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家长有刚需 机构套路深
2018年07月18日 18:02:40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见习记者 李攀

  资料图

  “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放暑假”,暑期来临,培训班火爆了起来。对许多中小学生来说,暑假可能意味着从一个教室走向另一个教室——他们将在暑假继续上课学习。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迅猛增长,每年暑假都形成报班热潮。

  暑期培训班为何如此火爆?暑期培训班的发展导致了哪些乱象?针对这些乱象,有关部门是如何管理的?又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展开调查。

  报班虽火热,获得感难说

  赵先生在杭州的一家培训机构工作。暑假还没开始,他就在朋友圈宣布完成了招生任务。前年,他毅然从一家企业辞职,到这家培训机构上班。在他看来,现在的周末培训、暑期培训是热门生意,有巨大市场需求。

  赵先生教语文,帮学生提高语文成绩。赵先生说,新编语文教材即将投入使用,家长们非常关心。“家长们有功利的一面,哪个学科分数比重大,就倾向于报哪一科。”

  据赵先生观察,家长报班会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看孩子的特点,哪科弱就补哪科;第二是根据考试的情况,奥赛加分被取消,报奥数班的就少了;第三是货比三家,不同培训班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都是家长要考虑的因素。报班费用少则几千,多则过万。

  暑假期间,吴女士没给孩子小王报学科班,而是报了军训班。小王上小学四年级,吴女士说,“报个班让他吃些苦,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因担心孩子的安全,她会找人陪同儿子的军训。经过一个周的训练,“小孩皮肤黑了很多,也变壮实了。”

  除了军训,小王每周都得按时参加钢琴培训和乒乓球训练。小王刚在钢琴比赛中得了奖,可小孩的乒乓球技术长进慢。“虽然花了不少钱,可觉得挺值得,毕竟他在家闲着也没事干,不如去学点东西。”吴女士说。

  “能不能学到东西不确定,但学总比不学强。”吴女士补充了一句。

  上这么多培训班,小王既有些开心又有些失落。小王说,培训班是爸妈要报名的,爸妈觉得男孩子弹钢琴很帅,就让自己学钢琴,可他对弹钢琴没兴趣,平时总找借口不去上课,上军训班以后,他喜欢伙伴们一块玩儿的氛围,觉得有收获。

  暑期培训班虽然花样繁多,但针对语文、英语等学习成绩的培训机构仍是大多数,少数机构提供器乐、书画等艺术培训和球类、棋类等体育竞技培训。“现在经济宽裕的家长多,他们希望孩子学一些看上去没用的课程,这与学校内的课程形成互补。”赵先生说。

  乱象遭严令,机构套路深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有的培训机构在招生时不出具办学资质证明,以各种理由搪塞,而家长对办学要具备的资质却不甚了解。有的培训机构消防设施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培训机构存在的违规乱象,有关部门出手整治。根据教育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今年年初联合下发通知,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具备办学资质以及学科类培训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等行为提出停办整改。

  赵先生介绍,针对部门监管,培训机构有逃避的措施。因为培训机构数量众多,有关部门进行地面排查难度大,因此“漏网之鱼”多,即使有关部门到培训机构查,也能打“擦边球”回避。“比如,现在不准搞‘学科教育’,那么培训机构可以说自己是做阅读推广、培养文学涵养等。”

  培训机构的老师有教师资格证吗?赵先生说,目前法律法规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的资质并无明确要求。记者咨询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老师至少有三年教学经验,大多数是从一些重点学校返聘过来。赵先生说不尽如此,也有大学生来上课的,被查到后会受处罚。

  尽管遭严令,当前培训机构火热依旧。有媒体调查称,办学合规的仅占一成。大量“无证无照”的培训机构隐匿存在,为应对教育部门检查,改班型名称,“提高班”改为“敏学班”,“两年学完三年”改成“学得更深更广”……培训机构的套路深。

  日前,杭州市教育局称,已排查出非法开展中小学文化课程培训的“无证无照”机构213个、“无证有照”机构1254个,其中存在安全隐患情况的培训机构数816个。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发出整改通知书(行政指导书)1102份,要求停止招生的培训机构475个,自行要求终止办学的186个。

  早在今年5月,杭州市教育局与市市场监管局共同制发《杭州市营利性文化课程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名称、资金和资产以及场地等都有了标准。比如:培训机构办学场所的建筑总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办学场所建筑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且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教学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建筑面积、楼层高低等是硬性条件,违规的话,一般逃不掉,严查之下,有些班就倒闭了,这导致在剩下的班报名的人数更加多了。”赵先生说,但规定上说“不准提前学”,这就无法落实,因为有关部门总不可能一直坐在教室里听,而家长们主要关心这个课程质量如何。

  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相关部门虽有所规定,但这些规定一般是就线下而言,比如对场地大小和消防设施的要求。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培训机构在往线上发展,与传统的培训机构需要学员到现场上课不同,从事线上服务的培训机构能让学员直接在家上网学习,这样就避免了租用上课的场地,降低培训机构的运营成本。

  家长有刚需,监管得有方

  严令之下,为何培训机构仍铤而走险?在赵先生看来,家长们有对教育的功利化思维,提高分数是报名的动力。

  教育学者熊丙奇分析,暑期培训火热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有强烈的现实需求。一方面,从当前的教育制度和评价方式出发,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仍然是考试成绩,以成绩论高下,为了提高成绩,家长们必然会让孩子加班加点。另一方面,暑期来临,家长们一般都要上班,而学生放假无人看管,就让孩子去培训班上课。

  火热背后,藏有乱象。暑期培训市场,又该如何规范呢?有专家认为,不少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打起了“擦边球”,以此来逃避管辖权限,给查处工作带来极大麻烦,这就需要管理部门相互协调,明确职责,制定完善教育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

  熊丙奇认为,培训机构有百分之九十不合规,倘若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培训机构都关掉,那家长们的需求还怎么满足?因此,解决需求才是关键,教育要深化改革,逐渐改变既有的评价方式,推行多元化的培养目标,而有关部门也要多提供公益性的场所,为孩子们提供活动和学习空间,使家长们有更多选择,可一些地方的少年宫却变得商业化。

责任编辑: 丁慧刚

标签: 培训机构;上课;家长;培训;中小学生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