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董旭明 奕婷婷 拍友 张伯英 俞临新 俞晓委 丁一刚)日前,新昌县84岁老摄影家吕立春个人摄影展在绍兴市文化馆举办,展览共选辑展出吕立春拍摄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25组、100余幅照片。这些照片就像一部纪录片,见证着新昌城乡变迁的一个个瞬间。其中,反映新昌“桥的变迁”的系列照片格外引人注目,恰如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近日,我们走进吕立春的“摄影之家”,倾听小桥流水背后的故事。
2018年8月22日,鸟瞰新昌县城,穿城而过的新昌江上已架起十几座大桥,最前面的天姥大桥将于今年9月底通车。
吕立春和老伴在工作室交流摄影心得。
吕立春和老伴在工作室为新一期《新昌摄影》排版。
2018年8月22日,吕立春在个人摄影展上与摄友交流。
吕立春1956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拍得最多的是乡村题材。他自称是乡土摄影师,也最喜欢别人这样称呼自己。“那时候,我用的是海鸥120的双镜头相机,整个新昌可能就这么一台,下乡给别人拍照,老百姓都觉得很稀奇。”吕立春回想起当年拍照片的场景,脸上神采奕奕。
上世纪70年代,新昌澄潭江上有许多简易的木桥,是两岸百姓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桥面是用木板拼成的,桥下是用木头撑起来的一个个人字形的架子。桥很窄,两个人对向走,几乎没法交会。吕立春有一次下乡过桥时,就遇到过险情。“那天要去澄潭乡拍照,刚巧碰到赶集,桥上、岸边都是等着过江的人。桥上的村民看我这个背着照相机赶路的人,就手挽着手,给我让路。但是我一不小心,一脚踏空差点掉到江里去,多亏桥上的村民伸手把我拉住。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桥在江河上的重要性。我想,能不能多建几座木桥呢?”说起遇险的经历,吕立春记忆犹新。
社古木桥,吕立春摄于上世纪70年代。
澄潭桥,为空腹式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吕立春摄于上世纪70年代。
社古大桥通车典礼盛况,吕立春摄于1977年。
后来,拍摄桥梁变迁就成了吕立春的一个重要选题。40年光阴荏苒,澄潭江上的这些木桥,相继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都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钢筋水泥大桥,平整开阔,两岸百姓再也不会为过桥而排长队了。
40年前,别说是澄潭江,就连县城新昌江上的桥也屈指可数。吕立春拍摄的有关新昌江的老照片中,有一张是老百姓踩着堰坝涉水过江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1969年10月1日,新昌大桥建成通车,这是新昌江上第一座公路桥。改革开放之后,新昌江上的大桥如一道道彩虹飞架南北。目前,新昌县单跨最大、投资最多的跨江大桥——天姥大桥基本建成,预计下个月就可以正式通车。如今,新昌江上已有10多座大桥。“现在的桥真是太漂亮了,特别是夜幕降临,就像人间天堂一样。”吕立春赞叹不已。
社古大桥,吕立春摄于2009年。
如今的澄潭大桥,桥面比初建时拓宽了一倍,摄于2018年。
从事摄影60多年,吕立春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相机,他是第一个乘飞机航拍新昌县城的摄影师,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他在自家宅院创办全国首个“摄影之家”,坚持编印《新昌摄影》 两岸交流版,以摄影与台湾同行交流。“新昌就是我的根!”对家乡的热爱,是吕立春创作的灵感源泉和动力,因而他至今不愿停下脚步,坚持用相机记录时代、见证历史。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