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感知扶贫一线 浙大学生跟着驻村第一书记访农家
2018年07月24日 22:12:28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通讯员 段缘郁 张曌睿 记者 曾福泉

  浙江在线记者7月24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段缘郁 张曌睿 记者 曾福泉)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日前,一群浙大学生在炎炎夏日里从千里之外的杭城赶来,探寻大山深处的扶贫之道。

  一位前辈在这里迎接这些年轻学子——苗晓明,浙大驻景东县新民村第一书记。景东县是浙大定点帮扶县,自2013年至今,浙大陆续向景东县输送了6名挂职干部,包括4名挂职副县长和两名驻村第一书记。苗晓明已在景东挂职一年多。

  跟着苗晓明,同学们乘车踏上了深入新民村的崎岖绵长的道路。新民村是一个坐落在海拔近1700米的山谷里的贫困村。远望在山林映照下宁静幽美,走近却难掩破落。

  入村的道路是近两年才修好的,在峭壁与山谷之间用水泥铺了一条细细的路勉强供车辆颠簸通过,山陡路险,两侧皆是怪石嶙峋。路程行至一半,再往上连水泥路也不见踪影,只有泥泞的土石绵延向上,时不时有泥石流滑落挡在中央。一辆汽车终于不堪负重陷在了峭壁排水沟的一侧,车上四个女生下来用瘦弱的胳膊帮师傅推起了车。这样曲折艰难的路承载的不仅是生计、更是希望。在无量山区分布着许多自然原始村落,这些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甚至还保存着相对原始的生活方式,是外界难以想象的。

  “危房改造”是新民村一项亟待落实的重大民生工程。据统计,新民村共有危房174处,其中C级危房102户,D级危房59户,异地搬迁13户。新民村委委员李文昌告诉浙大学生,这次探访的村民小组叫“大村”,原来有大约100多户人家,随着陆续搬迁现在只剩下20多户人家,且都基本还处于贫困线的边缘。苗晓明介绍说,通过住建部门对“四类人员”住房的危房鉴定,帮其申报相对应的国家危房改造项目,分批次的改造,进而保证老百姓的安全住房保障,是当地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方式。

  大村里的张家就是当地危房改造的一个范例。张家是今年计划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的房屋也是村里危房改造的示范点。苗晓明告诉同学们,国家的危房改造项目将危房改造为安全稳固的住房,使家庭居住环境旧貌换新颜,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条件的农户,为了方便自家的生产生活,村民们一般也会将房子建成两层,不仅用来居住还用来养蚕。

  61岁的村民小组组长张荣建说起组内贫困户的状况,了如指掌。坐在农家小院,同学们问老张:“当初动员村民配合危房改造时,遇到了那些困难?”张荣建十分感慨地说:“由于村民思想认识和利益诉求的不统一,我要一户一户地亲自到村民家中进行动员,有时甚至要为同一户人家去上三五次;村民们白天都是要干农活的,去晚了家里就没人了,所以我就得要么凌晨五点多、要么晚上十一点多到村民家去。”

  苗晓明说:“有些村民房子是C级危房,但百姓想多得些好处,就要求享受D级危房的拆除重建项目,这就给动员工作造成了很大麻烦。”尽管过程是辛苦的,但成果却是显著的,到现在为止,组内成员已经全部接受并主动配合了危房改造,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转过几道泥路,一个四四方方、青瓦白墙的宽敞大院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就是村民李文良家。大家注意到,李家不仅房屋建设比较规整,而且还有着洗衣机、热水器等现代化设备,与这里的其他人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实施国家危房改造工程之时,李家被鉴定为C级危房。李家行动在先,李大爷先是贷款购置了砖瓦水泥等材料,又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自己建起了新房。可以说,所住的大院是李大爷凭着自己的手艺,一砖一瓦亲手搭建起来的,说起这一点,李大爷眼里还充满自豪。

  安居方能立业。房屋改造到位,村民基础生活便有了保障。从贫困到脱贫,村民们着手改造,更立足产业。苗晓明说,新民村的两大支柱产业是核桃与蚕桑。接下来的打算就是将核桃王打造成新民村的标志性品牌;进一步升级新民村核桃转变为休闲食品以提升收入;他还在引入积极同郝思佳核桃厂洽谈合作,期望能够进一步开发核桃乳等加工产品助力新民村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 杨静涛

标签: 危房改造;村民;危房;核桃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