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陈志凌:妙用中西医 仁心解顽疾
2018年07月17日 19:33:29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李文芳 见习记者 沈听雨

  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陈志凌

  中医博大精深,西医科学谨慎,如何将两者完美糅合,造福更多患者?在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我们看到中西医之间若鱼水般,互为彼此,为共同攻克疾病携手共进。

  在每一个诊间内,医生们除了望闻问切,还会辅以当下先进的诊疗设备,以西医确诊,用中医治疗,并与美国、丹麦等进行学科共建,吸引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

  作为学科带头人——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志凌,自20年前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毕业,出身“西医”的他就一直在中西医结合领域进行探索实践,创新性地通过针灸、颈椎正骨、“经方”等治疗突发性耳聋、眩晕等疾病。

  从医20年间,陈志凌有着自己的看病原则,即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留足门诊时间,严格限号。让每一个前来就诊的患者都得到完善的诊断和治疗。

  心系患者 将时间留给病人

  7月16日下午,当我们走进陈志凌的诊室时,只见戴着白色口罩的他正忙着为一位老太太分析病情。他娴熟地把脉、看舌苔、做喉镜检查,而后将厚厚一打病例依次从前往后翻完。随后,便是一连串关切的提问。

  “最近睡得好么?”

  “嘴巴苦不苦?”

  “耳朵有没有觉得闷?”

  “是不是经常想很多?”

  “脊椎好不好?”

  老太太算是陈志凌主任的老病号了,因思虑过多引起焦虑症,导致胃食管反流、喉咙囊肿。按一般的“套路”,直接开药续方即可,可陈志凌不这么做,而是依然按照自己的行医的节奏——为每一位患者留足门诊时间。

  “陈主任很有耐心,医术精湛,我们都信任他。”老太太说,半个月后,还要找陈主任来复查。

  陈志凌为患者诊脉

  在门诊的间隙,记者得空与陈志凌主任聊上几句。他说,现在许多人看专家,总是“等等三小时,看看三分钟”,患者就诊体验很差。“看病从诊断、问询、检查到确诊,一步步都需要医生自己完成,比如碰上一个晕眩症的病人,问病史、体格检查、前庭功能等检查至少需要半小时的门诊时间。”

  为了让每一位患者不白跑一趟,陈志凌定了个“规矩”:坐诊期间挂号人数限号,半天15个,最多加号到25个就不再增加。他说,如果每位病人仅看10分钟,那么接诊15个病人就需要150分钟,也就意味着一上午接诊时间就过去了。为了满足危重病人和外地病人,陈志凌只能咬牙加号,但前提是不缩短每个人的就诊时间。

  那该怎么办?从自己的时间里挤。原本,陈志凌周一只看上午的门诊,可他发现这天外地慕名而来的病人很多,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及时看病,门诊、病区查房、手术、会诊,已经工作节奏排得满满当当的陈志凌又增加了自己的门诊时间,将周一的门诊时间从上午改为一天,中午连吃饭时间都顾不得,只能连轴转。

  陈志凌看病“慢”是有原因的。比如,单从看病历本这一项来说,他总是从头翻到尾。“只有了解病史,才能知道患者现在所处的状态。”

  曾经,一位温州患者慕名来找陈志凌,患者多年一直在省内外多家医院寻医问诊,头晕情况始终未有好转。第一次门诊,陈志凌将他厚厚的一沓病历本翻完,然后经过综合检查结果,最终确诊患者为“梅尼埃病”,因为找到了病因,所以治疗效果明显,病人不久就痊愈了。

  “谢谢陈医生,您是第一个把我的病历本从头翻到尾的医生。”治愈后,这位患者激动地发来这样一条信息。

  精湛医术 中西医手段去沉疴

  “当年大学同班30人,如今只有志凌一人在做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从头学中医已实属不易,钻研医学就需要他这样踏实的性格。”

  采访期间,记者恰巧遇到了陈志凌的大学室友,如今正在省内一知名医院肛肠外科就职的刘凡隆,此行特来探望同学,并请教些中医理念。

  一直以来,耳鼻喉科患者庞大,男女老少都可能深受其害。但是,耳聋、耳鸣、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反流等症状,单靠西医往往无法解决,但是仅靠中医也不能得到精确诊断。

  因此,爱钻研的陈志凌想到是否可以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病痛。

  当天,门诊室内还来了一名专程从温州赶来求医的患者蔡先生。自2014年至今,蔡先生一直有晕眩症状。一个月前,症状突然加重,开始出现耳闷等现象。

  陈志凌在详细询问病情后,建议病人先做磁共振检查,以有更准确的病因诊断。他表示:“耳鼻喉科的检查,利用西医的技术能更准确诊断出食道癌、喉癌、听神经肿瘤等病症。”

  随后,在为患者开具药方时,陈志凌选择了中药方,辅以推拿、针灸等疗法。

  “中医就像润滑剂。”陈志凌说,在耳鼻喉科患有耳聋、耳鸣、反流等现象的患者,占80%以上,这些症状往往常见又难以治疗,单靠西医并不能得到缓解。特别是突发性耳聋这一病症,需要采用推拿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

  目前,由中药熬制的“经方”半夏厚朴汤,仍被用于治疗咽喉疾病。这些源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中的“经方”,经实践证明效果确实不错。

  此外,耳鼻喉科独有的中药雾化剂(咽喉宁合剂)临床应用已20余年。陈志凌笑谈:“有时自己喉咙不舒服,也会去做雾化,还会碰到接诊的病人。”而这样的中药物化方式,摒除了西药“地塞米松”等的副作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孕妇、儿童、老人都可以使用。

  在西医诊断上,当下,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拥有全省首家24小时动态咽喉PH值监测设备,听力设备在全国来说都非常先进,为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提供坚实基础。

  陈志凌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Nora Mark教授共同探讨反流问题

  陈志凌与美国的听力学家Maggie Boorazanes博士共同对一例疑难眩晕病人会诊

  “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也是市中医院一直坚持的方针。如今,杭州市中医院的耳鼻喉科对疾病的诊断已经告别了肉眼时代,迈向数字时代。市中医院与多国合作,成立了中美合作—咽喉反流疾病研究中心、中丹合作听力与晕眩研究中心。

  通过交流来促进耳鼻喉领域的中西医结合,也是陈志凌主任一直坚持所在,他希望将自己临床经验分享给国内外同行。据悉,自2016年开始,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每年都会举办相关研讨学习班,以交流促进中西医结合。

  【浙江新闻+】

  陈志凌,主任医师,科主任。现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耳内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鼻科学组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学会委员、耳鸣专家学组成员、全国医药装备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会耳内分会和眩晕分会成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分会委员,中国中药学会脑病分会眩晕学组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学会委员、杭州市耳鼻咽喉学会常务委员,杭州市医学会头颈肿瘤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会常务委员等职务。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学习进修,曾当选杭州市十佳医卫青年。科研成果曾获得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和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杭州市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目前在研厅局级课题3项,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责任编辑: 丁慧刚

标签: 耳鼻喉科;耳鼻喉科主任;诊断;杭州市中医院;陈志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