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互联网,赋予产业新姿态
2018年11月06日 10:02:16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者按: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竞争力、迈向现代化、实现“两个高水平”的重大战略决策。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浙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互联网基因植入,让曾经熟悉的制造、贸易、金融领域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对产业的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只要看看互联网如何改变这些普通人,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21.jpg

算法工程师光盐

他在车间写代码

22.jpg

在纺织厂车间写代码的光盐。拍友 许康平 摄

  浙江在线11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全琳珉)已经为车间写了两年多代码的光盐,近来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很多项目已经和我们签了二期合同,前来咨询的企业也多了不少。”回想2016年,十几家企业中只有一家愿意尝试他们的服务,光盐对现在的状态很满足。“说明我们的工作真的有效果,企业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

  作为阿里云的一名算法工程师,从庞大的数据中找出最行之有效的方案,是光盐每天的日常工作。数学系毕业的他,做事总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他带着这套方法论做过金融,干过交通,直到2016年6月,他的上司问他,“要不要试试制造业?”

  2016年,大数据已经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专有名词,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希望用数据化手段实现业务及流程的再造。在拜访了几十家企业之后,阿里云团队便对自己的今后目标有了清晰的思路——通过数据找到生产环节的弊病所在,从而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光盐便是在这时接到了任务。

  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面对制造业流程,光盐起初有点不知所措,“从没有人干过这个,我没有案例可以参考,我们对工厂也比较陌生,许多业务流程都需要接触熟悉。”

  光伏厂、纺织厂、橡胶厂……从此之后,光盐的工作场景从办公室变成了生产车间,时而与工人交流熟悉业务,时而在车间内对着电脑敲键盘。以至于身边的同事说,光盐不是在车间写代码,就是在去车间的路上。

  时隔两年半,从第一个项目到如今,光盐和他的团队已经为近百家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令他欣慰的是,这些方案最终都开花结果,让企业良品率、生产效率有了进一步提升。企业尝到了甜头,下的订单也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工作已经被算法模型取代,因为这一种模式运行时会更准确更稳定,我觉得未来不仅仅是工业,基于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还会为更多行业和领域带来改变。”光盐说。

“纸箱哥”王佳荥

从卖纸箱到卖广告

23.jpg

正在整理纸箱的王佳荥。拍友 牛镜 摄

  浙江在线11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祝梅)王佳荥有个外号,叫“纸箱哥”,从服务淘宝卖家到自己成为卖家,10年来,他见证着互联网为商业带来的改变,更亲历着物流业将“爆单”一步步化作日常的数字化变革。

  对纸箱行业,王佳荥或许有着比常人更敏锐的嗅觉。高中时,他家就在杭州开了一家纸箱厂,专做外贸纸箱。起初,王佳荥从义乌同学姑姑家的纸箱厂,低价买入印刷错版的纸箱加价售卖,大学毕业后又在杭州下沙的一家大学生创业园内继续做电商纸箱生意。到2010年前后,他的月销售额已经维持在20万至30万元,订单趋于稳定,家里这才同意为他的电商生意辟出一条生产线。

  “电商纸箱规格种类多,最小号的纸箱一个才卖几毛钱,而生产流程、人员管理和设备都要重新调整。”在王佳荥看来,这步改变着实不易,相比动辄几十甚至上百元一个的外贸纸箱,电商纸箱的售价在当时并不起眼。

  但这一步棋走对了。2009年,中国电商纸箱占全部纸箱的比重不到10%,现在已经接近15%。除了长三角,在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王佳荥都有自己的工厂和合作伙伴,目前公司在全国设立了11个分仓、在21个省实现包邮,各地的淘宝店铺需要纸箱都能就近发货。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经历,王佳荥觉得,互联网为“草根”提供了更宽松、公平的创业环境,从电商纸箱这一细分领域切入,在传统生产业务之外,他又拓展出了新玩法——在纸箱上做广告。

  根据王佳荥的观察,随着电商包裹可触达的人群越来越广泛,快递箱作为与消费者接触的第一个场景大有潜力可挖。2015年,王佳荥成立杭州纸箱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尝试在纸箱上做广告。他认为,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广告费来补贴环保技术的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将纸箱变成媒介也是产业方向的新尝试。王佳荥透露,这一发展思路也得到了资本认可,公司目前已获得几轮融资。

蔬菜码商杨帆

二维码让买菜更轻松

24.jpg

在菜场里忙碌的杨帆(左)。记者 李知政 摄

  浙江在线11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知政)二维码创业的人形象地将自己称作“码商”。10月30日,全国首届天下码商大会在福州举行。36岁的“蔬菜帆姐”杨帆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入选“全国十大码商”。

  码商大会结束的第二天,杨帆马不停蹄地赶回杭州投身自己的小生意。14岁那年,杨帆就去广州打工,做过流水线工人;20岁出头,她来到深圳代理过报关,上当受骗甚至搭上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直到3年前的国庆前夕,她转战杭州。这回,她决定去菜市场租个摊位做点小生意。“来到杭州,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这里和老家不一样,挨家挨户都挂着一张二维码,我听别人说有它就能做生意。”

  “支付宝到账**元!”很快,杨帆就开通了支付宝收钱码,在杭州做起了蔬菜码商。“杭州这边连大爷大妈都用扫码支付,不开通根本做不了生意。再加上我这几块几毛的小生意,收钱找钱用支付宝就特别方便。”杨帆说,现在每天心里最踏实的时候,就是听到支付宝收款的声音。不仅如此,她每个月都能清楚看到每一笔的“收支详单”,以便调整进货的蔬菜品种。

  杭州人喜欢吃茭白,她就每天半夜零时起开始剥茭白,剥壳后泡在清水里,等着小贩们凌晨来拿货。如果批发量不是太好,她就守摊做零售,一直卖到中午11时。蔬菜批发生意的苦,光是日夜颠倒这一点就让很多人撑不下去,但对杨帆来说,即使冬天双手长满冻疮流脓,她也没想过放弃。

  如今,杨帆的日子在一天天好起来,杨帆的勤劳付出成为她“转运”的积累。杨帆一开始只是觉得只要一张“二维码”就能做生意很方便,后来发现这张二维码背后竟然藏着财务管理、贷款、保险、理财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像杨帆这样的蔬菜批发商,有时要看天气囤货。2016年春节前下了一场大雪,本以为是囤货赚钱的好机会,没想到囤的菜全部砸手上,反而亏了几万元。“还好有‘网商贷’,帮我化解了资金的危机。”杨帆说,之前她基本上从亲朋好友这里借钱,或者用信用卡。但后来发现可以从网商银行贷款,随还随用,绑定银行卡会自动还款,贷款利率也很低,额度还能积累,她现在已经有3万元的额度了。“听说最高能到上百万元呢!”说起码商背后的好处,杨帆总是滔滔不绝。

跨境电商何颖

把异形珍珠卖到欧美

25.jpg

何颖和她的珍珠。记者 干婧 摄

  浙江在线11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干婧 通讯员 徐越 何超群)10月31日上午,诸暨市山下湖镇华东国际珠宝城内,记者见到珍珠品牌“梵缇”创始人何颖时,她正在用手机观看一位美国姑娘的网络购物直播。何颖说,这位金发碧眼的姑娘曾经从她的公司采购了一批异形珍珠,观看视频就是为了研究一下国外的直播怎么做,为今后打入国际珍珠零售市场做准备。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90后何颖带领她的团队去年将“梵缇”珍珠成功打入了欧美市场。记者在她的店铺内看到,除了传统意义上“珠圆玉润”的珍珠,许多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异形珍珠十分惹眼。红色、蓝色、绿色,星形、蚕豆形、十字形,何颖随手抓起一把这样的珍珠,笑着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些小玩意,它们深受国外消费者喜爱,单颗珠子最高能卖到三四十美元。”这些形状不圆、色彩古怪的珍珠以往被认为是瑕疵品,放在国内都只能论斤卖,大多都被磨成了珍珠粉。而在欧美,这些珍珠成了“巴洛克”,代表一种艺术风格,独特而有个性。将这些珍珠染上绚丽的色彩,可以极大地迎合国外消费者的喜好。发现了这一商机后,何颖瞄准异形珍珠市场,去年开发了耳钉、项链、毛衣链等一系列产品,销售十分火爆。

  将“残次品”打造成抢手货,开辟出瑕疵珍珠的新市场,正是拜互联网所赐。高中时何颖就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做珍珠批发生意,对国内的珍珠市场有了一定的认识,上大学时她通过参加学校“外贸工作室”项目接触了跨境电商,立马就被巨大的市场潜力所吸引。“第一单生意就卖出了200条珍珠项链,每条赚80元左右,国外市场真的有很大空间。”

  毕业后,何颖正式组建了团队。如今,公司在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等平台上都有自己的店铺,客户越来越多,利润率保持在50%以上,成为当地珍珠产业跨境电商的领先者。

  人们不经意间发现,跨境电商正悄然改变着诸暨珍珠产业的营销模式,为这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动力。


责任编辑: 冯一伦

标签: 电商;浙江;互联网;跨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