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郑亚丽 顾雨婷 通讯员 张文燕)每天清晨,带着露珠的蔬菜瓜果,都会被包装整齐,送到上海市民的餐桌上。
上海地铁9号线松江新城站广场,吴一书坐上了开往公司的班车,半小时后,他准时出现在浙江嘉善的生产车间。
习惯去上海看病的嘉善居民李阿姨,这次首选了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本地医院和上海医院的合作制度,让她足不出县城就预约到了上海的名医。
在嘉善,这样的故事每天在发生。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嘉善牢牢抓住上海这个“强邻”,依托上海这个大“海”,从发展洼地到扬帆远航,走出了一条小县城大开放之路。
溢出效应
承接外溢产业
最近,嘉善县委统战部招商小组组长赵勇频繁往返于嘉善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间。这次,他瞄准的是一家“环保型充气式缓冲包装”产品生产和应用推广的企业——上海艾尔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顺利的话,这家首个进驻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公司,将在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开启新的征程。
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位于嘉善县西塘镇,进驻的企业都大有来头,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的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这里。
一个小镇何来这么大能量?“嘉善90%的项目信息来自上海”,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管委会主任张激文一语道出“招商秘诀”。
从“大树底下不长草”的担忧到“借梯登高”的开放,嘉善接轨上海的身姿越发矫健,招商引资力度也逐年加大,努力打造“总部在上海、制造服务在嘉善”的产业协作体系,最大限度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仅去年新引进的来自上海的内资项目就有35个,计划总投资51.14亿元。
从事招商工作20多年的张激文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颇有感触,笑称这是在“家门口”招商,“上海是项目信息集聚之地,我们和上海地缘相近,紧紧抓住上海这座富矿,就不愁没有项目。”
去年,嘉善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0.95亿元,增幅居嘉兴全市第一。细看成绩单,高分的取得无不与上海有关。这些年,嘉善以“八八战略”为指引,积极接轨上海,吸引了一批高质量外资,破解了早期产业层次不高、资源要素短缺等困境,“借船出海”的势头正劲。
集聚效应
吸引高端要素
从上海松江出发,行车半小时后,陈磊的车子驶入嘉善“归谷智造”小镇,这里是他上班的地方。和其他创业人才一样,陈磊走的是“安家在上海,工作在嘉善”的道路。
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陈磊就开始在全国各地考察,准备选址创业。这时,嘉善投来了人才引进的“橄榄枝”。综合考虑区位优势、政府服务等因素后,陈磊在嘉善成立了浙江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发动机氧传感器芯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014年12月注册成立公司,2015年选址装修、设备进场、投入生产,2016年10月已有了不错的销售成绩。这样的创业速度出乎我的意料。”陈磊坦言,正是嘉善对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才使得创业项目可以这么快落地见效,他的项目成为2015年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区“创新嘉善 精英引领计划”项目。而今,他的企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000万元。
在嘉善“归谷智造”小镇,有很多像陈磊一样的创业者,从上海来到嘉善,为当地科技创新注入活力,这些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去年,嘉善又出台实施“科技新政15条”“人才新政32条”,这次“史上力度最大的”科技与人才新政吹响了嘉善集智聚才的“集结号”。今年以来,嘉善引进上海高层次人才76名,与上海高校、研究院所达成技术合作意向,成功签订了21个科技合作项目。
在接轨上海的过程中,嘉善一直注重引才引智,借助上海这个高端要素集聚地,加快推进上海人才创业园建设,积极与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合作,走出了一条大开放、国际化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子。
同城效应
共享民生资源
6月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繁花盛开,游人如织,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味道。前不久,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在这里挂牌,来自上海、嘉善两地的100多名学生代表在基地互赠礼物,结下了深厚友谊。
上海、嘉善两地跨省市校外衔接、协同育人的合作,是嘉善接轨上海的又一大成果,更是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项具体实践,嘉善县委书记许晴如是说。
与上海教育层面的接轨,嘉善早就迈出了步子。位于新西塘孔雀城地块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今年9月将迎来它的第一批新生,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众多家长的目光。随着嘉善不断接轨上海,还会有更多教育合作成果涌现出来。
教育资源共享,只是嘉善接轨上海的成果之一,两地一体化正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同城效应越发显现。从嘉善到上海,坐高铁只需23分钟,下了高铁,嘉善市民刷市民卡就能乘坐上海的地铁,不需要“身份转换”。嘉善市民可在上海各大医院的住院部实现刷卡结算,也能在本地医院预约上海的医生。
如今,同城效应延伸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嘉善百姓而言,享受到的是更高品质的服务和体验;对嘉善而言,开启的是无限可能的大发展。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