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他们,见证世界第一大港的崛起
四十年风云际会,一代代人怀着梦想,汇聚在宁波舟山港
2018年09月13日 15:09:3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 俞跃 楼友丰

  浙江在线9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 俞跃 楼友丰)当吴永明放弃航海梦想时,他最大的遗憾是,未能带上妻子一起驰骋蓝色大海。

  1997年,这名几乎已经跑遍世界各大港口的海员,工资已经过万,不过,他还是回到了家乡——宁波,做一名学徒。在吴永明面临抉择时,彭敏杰同样离开了城市,选择了去北仑的荒滩里闯一闯,他们开辟了一个新的码头。三年后,中国加入WTO。满眼的集装箱入港,当他一次次站在77米的高空修理机器时,铁皮箱子堆满港口,看得他目眩。四十年,风云际会,一代代人,怀着梦想和青春,如同朵朵浪花,汇聚在这里——宁波舟山港。

  个体的命运在时代的洪流里,交织碰撞,如同蔚蓝大海上空星罗棋布。港口的命运就是人的命运,港口的荣耀成就人的荣耀。从无到有,从衰到兴,四十年后的今天,这个港口已经是一个世界级的巨港,一个世界贸易的中枢。那些奔腾的江水,还将在未来的日子里见证这些伟大传奇。

  没什么花头的小港口最后超过了上海港

  驰骋大海,曾是吴永明的年轻梦想。但他面临着一次抉择。要不要告别大海回到家乡宁波?要不要放弃高薪去做一名学徒?他的父辈都是港口工人,这似乎注定了他的命运,同样是要与海洋为伴。1990年,吴永明从航海专业毕业,开始在一家外籍邮轮公司跑船,一跑就是7年。他记得,最长的一次,是在大西洋里跑了18个月。

  1995年,他第一次回到家乡的码头,彼时,宁波还只有一所码头。不过,方兴未艾。一座座新的码头正在规划。

  在吴永明眼前,宁波港大片的优质岸线全都荒芜着,这个大港的潜力当时还没有开发。他遇到了引航站的老站长。一听说他是宁波老乡,老站长显得兴奋,热情邀请吴永明回来。

  “当时的家乡正在发展,我们的港口确实需要人。他跟我说,还是回来吧,家乡需要你这样的人。”吴永明答应了,回来做一名引航员的学徒。只是,这么多年,他的一个遗憾是,未能实现妻子的一个愿望——一起驰骋大海。

  他的很多上海同学劝他不要回去,留在上海发展前途更好。“你们宁波只是个小港口,没什么花头。”谁也不会想到,后来,宁波舟山港竟超越了上海港。1997年的这次抉择,对于吴永明这个家庭来说,最明显的变化是收入少了。“但我无怨无悔,因为能回家乡,加上做引航员几乎是每个船员的理想。”

  吴永明的职业是一名引航员,在外人看来,显得有些神秘。通俗来说,就是把船从海上安全接回码头,卸货以后,再把船送出去。听起来简单,但是这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个很牛的职业。“给你打个比方,就像两艘船之间夹个鸡蛋,但是你要掌握的力道不能让鸡蛋破,这样才能安全进入。”

  几十年过去了,迎来送往,吴永明不知接送了多少巨轮,他们带着货物从世界各地来,往大洋彼岸去。

  当年的年轻海员,现在成为了全国有名的引航员。

  引航站里的同事越来越多,从20多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68名,而全国只有2000多名引航员。

  随着港口的迅猛发展,这些年船舶大型化,原来主流的船型两三万吨,后来变成五万吨了,之后,就变成十万吨级。

  前两天,吴永明刚坐的船,有四百多米长。打个比方,把船上的集装箱卸载到地上,装到集卡车上,集卡车排队可能要排个数十公里长。“我虽然还是很怀念我的航海生涯,但我并不后悔,到这里来做引航员。”

  50岁的吴永明见证了这个世界第一吞吐量港口的崛起,也为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很自豪。”

  对象都找不到的小渔村成了国际大港

  北仑,这个小渔村,能建码头吗?望着荒芜的滩涂,对于自己的未来,彭敏杰同样充满了迷茫。

  和吴永明相比,彭敏杰的命运改变要来得更早一些。

  1987年1月,彭敏杰从浙江省交通学校(今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分配到宁波港务局工作。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这个时候,宁波提出了口号: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市里成立了“港口办”。

  彭敏杰学的是水务管理专业,彼时,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大力发展航海事业。彭所在的班级,就是这个专业的“鼻祖”。1989年底,他听说了一个消息,北仑要建一个集装箱码头。

  当时,宁波港还没有一个专业的集装箱装卸码头,这制约着宁波港的开放步伐和做大梦想。为改变这一落后局面,宁波港于1989年着手建设浙江省首个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舶专用码头。彭敏杰被选中了。但他并不想去——北仑还只是一个小渔村。他还没结婚,到了乡下能找到对象吗?

  彭的领导纪才伟这样告诉他:“年轻人要去闯一闯。”至今,彭敏杰还记得近三十年前发生在逼仄办公室里的这段对话。就这样,彭敏杰加入了建设北仑集装箱码头的大军。

  1990年底,彭敏杰和三十多位同事,一起前往上海,学习集装箱业务,如今,这批人已经成为宁波舟山港的中坚力量。

  1991年9月29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新建的北仑港区大型国际集装箱船专用码头上,迎来首艘集装箱远洋货船“益河”轮,标志着我国当时最大的国际集装箱码头开始投产运转,从此结束了我国大陆沿海港口不能接卸第四代国际集装箱船的历史。

  世界贸易史,是一部集装箱发展史。1976年,集装箱进入中国。1984年,宁波镇海有集装箱业务,但是量非常小。1998年1月,宁波港成立了专门的集装箱处,专门促进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彭敏杰负责这个工作。

  二十多年里,他亲历了港口集装箱贸易的飞速发展。

  “我们的发展,刚好是得益于改革开放,浙江经济,特别是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我们港口也是抓住机遇,为他们服务好,同时我们也获得了巨大发展。”

  现在,彭敏杰是一家物流公司的总经理,公司的办公楼下,一个个集装箱堆成小山。

  “很有幸,我跟集装箱打交道25年。”他指着那些箱子说。


责任编辑: 冯一伦

标签: 港口;大海;宁波;梦想;码头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