车马扬起的尘土,充满又满含羡慕,对属下说:“班生此行,何异登仙!”
同一级别的调动,都有这种感慨。再加上县域之中,往往是“熟人社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有句俗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事关系挂靠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后,等于连原单位都没有了,相关议论肯定会多起来,这种心理压力自然会很大。
干部召回,主要打破“铁饭碗心态”
所以说,干部“召回”,和商品被召回,相当不一样,是组织部门的“狠招”之一。
既然下“狠招”,那是为解决什么问题呢?
这点倒和汽车被召回,很有类似之处,只不过要“维修”的“部件”不同。
后者是维修的是硬件,前者要“维修”的,则是“软件”:人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说穿了,就是庸懒散等不良作风。
现在机关里,还有一些不良作风:
有些人有种想法,觉得自己年龄差不多了,又不想升迁,干嘛要那么勤勤勉勉?混混日子就可以了。
有些人,则是混成了“老油子”,明明本事是有的,会干事,也能干事,但觉得多干多措,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与其干错了承担责任,不如少干或不干,做个“太平官”,看好“摊子”就算了。
当然,还有些人,在A岗位干得不错,但到了B岗位,业务范围不同,又不愿意学习新知识、新领域,不够努力,角色切换太慢,适应新岗位速度不够快。
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主要还是觉得“进了公家门,就是公家人”,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连钟都不撞,也不必担心组织上会拿他怎么着。
这种心态,就是传说中的“铁饭碗”心态。
召回,其实就是告诉干部:如果不快速更换脑袋里的“软件”,手中的饭碗,绝不是牢不可破;现在的职级,也不是只能上不能下。
洞头这次召回,背后是个大趋势!
洞头14名干部被组织部门“召回”,不是一起孤立事件,而是在一个大背景下发生的事。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
针对的问题是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现象;希望形成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是“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之后,各省都公布了细则,全国增加情形最多的省份就是浙江:共明确了21种类型干部要进行组织调整,里面包括能力不足,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工作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不催不办、不推不动等。
所以,推行“召回”,不是洞头一家的“发明”。
比如说,在温岭,类似的干部会被组织部门召集起来,进行“离岗集训”。如果连续两年被确定不称职,将一律“砸饭碗”:辞退。
洞头这些干部被“召回”后,先要接受集中教育培训,然后被安排参与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或到基层站所等一线岗位“回炉锻炼”至少3个月,考核合格才可返回原单位工作,不合格的,就要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二次调配”。
这种种行动,都说明这么一个趋势:随着制度完善,对公务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甚至可能会越来越难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