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化集团成立党组织后举行的文艺表演。
许旺泉在党建活动中慰问员工。
浙江在线9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燕平)今年9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等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及各省(区、市)人社厅(局)、总工会、工商联相关负责同志齐聚传化,召开全国民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现场会,听取传化民主管理工作先进经验。
从1995年建立党支部,到1998年在浙江省民营企业中第一个建立党委,传化是党组织参与民营经济经营管理、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典型样本。近日,钱江晚报记者走进传化集团,了解传化党建的背后故事和成功经验。
一个民营企业党委的诞生:
这是时代对传化提出的新要求
今年73岁的许旺泉,2001年到2012年期间担任传化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在来传化之前,他先后担任宁围乡党委委员、西兴镇党委副书记、萧山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长。他可以说是传化集团成立党组织、建立党委的见证者。
许旺泉说,徐传化、徐冠巨父子刚创办家庭小作坊的时候,社会上对这样的私营经济还戴着“有色眼镜”。徐传化也因此吃过不少苦头。“当时的环境、政策就是这样的,并不是人家有意刁难我。”徐传化说。
徐传化父子俩意识到:私营经济要发展,全靠党的政策。
1995年,由18位党员组成的传化党支部正式成立,党支部书记是原党湾镇新前村党支部书记苗裕华。
随着企业发展,员工队伍和党员人数增加,传化集团的党组织在规模上可升格为党委,徐冠巨对此很支持。他认为,成立党委,是时代对传化提出的新要求。
一家私营企业要建党委,对当时的萧山市委组织部来说,这也是吃螃蟹的头一次。为此,萧山市委组织部专门组织召开部委会议讨论研究,最后确定了私营企业建党委的几个标准,其中有一条就是党员人数要达到80人以上(村建党委的党员人数要达到70人以上)。
当时,传化党支部的党员人数为60多人,不少党员的组织关系还没有从老家或者原单位转过来。经过摸底和动员,最后这些党员的组织关系都迁到了传化,党员人数达到了81人。
为慎重起见,萧山市委组织部把传化集团建党委的报告先后向杭州市委组织部、浙江省委组织部报批,最后由萧山市委审批同意。1998年9月,浙江省民营企业第一个党委——传化集团党委正式成立。
一个心理学博士的追求:
去民企发展,舞台更广阔
传化集团党委成立之初,由苗裕华担任党委书记。后来接替他的是一位当时年仅35岁、却已有14年党龄的心理学博士——陈捷。其实,2000年4月起担任传化集团党委书记的陈捷,1999年才来到传化工作。在浙江大学读博士期间,他的研究方向是工业心理学。之所以选择来传化这样的民企,用陈捷自己的话来说,是“看好浙江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它们很有活力。来这里工作,舞台会更广阔,创新的空间更大,对民企也更有帮助”。
到传化之后,陈捷一开始主要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出任党委书记让他有点意外,不过他很快就挑起了这副重担,并兼任集团副总裁。身兼党组织负责人和经营管理层成员两个身份,也让陈捷对两份工作的“融合”有了更深的体会。“首先是要有机制保障,党组织和经营组织不能两张皮,而是要尽可能协同,有事一起商讨。党组织讨论、决策的内容,我们也会及时向经营组织通报。大家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党员民主听证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党委书记进董事会、工会主席进监事会……传化集团党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党组织也关心员工生活,2002年,传化已经做到养老保险全员覆盖。2004年起,传化还设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基金。
一位党员24年的坚守:
党员就要实实在在地做事
刘冠海是1995年传化党支部成立时的首批18名党员之一,自部队退伍后,1994年至今一直在传化集团工作,并从一名普通的洗衣粉操作工到班组长、工段长再到车间主任,一步一个脚印,现在已经在车间主任这个岗位干了13年。
当时这最初的18名党员,都是企业里的骨干力量,绝大部分后来都成了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
刘冠海一直从事洗衣粉生产,一干就是24年。他的坚守,离不开传化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早在1996年,传化就搞起了内部储蓄式养老基金,对象是企业骨干,刘冠海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骨干只要每个月缴几十元钱,退休后就能拿到20余万元,目的是让这些员工退休后生活有保障,这在私营企业中可以说是个创举。当时,私营企业是不能参加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险的。2000年,传化作为浙江三家试点的民营企业之一,组织企业骨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作为一名党员,刘冠海觉得首先要做事实在。做了车间主任后,他对员工的要求也是实在做事。他笑着说,党组织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事,也要实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获得感”。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