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院的相关微信
浙江在线8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宏 李阳阳)“再次拜托你们,请你们也用‘再坚持一下’的精神,‘再扛一扛’的勇气,再助我们一臂之力……”
最近浙江一位法院院长,向部下的家属发出了这么一封公开信。
这位院长是杭州中院院长斯金锦,发信对象是全杭州市的法院执行干警家属。众所周知,“再助我们一臂之力”,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再帮帮我们”。这位法院院长,为什么要发出这么一封信?已阅君今天要来聊聊这事。
院长公开信,讲了些什么?
要聊这件事,就先要聊这封信的内容。
这封信是针对“执行难”的,众所周知,在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向全国人民作出承诺,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
斯金锦在公开信里,提到了这事,他在公开信里说:“从那一刻起,我们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的集结令已经发出,向‘执行难’发起挑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而这意味着“你们的子女、爱人、父母比以前更忙了,原本见缝插针的尽孝、陪伴、教育时间更少了;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高强度、满负荷运转后,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往往已是精力不济、亟需休息。”
正因为如此,这位法院院长在公开信里,不断向执行干警家属道谢,外加道辛苦:“作为家属,你们给予了最大程度的体谅、最大限度的承担。你们辛苦了!”
那么,他为什么要请求执行干警家属“再助我们一臂之力”呢?在公开信里,他讲了原因:“第三方评估验收”日渐临近。
这个“第三方评估验收”,到底是什么?
问题又来了:什么是“第三方评估验收”?
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相关信息,可以看出:这次“第三方评估验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协调中国法学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3家新闻媒体,并邀请15位知名学者作为特聘专家,共同参加评估工作,具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承担。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曾做过一件事,让人大跌眼镜。
2013年时,它受浙江省高院委托,对浙江全省法院开展首次阳光司法测评,给出的报告却让委托它的浙江省高院吃了个“倒数第一”:立案庭审公开工作在全省103家法院中排名倒数第一。
这次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验收,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将一项重要的司法工作完全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目的显然是为了保证评估工作的客观、公正。
正因如此,在这封公开信中,斯金锦说:这次“第三方评估验收”,就像是执行工作的一次“大考”,执行干警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也会继续增加。
所以,他才向执行干警家属发出这样的请求:“再次拜托你们,请你们也用‘再坚持一下’的精神,‘再扛一扛’的勇气,再助我们一臂之力……”
解决执行难的难度,很多人都低估了
从这封公开信,这一点大家已经看出来了:这段时间,在解决执行难方面,法院压力特别大;尤其是“第三方评估验收”,让法院感觉压力更大。
如果光聊到这里,说不定有人会连提这么几个问题:解决执行难,不是法院职责所在吗?“第三方评估验收”,又不是什么新鲜事,不是处处在搞吗?凡遇到第三方评估验收,哪家不觉得压力大,为什么偏偏法院要发这类公开信?
其实,这是低估了解决“执行难”的难度。
有位哲人说过,世上这两件事最难:一种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装到自己的口袋里;一种是把自己脑袋里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
法院执行,其实集这两大难于一身。
执行,不就是把被执行人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装到它理所应当的主人口袋中吗?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先要把法官的裁判思想,或者说法律的规则意识,装到被执行人的脑袋里。
世上大部分人有规则意识,觉得别人的钱,不是自己的钱;但总有一小部分人,觉得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钱,只要进了自己兜里,不管是谁,都休想把它再掏出去。
中国法院网的相关报道
已阅君这里可以举个例子。
去年11月,杭州市江干区法院到南京跨省执行,扣押了一辆奔驰车,在尾部贴上法院封条,三辆警车护送这辆被扣押的车子,上了高速公路。谁知道,在高速上开了没多远,就有一辆别克车跟了上来,三辆警车全部拉起警笛警告。
谁知道这辆别克车根本无视,穿插磕碰,硬生生把警车逼停了,上面还跳下来几个大汉,气势汹汹的,连声质问执行法官为何扣车。如此“理直气壮”,却全然不想:自己可是欠了钱,法院判了也不肯还啊。
即将来的“第三方评估验收”,其实是要法院在一定限期内,不但要让被执行人把钱掏出来,还要把规则意识装进他们的脑袋里去。
这种难度,怎么说,都不为过。
这封公开信,背后藏了什么信息?
聊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解决执行难,是法院的事;我反正这辈子不会上法院打官司,和我有什么关系?
其实不然。
只要有那种毫无规则意识的人存在,法院执行就不会容易,这是肯定的。
法院解决“执行难”,得益的却是社会上每一个人,甚至很多一辈子不会上法院打官司的人,都会从中受益。
这先要明白法院解决执行难的“主攻对象”是些什么人。
就算法院判了,就算执行干警找上门,他们要么躲起来,要么把钱藏起来,要么被抓住后,假装答应,事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花样多得要命,奇葩事情层出不穷。
如果这种人不会受到惩罚,甚至居然靠赖着,就能把钱留在自己兜里,就会让那些守规则的人觉得:太老实是要吃亏的。换句话说,就是本来脑袋里有的法律规则意识,被人取了出来,装进了别的东西。
这社会上相当大一部分人,这辈子和法院的关系,可能最多仅限于从法院门口经过,但法院里发生的事,却悄然无声,实实在在地影响着社会上所有人遇到事时,会怎么做决定。
如果任其蔓延,那么别人向你借钱,你敢不敢借?你有急事,向别人借钱,别人敢不敢借给你?结果很可能会变成这样:要么根本借不到钱,要么就算借到了,人家为了避险,要你付高利息。那开展起经济活动来,成本就会很高。
杭州中院院长这封公开信,表面上看,是请求执行干警家属多多理解,多多支持执行工作,其实还表明了铁的决心。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其实也该多多支持执行工作,哪怕我们这一辈子,和法院的关系仅限于从它门口走过。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