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媒体上又掀起了一轮“上海相不相信互联网”的讨论。
一边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老牌城市,一边是近年增长最快的新兴行业,这些年,上海与互联网的“缘分”似乎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上海也出过像盛大、九城、携程、饿了么、大众点评这样的优秀互联网公司,可经过十多年的合纵连横,这些曾经的大公司要么跟不上互联网第一阵营,要么依附于那些更有冲劲的互联网第一阵营巨头。
上海显然早就意识到了自己在新经济领域的缺憾,但在互联网的城市竞赛中并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求突破。
8月16日,上海市政府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仅仅4天后,上海市政府又与腾讯公司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一周之内,上海就先后与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巨头达成新一轮的合作。
上海市政府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相比起2015年上海与腾讯、阿里的战略合作,这一轮“续约”不变的是互联网公司一侧,都由马云和马化腾分别带队阿里腾讯的高管来到上海;而最显著的差别是,上海市对新经济寄予了更多的发展期待。
三年前,代表上海市与马云、马化腾会晤签约的最高级别官员是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而现在,则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亲自出席,分别与马云和马化腾会见。可见,经历了三年的产业经济发展,这次上海把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关系看得更重,也希望政府与企业之间能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与协同。
上海市政府与腾讯公司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
具体到合作内容,相比起之前也发生了一些新闻通稿里就看得见的变化。
2015年,上海对阿里和腾讯的要求和期望更多是利用互联网巨头的技术能力,例如云计算、大数据,顺应当年火热的“互联网+”趋势,目的是为了推动上海传统产业的发展。
也就是说,此前的合作,更多还是把互联网看成是技术革新,是一种支持力量,这种支持力量可以来自于腾讯阿里,来自于互联网,也可以来自于别的科技公司、别的行业。
但这次的合作,则更加深入具体,不仅仅是引进技术,更多地是引进包括场景、业务、技术在内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比如,两个合作中都提到要借助腾讯和阿里的力量来推动智慧城市、零售等项目和行业的发展,根据两家公司的基因、特长不同,还要分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金融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上海与腾讯阿里的合作里,“互联网”这个概念的出现频率已经比2015年时大幅下降,意味着“互联网”已经真正像水和空气一样融入到了生产、生活中,成为真正的基础设施。因为,任何东西不需要特别提及才最不可或缺。
从2015年到现在,移动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已经基本完成,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而上海本土也在这期间诞生了新的新经济代表公司,其中,又以阿里巴巴在2017年孵化的新零售项目盒马鲜生,和腾讯投资、创立三年即在美股上市的新电商公司拼多多为最典型代表。无论是业务专注于一二线城市的盒马鲜生,还是目标客户主要为“五环外”人群的拼多多,都是互联网与传统商业紧密结合的新模式。
上个月拼多多上市时,创始人黄峥甚至没去纽约敲钟,而是选择留在上海,与上海市官员会面,并在上海的地标建筑上海中心远程敲钟。
其实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早就度过了做纯线上或纯线下就能产生一家大公司的时期,在任何领域创业都无法再简单依赖于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讲究线上线下融合。
作为中国开埠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上海一直拥有成熟的工业制造业体系和浓厚的民营商业氛围,而如今的互联网企业也越来越多需要与传统行业里的优势资源进行对接融合才能延续高速增长。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商业条件,无疑也让人们对上海和新经济的“恋情”有着不同的期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